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鼓励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环节中多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课例,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此外,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活动亦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环节,在探究环节追求的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多的应是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更加关注到平时被忽略掉的联系性思维。当然科学的探究活动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之内,课外更是学生发展的舞台。
  一、贴近生活。减小思维跨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熟视无睹,对科学缺乏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观念,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曾提出,任何一个学生都不是空着脑子走进教室的,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与课堂教学内容一致的前概念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科学概念和前概念比较一致时,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活跃、积极,容易达成目标;但是,当学生的前概念和科学概念相冲突的时候,教师引起概念冲突,发现矛盾,然后鼓励和引导学生认知调整,建立与科学概念相一致的新概念模型。例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学生在探究完教师提供的材料后,笔者又抛出一个问题“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大部分学生根据其生活经验,大胆猜测认为水是导体。随后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但是实验的结果却截然相反。然而,两年多的科学课程的学习经验告诉他们,要相信实验的结果,此时学生的前概念和实验结果产生碰撞,学生会主动思考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有些学生能够大胆猜测,我们用的检测器是不是不够准确呢?不得不说此时学生都是集中精神在思考问题,所以源于生活的科学知识,为学生搭建了适宜的阶梯,减小了学生思维的跨度,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
  二、动手加动脑,养成科学思维
  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纵观科学课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已成为一种基本形式。但是,细心观察后不难发现,许多课堂的探究活动拘泥于形式,缺少思考的深度,缺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价值和意义。
  在教授《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准备了如下材料:橡皮、回形针、塑料尺、布条、食盐、铁钉、钢尺、木条、一毛硬币以及玻璃。这些材料在实验时都能用上,而且实验的结果与学生的预测基本符合,所以整节课学生的成就感都非常的足,课堂氛围也很热闹,我也觉得这节课上成功了。课后,一位老师点醒了我,在学生看来,这节课更多的是“玩”,学生仅仅是在享受动手操作的“自由”和实验前预测等于结论的成就感,而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动脑。在听课老师的建议下,笔者对实验材料重新规划,删去了回形针、铁钉,增加了铅笔和新鲜的树枝。而在材料发放时,笔者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将一些简单的材料先发放下去,让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有个简单的理解,而后再分别发放铅笔和新鲜的树枝。一方面,学生能够区分出导电的是材料而不是物体;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所以,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让学生动手,要让学生既动手也动脑,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课程的融合,培养联系性思维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存在不少缺陷,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孤立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做不到广泛联系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思考。
  在小学科学三年级教学过程中涉及对某种植物一生的观察,教材要求学生种植一种植物,学生单独地种植很难完全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也难做到持续观察,让他们记好观察日记。恰巧,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学校里的植物园充满了勃勃生机,让很多孩子对它满怀兴趣,很想走近它,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为了让同学们体验种植的过程,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和体验劳动的快乐,我们决定带领学生开展以“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的小种植活动课程。希望通过这个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迷人和萬物的蓬勃生命力。这个活动与我们三年级教材上植物的一生不谋而合,而且学生一起种植充满了乐趣。在经验丰富的生活老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劳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课余时间翻地、下种、栽苗、浇水、锄草、下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笔者发现学生在交流植物的一生的时候俨然成了一位位的小老师,每个人都有讲不完的话。通过科学课程与学校春天课程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完善了不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体会到了如何结合多方面的实际。
  探究式的科学课应该是以孩子为主,让孩子成为主动的探究者,不论成功与失败,都将是一种收获。而为了避免学生“绝对自由”的探究,教师应多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的自主探究课。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治疗四肢骨干骨折达到生物学固定的方法,促进骨愈合。方法在C臂机监测下运用徒手整复、闭合穿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肱骨、股骨、尺桡骨骨干骨折共计53例。结果53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对于孩子们而言,游戏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当然,玩游戏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的过程。游戏有着启发智力的作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探索,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但是,只有把科学活动与游戏巧妙地整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陈鹤琴曾经说过:孩童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当然,这是要靠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的。他们自己探究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他们自己所构建起的世界才是属于他们的世界
目的观察老年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68例老年人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一般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即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DM)人群中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其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法(HPLC)检测191例2型DM患者血浆tHcy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24h尿清蛋白含量,计算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做任何事情,只有事前有准备,才能成功,否则,就要失败。事前准备,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事前要做好计划。计划虽不是一个华丽的辞藻,但它非常实用和管用。有了它,可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明确目标,砥砺前行。幼儿园班级虽是进行保教活动的一个基本单位,即一个小集体,但要做到步调一致,管理有序,优质、高效地完成既定的任务和实现既定的目标,同样必须有一个好的班级工作计划。一个好的班级工作计
课堂评价是教师日常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评价更加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纵观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教学,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评价形式较单一、评价教学实施较形式化等,这些都是降低评价教学效果的因素。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为例,对评价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评价教学应用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