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立人、立学、立教之根基。广州市白云区岭南花园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钟灵毓秀的广州市白云区同德乡同嘉路岭南花园内。近几年来以特色发展为引领,挖掘岭南文化中风雅的教育资源,采取创新性的发展举措,注重文化育人,创建“风雅教育”特色,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一、立足岭南风雅之土,提炼“风雅教育”特色主题
风雅,是指文雅,端庄的或高雅的举止。《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其中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它引导后人树立健康向上的正确人生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节操。
(一)“风雅教育”提出的背景
1.从学校地域的岭南文化底蕴中寻找
白云区同德乡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东面与越秀区矿泉街接壤,南端于荔湾区西村街为邻,北侧与白云区石井街相连。位于白云区、越秀区和荔湾区三区的交汇处,这里是岭南文化中广府文化的发祥地,学校附近建有岭南雅苑。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风雅别具一格。岭南文明礼仪、岭南画派、岭南民俗节庆、岭南饮食以及粤剧等,都富有地方特色。
学校文化的构建必须根植于本土文化之中,岭南文化的风雅体现三大特质——创新、包容、务实,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创新”不仅应成为学校文化的时代内涵,而且也为学校文化构建提供了一个重要路向;“包容”不仅是学校文化丰富发展的助动力,而且也为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务实”不仅揭示了学校文化的实践性品格,而且也促进了学校文化功能的彰显。通过“风雅教育”,可以让更多的师生、家长了解岭南文化,传承岭南文化。
2.从学校生源实际出发
我校地处同德围,邻近广州火车站、省汽车站、西村地铁站,交通四通八达。所谓“路通财通”,因而也催生了庞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岭南花园小学的家长大多数从事经商工作,平时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因此,我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实施素质教育的难度比较大。我们认识到,应该把学校打造成他们成长的乐园和心灵的家园,让他们养成高雅的爱好、儒雅的举止和文雅的气质,我们需要用高雅的文化去引领市井之俗,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高雅环境,用雅书、雅礼、雅艺、雅境去润泽孩子们的心灵。
(二)“风雅教育”的理念体系
通过反复论证,我校确立了办学理念“根植岭南风雅之土,绽放人生幸福之花”,以及育人目标“风雅为根,全面发展,学有雅才,雅而有品”。为贯穿“风雅教育”到育人的每一个环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在此方案定稿之后,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践行“知书达礼,雅人深致”的校训。
风雅从岭南文化土壤中产生,也在岭南文化陶冶中发展。风雅重在“知书、达礼、立学”。风雅,激发潜能、完善道德、提升修养、展示品位之途径。“风雅”,是内外兼修的气质,是内在精神修养不断提升而外显的文雅风范,“风雅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才艺的修养,引导学生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热爱生活并幸福生活的人。
二、创建物象化的风雅文化环境,陶冶师生情操
在校园有形文化建设中,岭南花园小学追随学生的天性,立足学生的认知,着眼提高学生的素养,营造岭南人文氛围,创办风雅的校园,以雅为境,对学生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文化陶冶,无论大的围墙、花园,还是小的一处角落,校园里没有育人的盲区,如诗的园林化美丽校园,时时提醒着学生该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引导着他们的风雅品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
如风雅广场,具有岭南特色建筑风格的围墙,琉璃青砖,墙上的办学理念、校训引人注目,成为师生每天进校园的必修课程,也是第一道亮丽的风景;植雅园中,假山流水,绿树红花,岭南代表性的树木花草,如木棉树,白玉兰等,体现“根植岭南风雅之土,绽放人生幸福之花”的内涵。风雅从绿色开始,人生从丽雅成长。石头上刻着“植雅园”三个大字,体现了“花草生雅,人品生雅,花雅人也雅”的内涵;还有弘雅厅、雅乐大舞台、“博雅楼”(蕴含着上下求索的精神)、“孝雅楼”(传达着感恩的情怀)、“创雅楼”(代表着生机与活力)、岭南雅艺廊、岭南雅礼廊——礼仪知识,岭南雅文廊、雅曲坊、雅技坊、雅舞坊、雅书坊、雅画坊等等,呈现雅韵氛围,彰显岭南风情。每一处都留下了师生们欢乐印记和成长轨迹,使岭南花园小学由内而外展现出“风雅”韵味。
三、抓住育人核心,构建结构化的“风雅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风雅别具一格。岭南文明礼仪、岭南画派、岭南民俗节庆、岭南饮食以及粤剧等,都富有地方特色。根据小学生发展特点和社区周围地域的人文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挖掘体现岭南文化的诗歌、礼仪、书画、节诞等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编写了系列校本教材。
我们以培养积极人生观念、良好审美情趣和高尚道德节操的“风雅精神”为蓝本,以“体验生成”为载体,正确引导形成风雅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风雅的才艺。
“风雅教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中既自成体系,又与学校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密切相关,与现有的国家、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既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启蒙,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既是《小学德育纲要》的细化,又是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礼仪规范的传承与创新。
“风雅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分为:风雅学科拓展性课程、风雅活动体验型课程、风雅环境性课程。风雅学科拓展性课程是在各学科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课程,如雅文诵读、雅思数学、雅乐英语、雅行礼仪、雅风欣赏等多门课程,拓展性课程内容与基础性课程紧密相连,对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风雅活动体验性课程包括风雅八仪、雅趣社团活动课程、风雅研学实践活动课程、风雅校园节庆等,开展了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跆拳道队、田径队、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朗诵队、小记者班、主播班、广播组、航模班、3D打印、手工制作组、书法组、国画组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通过课程活动,让学生走进岭南乡土,了解岭南的风土人情,热爱岭南文化,自觉地接受岭南文化的滋养。
四、追寻“雅治勤为,包容创新”的风雅管理文化
一是建设“以雅育雅,身教正行”的教风。只有雅的教师才能教出雅的学生。教师的雅在于有魅力、有爱心、有责任、有奉献。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加强“三雅”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开展优师送教、校性教研、同课异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在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中,在学生的成长中,提高教师的雅品(人格魅力与品行)。
二是建设“以雅促行,以行习雅”的学风,完善评价体系。制定“风雅少年”评价措施,以激励和引导为目标,鼓励学生在读书、守纪、卫生、健体、文明礼仪、家务孝德等不同方面表现出色或有所进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激励学生展示自我,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三是倡导“风雅家庭”建设,形成教育合力。我校倡导“风雅家庭”建设,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多次家访,与家长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提出解决的方法,向家长宣讲我校的办学理念。另外还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校互访、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形式,密切家、校、社区的联系,切实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
五、诗意化的风雅校园,养成师生风雅气质
我们以“风雅教育”为动力,耕耘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播种着岭南人的希望,收获着幸福的果实,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师生在书香中成长,在智慧中成长。校园内处处有风景,处处有文化,诗意盎然。“花香画韵伴书香,礼仪文艺显风雅”。在岭南花园小学这个“小生态环境”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校的特色得以發芽、生长,师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培育与张扬,每一个教师都有特点,都有成功的平台,每一个学生都有雅才,都有展示的舞台。
一、立足岭南风雅之土,提炼“风雅教育”特色主题
风雅,是指文雅,端庄的或高雅的举止。《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其中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它引导后人树立健康向上的正确人生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节操。
(一)“风雅教育”提出的背景
1.从学校地域的岭南文化底蕴中寻找
白云区同德乡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东面与越秀区矿泉街接壤,南端于荔湾区西村街为邻,北侧与白云区石井街相连。位于白云区、越秀区和荔湾区三区的交汇处,这里是岭南文化中广府文化的发祥地,学校附近建有岭南雅苑。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风雅别具一格。岭南文明礼仪、岭南画派、岭南民俗节庆、岭南饮食以及粤剧等,都富有地方特色。
学校文化的构建必须根植于本土文化之中,岭南文化的风雅体现三大特质——创新、包容、务实,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创新”不仅应成为学校文化的时代内涵,而且也为学校文化构建提供了一个重要路向;“包容”不仅是学校文化丰富发展的助动力,而且也为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务实”不仅揭示了学校文化的实践性品格,而且也促进了学校文化功能的彰显。通过“风雅教育”,可以让更多的师生、家长了解岭南文化,传承岭南文化。
2.从学校生源实际出发
我校地处同德围,邻近广州火车站、省汽车站、西村地铁站,交通四通八达。所谓“路通财通”,因而也催生了庞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岭南花园小学的家长大多数从事经商工作,平时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因此,我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实施素质教育的难度比较大。我们认识到,应该把学校打造成他们成长的乐园和心灵的家园,让他们养成高雅的爱好、儒雅的举止和文雅的气质,我们需要用高雅的文化去引领市井之俗,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高雅环境,用雅书、雅礼、雅艺、雅境去润泽孩子们的心灵。
(二)“风雅教育”的理念体系
通过反复论证,我校确立了办学理念“根植岭南风雅之土,绽放人生幸福之花”,以及育人目标“风雅为根,全面发展,学有雅才,雅而有品”。为贯穿“风雅教育”到育人的每一个环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在此方案定稿之后,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践行“知书达礼,雅人深致”的校训。
风雅从岭南文化土壤中产生,也在岭南文化陶冶中发展。风雅重在“知书、达礼、立学”。风雅,激发潜能、完善道德、提升修养、展示品位之途径。“风雅”,是内外兼修的气质,是内在精神修养不断提升而外显的文雅风范,“风雅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才艺的修养,引导学生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热爱生活并幸福生活的人。
二、创建物象化的风雅文化环境,陶冶师生情操
在校园有形文化建设中,岭南花园小学追随学生的天性,立足学生的认知,着眼提高学生的素养,营造岭南人文氛围,创办风雅的校园,以雅为境,对学生进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文化陶冶,无论大的围墙、花园,还是小的一处角落,校园里没有育人的盲区,如诗的园林化美丽校园,时时提醒着学生该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引导着他们的风雅品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
如风雅广场,具有岭南特色建筑风格的围墙,琉璃青砖,墙上的办学理念、校训引人注目,成为师生每天进校园的必修课程,也是第一道亮丽的风景;植雅园中,假山流水,绿树红花,岭南代表性的树木花草,如木棉树,白玉兰等,体现“根植岭南风雅之土,绽放人生幸福之花”的内涵。风雅从绿色开始,人生从丽雅成长。石头上刻着“植雅园”三个大字,体现了“花草生雅,人品生雅,花雅人也雅”的内涵;还有弘雅厅、雅乐大舞台、“博雅楼”(蕴含着上下求索的精神)、“孝雅楼”(传达着感恩的情怀)、“创雅楼”(代表着生机与活力)、岭南雅艺廊、岭南雅礼廊——礼仪知识,岭南雅文廊、雅曲坊、雅技坊、雅舞坊、雅书坊、雅画坊等等,呈现雅韵氛围,彰显岭南风情。每一处都留下了师生们欢乐印记和成长轨迹,使岭南花园小学由内而外展现出“风雅”韵味。
三、抓住育人核心,构建结构化的“风雅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风雅别具一格。岭南文明礼仪、岭南画派、岭南民俗节庆、岭南饮食以及粤剧等,都富有地方特色。根据小学生发展特点和社区周围地域的人文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挖掘体现岭南文化的诗歌、礼仪、书画、节诞等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编写了系列校本教材。
我们以培养积极人生观念、良好审美情趣和高尚道德节操的“风雅精神”为蓝本,以“体验生成”为载体,正确引导形成风雅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风雅的才艺。
“风雅教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中既自成体系,又与学校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密切相关,与现有的国家、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既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启蒙,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既是《小学德育纲要》的细化,又是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礼仪规范的传承与创新。
“风雅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分为:风雅学科拓展性课程、风雅活动体验型课程、风雅环境性课程。风雅学科拓展性课程是在各学科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课程,如雅文诵读、雅思数学、雅乐英语、雅行礼仪、雅风欣赏等多门课程,拓展性课程内容与基础性课程紧密相连,对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风雅活动体验性课程包括风雅八仪、雅趣社团活动课程、风雅研学实践活动课程、风雅校园节庆等,开展了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跆拳道队、田径队、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朗诵队、小记者班、主播班、广播组、航模班、3D打印、手工制作组、书法组、国画组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通过课程活动,让学生走进岭南乡土,了解岭南的风土人情,热爱岭南文化,自觉地接受岭南文化的滋养。
四、追寻“雅治勤为,包容创新”的风雅管理文化
一是建设“以雅育雅,身教正行”的教风。只有雅的教师才能教出雅的学生。教师的雅在于有魅力、有爱心、有责任、有奉献。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加强“三雅”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开展优师送教、校性教研、同课异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在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中,在学生的成长中,提高教师的雅品(人格魅力与品行)。
二是建设“以雅促行,以行习雅”的学风,完善评价体系。制定“风雅少年”评价措施,以激励和引导为目标,鼓励学生在读书、守纪、卫生、健体、文明礼仪、家务孝德等不同方面表现出色或有所进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激励学生展示自我,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三是倡导“风雅家庭”建设,形成教育合力。我校倡导“风雅家庭”建设,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多次家访,与家长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提出解决的方法,向家长宣讲我校的办学理念。另外还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校互访、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形式,密切家、校、社区的联系,切实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
五、诗意化的风雅校园,养成师生风雅气质
我们以“风雅教育”为动力,耕耘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播种着岭南人的希望,收获着幸福的果实,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师生在书香中成长,在智慧中成长。校园内处处有风景,处处有文化,诗意盎然。“花香画韵伴书香,礼仪文艺显风雅”。在岭南花园小学这个“小生态环境”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校的特色得以發芽、生长,师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培育与张扬,每一个教师都有特点,都有成功的平台,每一个学生都有雅才,都有展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