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口语交际“我的小制作”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ao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并能够清楚、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2.观察欣赏别人的作品,能发现别人小制作的优缺点并能进行评价;他人介绍时,能认真倾听,及时进行恰当的点评。
  3.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小制作,用简洁明了的几句话说明好的理由。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清楚、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别人制作的优缺点并能进行评价;他人介绍时,能认真倾听,及时进行恰当的点评。
  【教学过程】
  一、我来送贺礼
  师:牛年到,牛年到,大森林里真热闹!你们要问这是为什么?牛爷爷今天要过生日,小动物们都带着礼物来祝贺了!(课件出示:森林里小动物们聚集在一起)
  师:快,把你们带的礼物拿出来,让大家看看你为牛爷爷准备了什么生日礼物。
  (生举起自己的小制作)
  (师课件出示:卡通牛爷爷卧在草地上)
  师:这么多礼物呀!谁能说说你们为牛爷爷准备的礼物都是什么?注意这样说牛爷爷才能听明白。(课件出示:牛爷爷,我为您准备的礼物是 )
  (生答略)
  【评析: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学会用一句简短明了的话,向他人概括介绍自己准备的礼物。】
  二、 我来说、你来评
  师:牛爷爷看到你们为他准备了这么多礼物,心里高兴极了,听牛爷爷怎么说。(课件出示:卡通牛爷爷卧在草地上,配音:“谢谢你们为我准备了这么多的礼物。我现在特别想知道这礼物你们是怎么做成的,能清楚地告诉我吗?”)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说呀。
  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请你们先在四人小组中分别介绍自己的作品,说的同学要讲清楚,其余的同学要认真听,然后评选出你们小组内说得最好的同学,等会儿代表你们组在全班进行交流,好吗?
  (生在小组内交流,师提示小组长安排小组活动,比如谁先说谁后说,提示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提问和补充。师巡视、指导。)
  【评析: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提示小组长做好分工,既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又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师:老师看同学们都已经交流完而且选出了代表,究竟哪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最好呢?老师想提个建议:小组内的其他三位同学再听听你们小组代表的发言,然后为他提出建议帮他说得更好,好吗?代表说得好那可是小组全体的功劳呀。
  (小组代表在组内练说,其他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评析:培养组内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组内代表发言发得好,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从而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交际中。】
  师:哪个小组的代表愿意第一个来介绍你的小制作?
  生:牛爷爷您看,这是我亲手做的一个毛线娃娃。我先找来一个红色的线球当娃娃的头;再把彩色毛线缠在家里的茶叶筒上,做成娃娃的身子;接着把一根根黑线缝在娃娃的后脑勺上,做成娃娃的头发;最后,找来一些花布剪成眼睛、鼻子、嘴巴,用线缝在娃娃的脸上,这样毛线娃娃就做成了。牛爷爷,您孤单的时候可以把这个可爱的毛线娃娃挂在床头,让她陪你说说话。
  师:谁来评一评,他这样介绍,牛爷爷满意吗?注意同学们已经评过的优点不要再评。
  生:牛爷爷很满意,因为她把做毛线娃娃的过程说得很清楚。
  生:牛爷爷很满意,因为她用“先、再、接着、最后”把制作过程说清楚了。
  生:牛爷爷很满意,因为她最后说了为什么要做这个毛线娃娃,她想让毛线娃娃在牛爷爷孤单的时候陪牛爷爷说说话。
  师:你们不但听得认真,评得也不错,能够抓住同学发言的优点进行评价。
  【评析:以一个学生的发言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王老师适时对发言的学生做出了准确、简明的点评。】
  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生:声音要响亮,要讓所有的同学都能听见。
  生:制作的过程要一步一步说清楚。
  师:对,我们在说制作过程的时候,要按顺序一步一步地说,可以用上一些表示顺序的词。除了“小白兔”刚才用的“先、再、接着、最后”,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顺序的词?
  生:还可以说“第一步……第二步……”。
  师:是的,只有按顺序说,别人才能听得清楚明白。
  【评析:如何清楚、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是这次口语交际的难点,通过掌握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引导学生明白叙述要有条理。】
  三、我来当评委
  师:同学们制作出了这么多精美的小制作,究竟谁的小制作最受牛爷爷欢迎呢?现在,我们来开展一个“我是小评委”的活动。老师请每个小朋友都来当一次评委,请大家把自己的小制作放在桌子上,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序地去其他小组参观一下。你认为谁的小制作做得好,就把你手里的小星星送给这个小制作的主人。谁得到的星星多,就说明谁的礼物最受牛爷爷的欢迎。
  (生带上自己的星星去参观,评选认为好的作品。)
  【评析:学生的交际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之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能不断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师:参观完了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小星星日报》的小记者听说你们都自己制作了送给牛爷爷的生日礼物,并且对礼物进行了评选,可感兴趣了。今天他们特意来采访你们,谁愿意当小记者?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当小记者该如何进行采访呢?
  (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请你来当小记者,做好准备就开始采访吧。
  小记者:大家好!我是《小星星日报》的记者。听说你们都自己制作了送给牛爷爷的生日礼物,并且对礼物进行了评选,现在我想采访一下大家。(走到同学中间,采访一位同学。)   小记者:你好!请问你刚才选中的是哪件小制作?
  生:我刚才选中的是×××同学的“鸡蛋不倒翁”。
  小记者:你为什么要评这件小制作?
  生:因为这个“鸡蛋不倒翁”做得很可爱,怎么推它,它都不会倒,很好玩。
  小记者:你觉得它哪方面做得很可爱?
  生:它的脸画成了小丑,让人一看就觉得它很可爱,让人很想玩。
  ……
  师:对照我们刚才说的小记者采访应做到的几个方面,你们来说说这位小记者的表现怎么样?
  生:他的声音很响亮,问题问得很清楚。
  生:他提问的时候很有礼貌。
  生:他提问时态度自然、大方。
  师:小记者,你觉得自己刚才表现怎么样?
  小记者:我觉得我提问时声音很响亮,问题问得很清楚,也很有礼貌。
  师:那你来评一评,你刚才采访的几位同学,表现得怎么样。
  小记者:×××的表现很好,因为他的回答声音响亮,而且把理由说得很清楚。
  师:是的,无论是小记者还是小评委,在采访的过程中都要做到热情、大方、有礼貌,而且不管是提问还是回答都要声音洪亮,这样才能让对方听清楚。
  【评析:通过他评、自评、师评等不同形式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四、我想问
  师:采访结束了,大家的表现都十分出色。刚才,我们评选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谁的得票最多。
  (师统计班上得票多的同学,请他们带上自己的小制作到讲台上来。)
  师:你们真了不起啊,同学们一定很羡慕他们吧!他们做出了这么多精致、可爱的作品,大家一定有好多问题想问他们,现在就赶紧提问吧!
  生:我想请问一下×××同学,你做的“鸡蛋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呢?
  生:因为我把鸡蛋里的蛋清和蛋黄倒出来了,在里面装了点沙子。
  生:鸡蛋里面装多少沙子呢?
  生:我是一点一点装的。装一点,试一试鸡蛋会不会倒,再装一点,再试一试,等怎么推它也不倒时就好了。
  生:谢谢你!回去以后我也做一个。
  生:不用谢!
  生:我想给×××同学提个建议,你用毛线做的娃娃很好看,但如果再给它做顶小帽子戴在头上就更美了。
  生:谢谢你给我提出的建议!
  ……
  师:你们刚才不管是向同学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还是向同学提出建议,都做到了热情、有礼貌。现在让我们给这些小巧手们颁发星星奖章。
  师:让我们向这些得奖的同学表示祝贺。
  (大家鼓掌祝贺)
  师:同学们,互送礼物是我们表达情谊的一种方式。牛爷爷今天收到了你们这么多的礼物开心极了!你们听,牛爷爷说什么呢?(课件出示:卡通牛爷爷卧在草地上。师配音:“谢谢你们给我送了这么多礼物,牛爷爷很开心,也祝你们幸福、开心。”)
  师:今天我们不仅给牛爷爷送出了一份祝福,还学会了对自己及他人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下面就请大家对照自己手中的评价表对小组内其他同學的表现进行评价,小组长为刚才说得好的同学画星星,最后算出每一个同学能得几颗星。(表格附后)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师巡视。)
  师:老师欣喜地看到同学们都在进步,每个人都得到了不同颗数的星星。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我们很快就会进步的。
  【评析:学生在还没上课时,就已经把自己带的小制作和其他同学交流过了,新鲜劲儿已过,神秘感不再存在。如何激发起他们再次交流的欲望?王老师把介绍“我的小制作”这个主题设计在给牛爷爷送生日礼物的情境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激发了学生交流表达的欲望。给他人送生日礼物,学生大多有亲身体验。为了不至于学生无话可说,王老师设计的交流环节可谓环环相扣。第一步“我来送贺礼”,指导学生用一句简短明了的话把自己准备的礼物说清楚。第二步“我来说,你来评”,指导学生把制作的过程一步一步说清楚,突破本次口语交际的难点,并通过对他人的评价,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评价能力。第三步“我来当评委”,这个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再次参与交际的欲望。第四步“我想问”,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一步步地把口语交际课安排在学生喜欢的、有意义的主题游戏活动当中,实现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又使他们获得实践经验,形成积极的学习和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积累词句,感受夏天的生机与活力。  2.学习抓中心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发现作者从不同方面围绕中心意思写的秘密。  3.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  义,明白我们要及时抓住青少年时期,增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否则错过时机就会一事无成。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中心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发现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短句和富有节奏的
【探究目标】  听声音、大胆想,创编生动有趣的故事。  【支架策略】  倾听三段故事音频,发挥想象,编出完整的故事。  【评价要素】  善于倾听、想象丰富、故事完整、语言生动。  【教学过程】  一、入情境——走近声音  1.听声音,猜一猜  师:我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用这双耳朵,我们聆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听声音,猜猜猜”的小游戏。  师:(播放动物叫声)听,这是什么声音? 
近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节目《朗读者》火遍大江南北,其前三期的主题分别为“遇见”“陪伴”“选择”。今天,笔者就想借着这三个主题词聊一聊中高年级朗读教学的策略,以期培养更多学生成为酷爱朗读、懂得朗读、善于朗读的“朗读者”。  一、“遇见”——走进文本  《朗读者》说,人们朗读的不只是文字,朗读的同样是人生。而这正是这档节目能牵扯亿万观众心灵的魅力所在。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电视节目中的不少“朗读者”普
“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这是《教学勇气》封面上的一句话。时隔六年之后,我又一次捧起了这本书。  六年前,我没有结婚,没有家庭的束缚。我和另外三个同事一起住在清流学校为我们提供的集体宿舍里。它是新都区最为偏远的学校之一,天一黑,不止整个学校安静了下来,连整个小镇都似乎开始入睡。没有城市的喧哗与热闹,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天晚飯后的消遣就是在宿舍里看书和备课。第一次看《教学勇气》就是在那
【探究目标】  1.了解什么是“点面结合”。  2.能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  【支架策略】  1.“气球大爆炸”游戏的规则、道具等。  2.学校运动会视频及描写相关场面的范文。  3.描写“面”的一般句式,描写心情的四字词语和歇后语。  【评价要素】  四个方面:标题吸引人、导语较简洁、主体有细节、内容很客观。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常有人问:“诗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针对这一问题,我想起了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参禅之  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借用大师的思维,我的答案是“诗就是诗,诗不是诗,诗还是诗”。  诗就是诗。《说文解字》认为诗是“心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它言志,它传情,它授知,它解惑……  诗不是诗,它是一种选
去西藏,去宁夏,去青海,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个信徒,一步一叩首,用一个一个长头走向心中的圣地,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虔诚。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就心生敬畏,也常常想到自己,从教21年来,在通往语文教育这一圣殿的路上,我一路前行,虽苦,虽累,但无悔无憾。  一、教学风格的形成  我的教师生涯非常幸运,刚工作时就遇到了好领导、好同事,刚当班主任又遇到了好学生、好家长。  我刚毕业时并不是教语文,而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老生常谈、无法回避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存在太多的不尽如人意:“廉价”表扬,失真;模糊评价,失准;纠错不力,失“导”……原因固然很多,但缺乏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是重要原因。在此,筆者就“课堂教学评价”话题,从增强课堂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导向性、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略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一、课堂评价要融入情感,“情动
凡是接触过程惠萍的学生、家长、同事,都会被她那灿烂的笑容、热情的言语、阳光般的心态深深吸引。有人曾经问她:“你一天到晚笑呵呵的,就没有烦心的时候吗?”程惠萍笑着说:“我怎么能没有烦心事呢?但是只要一看见学生,就什么事都丢到脑后了。一站上三尺讲台,我的眼里就只有孩子们。作为一个教师,我要对孩子们负责。再有天大的事,学生的事最大。”  程惠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实践的。1989年,她从太原师范学校毕业
【设计初想】  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故事单元。其中,《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三篇属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属于古希腊神话故事。神话故事通常都气魄宏大,通过创造伟大人物的英雄故事来表达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中国神话还是外国神话,其创作神话故事的目的都是相同的。我希望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来构建视角更大的语文教学,借此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