历史课堂隋景教学之我见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8420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情景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如将富有情感的语言文字、实物情景、影像视频、角色扮演、问题设置等许多情景运用:T-~史课堂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落实新课程理念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只有走出历史课堂情景教学的种种误区,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课堂;情景教学;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5-0046-02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实施新课程中,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历史教师的关注和青睐。
  所谓情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和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合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地正确理解教材的内容,促使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思想。长期以来,历史课上基本上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演“独角戏”,有时学生连观众都不想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一节课下来,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也收效甚微。长此下去,学生渐渐失去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武器”,不能要他们被动学习,而应让他们主动学习,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教学的形象、直观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将富有情感的语言文字、实物情景、影像视频、角色扮演、问题设置等许多情景应用于历史课堂,对提高课堂效率,落实新课程理念都具有重要作用。毋庸讳言,许多老师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上也存在诸多的误区,大体表现为:一是情景的创设脱离了学情(即学生的实际水平状况)。二是教师备课不精,情景创设太多太杂,学生面对情景中丰富的历史信息无暇思考分析,导致情景的无效创设,无以促进学生的深层思维:三是在课堂中的情景创设脱离课标,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四是情景的创设未能切中教学的重点、难点,喧宾夺主,导致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面对如此状况,如何科学、合理的创设情景,很值得探讨。
  
  一、了解学情,切合实际
  
  情景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在创设教学情景时,要全面了解学生,不仅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应做到“到位”,所创情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展活动,促进知识的构建。例如,有教师在讲述《丝绸之路》一课时,让学生结合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看看途径了我国的哪些省份,学生激情高涨,但因学生对中国政区图没有一个整体认识,此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很难得出正确答案,也就是所设问题超出了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造成情景教学的无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情景的创设必须从实际出发。
  
  二、精心备课,驾驭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景、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教学中是否需要设置情景,设置怎样的情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都必须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才能精心设计。如果对教材吃不透,教师本人都对教学内容感到枯燥无味,体会不出意蕴,拿什么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呢,7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所制课件的运用过程中与教学内容不相符;有的只是把课本中的内容做一些修改和补充,当投影片使用,没有体现教学的重难点,也没有体现对学生活动的引导。这样的课件仅是一种装饰而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有的教师认为在课件中运用的音像资料越多,就越能吸引学生,于是大量图片、历史录像等,不管与教材是否有联系,也不管对突破重点、难点有无帮助,也没经过删剪、组合、加工,一股脑儿地搬来,使课堂成为图片展示课。一节课下来,学生看的眉开眼笑,教学任务却无法完成,课后作业检测表明教学效果不理想。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围绕重点、难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语言,设置问题,精心筛选所备的材料等,才能“驾轻就熟”,创设良好的情景,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围绕课标。体现主体
  
  情景创设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入,要求学生从情景中提炼信息,进行分析探究,从而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情景的创设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同时要留足学生的思考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只做“看客”和“听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合作探究,在合作中展示个性,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心,坚定“我会学”的信念,使课堂真正成为鲜活、生动、有趣的课堂。例如,运用问题情景的创设体现学生主体:(一)用问题导入,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学习《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时,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电视剧《笑傲江湖》中有一个青城派,你知道它是哪一个宗教Ⅱ马II?学生听了这个话题,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二)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探究式教学,精心设疑是关键。如学习《工业革命》一课,设计问题(1)当时的棉纺织业以什么为动力?它有什么缺陷?(2)蒸汽机出现后,工厂的生产有什么变化?(学生发挥想象),通过精心设疑,引导学生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探究,效果不错。(三)用问题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通过自身实践或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学习《工业革命》一课时,设计“结合当时的中国,说说它对中国的影响”。(四)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回答问题固然是一种能力,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教会学生质疑提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讨论,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
  
  四、突出重点,落实目标
  
  教学中情景的创设必须辅助于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能否突出,难点能否突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创设情景就是为了帮助解决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情景的创设要能突出教学主题,紧扣教学的重难点,否则情景的创设只能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如有教师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把大量时间用来展示甲午战争过程中四次战役的具体场面,而未能在本课重点《马关条约》这一内容上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对于另一重点知识黄海大战创设了问题情景,即对邓世昌的死值不值让学生探讨多时,最终也未有定论,却没有以邓世昌的英勇事迹所反映的精神去创设情景,从而给学生以启迪、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所以这种情景就导致了喧宾夺主,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因此情景的创设必须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五、提高素质。展现激情
  
  教学情景创设的再好,教师如果缺乏激情,不具备一定的素质,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的。因此教师既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注意积累教学经验,既要有严谨的教师风范、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又要有充沛的热情,语言简明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壮观的历史场面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充分的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历史。相反,如果教师忽视这一环节,授课时语言呆板、枯燥,尤其是照本宣科,使历史知识就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自然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如音乐、美术、计算机技术等。可充分采用艺术手段,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绪氛围,创设理想的教学情景。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恰当的情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推动新课标的实施,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体现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历史情景教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
  
  [责任编辑冯荣光]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要使学生学好物理必须首先要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声的利用》一课为例,对如何通过课堂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活动;兴趣;探究能力;遞进性  初中物理老师经常会有感慨:学生刚接触到物理学科时学习热情高涨,而往往时间不长,学生就对物理课丧失了热情。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没有跟随课标和教材而改
闭上眼睛  另一扇窄门开启  照亮你  门中美丽光影  亲爱的,时光短暂  我们的嘴唇  却隔着千山万水  你说,当两个人亲吻  世界开始诞生  我相信,美好的情感  即是一种信仰  比如爱情  比如这春天的老树枯藤  它的肉身,它的愛欲  饱经风霜之后  绽放  伟大的绿  性感的红……
屠呦呦,生于1930年,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从青蒿这种植物中提取出青蒿素,来治疗疟疾,并因此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消息传来,举国为之振奋。这是我国本土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自然
花椒树  在成都我想找花椒树  朋友,请告诉我  在哪里可以见到花椒树  它的气味飘过  而树身隐藏  像某个老友  你肯定就在一扇窗子后  灯下摊开的书页上  一行行文字模糊  你的脸轮廓清晰  我梦中的花椒树  一棵灿烂的花椒树  花椒树下的公鸡  傲首阔步  它喉咙里的花椒  与它头顶上的花椒  在这二月的成都  被灯光照亮  我的老友呀  请告诉我  你所爱的花椒树  是哪一棵  小镇  
摘 要: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一堂好课背后的支撑是什么?燕赵名师的课是怎样的?呼君老师在河北平山中学执教的《中国建筑的特征》为我们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这节课有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课堂导入激发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充分、突出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课堂教学扎实高效的特点。这节课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参考改进。  关键词:示范课;定位;兴趣;主体;生成性;
我主张中小学要增加作文练习数。学生要多写作文,经常写,写成习惯,就不怕写了。学生每周都应当写作文(中学生甚至每天写三五百字的短文),只有经常性地写作,观察思考的发现、阅读积累的智慧、表达的激情与技巧,才能形成能力和经验。我不认为学生“每周写”是难事。现在,学生每天都在写,写各种各样的作业,有不少作业是重复的,甚至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很少有教师和家长质疑或反对。为什么每天写三五百字的感想、体会或叙述,
摘要:公开课做秀是教学及研究中的误区。不能因为公开课有人做秀就把公开课从教学研究中抛弃,“做真”的公开课依旧有价值,教学研究依然需要。要坚持“做真”的公开课,走出教学研究的误区,发挥它的本源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公开课;教学研究;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8-0032-02    做秀成了公开教学这个学习研究形式的藩篱。出现这种现
关键词:中考历史试题;历史核心素养;以史为鉴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8-0017-05  2017年河北中考历史试题,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河北省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文科综合(历史部分)》(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涉及《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规定的中国近
摘 要:文化素养是指用优势文化中的习语、隐喻和非正式内容流利交谈的能力。文化素养需要理解文化的相互影响并作出反应。文化素养要求在创造公众语言和群体思考上对琐事及其用途有范围广泛的理解。英语学科课程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交流的工具,而且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达到提升学生文化品质,实现学生语言、文化和思维的融合。我们以三所学校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现状调查为基础,通过对一些课例的分析,指出教师在培养学生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4-0051-03  数学的生长必须基于人的发展、生命的成长,才能凸显其真正的价值,学校教育也应该从生长的视角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发展中的人来教育。笔者以冀教版教材“圆心角与圆周角”第二课时为例,对生长数学视角下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教学过程  1.以旧带新,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