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9岁的时候姥姥便离开了人世,小小年纪的她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姥爷和舅舅煮饭烧菜。
善良的秉性是母亲一生的写照。记得小时候,我们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全家九口人。当时干一天的活才挣不到两角钱,家里有一口好吃的母亲总是留给爷爷、奶奶。为了照顾好爷爷、奶奶,母亲给我们分了工。我和弟弟负责给爷爷理发、洗脚,照顾生活起居;二妹和三妹帮助爷爷、奶奶“管账”、“跑腿”,买些生活用品;小妹负责给爷爷、奶奶端水、倒尿盆。就是从那时起,16岁的我学会了理发,有空就帮助爷爷理发,给奶奶洗脚。每次小妹一听到喊声,赶紧放弃和小伙伴的玩耍,跑回来“待命”,看看爷爷、奶奶需要做什么。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我们五个子女从小就学会了尊老敬老,懂得用真诚去善待别人。
七十年代的农村,农民的生活别说吃得好,就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奢侈的事。为了能让家里人吃上饭,母亲经常带着我和弟弟出去捡粮食、刨土豆回来填补家中粮食的不足。北大荒大风刮得让人睁不开眼睛,真的和老舍先生笔下的《风》中描写的一般感受。秋天,学校放农忙假,我和弟弟总要和母亲出去拾些柴火回来,以备冬天用。冬天,寒风刺骨,大雪没膝盖深。赶上刮旋风,头一天晚上一定要先把铁锹放在屋里,否则第二天早上就甭想出门。细细的“雪面子”经过西北风一夜的狂舞,再加上平原没有遮拦,房门前的积雪就堆成一座小山,只能在屋里慢慢地推开一条门缝,用事先准备好的铁锹铲出一条小道,屋子里的人才能出门。每到冬天下大雪,母亲总是早早起身,出门清理出一条小道。有时候母亲也领着我们打扫院子里的积雪,每当干完活,我们就一个劲地喊累。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劳作,可从没听见母亲喊过累。
七十年代初,苏联侵犯我珍宝岛,引发了一场自卫反击战。记得那年冬天,生产队让各家各户注意防空,弄得大家人心惶惶。偏巧当时父亲出门不在家。晚上防空警报声突然响起,母亲迅速把几个孩子叫起来,穿好衣服。弟弟、妹妹都还小,紧紧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吓得大气不敢喘。母亲一边把灯熄灭,一边安慰着我们,直到警报解除了才安顿我们一一睡觉,而她自己却彻夜不眠地守在孩子们身边……母亲此时的冷静与坚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无法忘怀。
小时候,最让我们兴奋的是过大年了。因为,过年可以吃上红焖肉,可以穿新衣服和小伙伴一起放鞭炮、滑冰。可过年也是母亲最辛苦的时候。母亲的针线活做得好是出了名的。每到过大年,乡亲们都要买块新布央求母亲帮着裁剪衣服。那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虽然有电灯,也舍不得用大点儿度数的灯炮。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在一针一线地缝着,有时为了赶时间,一坐就是大半夜。看着母亲劳作的身影,我既心疼又嫉妒。因为,每次母亲都是把别人家的衣服做好了才给我们做。可能是受母亲的遗传吧,16岁那年,我自己也买了一块花布,趁着母亲出门不在家,偷偷地照着自己的衣服裁剪,用缝纫机给自己做了一件上衣。母亲回来后,看到我做的衣服,先是惊喜,然后又舒心地笑了。从那时起,我学着帮母亲料理家务,照顾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自己还剪鞋样为弟弟做鞋。
最难忘记的是母亲做的红焖肉和烙的糖酥饼。红焖肉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才吃得到。母亲做红焖肉用猪肘子作原料,炖出来的肉汤红肉嫩不油腻,吃起来鲜香可口。提起母亲做的红焖肉,直到今天姊妹几个还是记忆犹新。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年届七旬的母亲被医院诊断为肺癌。在以后的4个多月里,我们不间断地为母亲治疗,先是对她隐瞒病情,只告诉她是气管不好,可她很聪明,似乎早就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总是很积极地配合治疗。我们都知道,她是怕我们难过,所以,自己总是硬撑着。听到母亲急促的喘息声和咳嗽声,我只能默默地流泪。坚强的母亲尽管重病在身,还是坚持每天自己洗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说来也怪,母亲去世那天,入殓的棺椁上飞来一只黄色的蝴蝶,落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小妹见状忍不住在我耳边低语:“母亲一定是变成了那只蝴蝶,就要飞到美丽的天堂啦。”
(作者单位:通化市东昌区人大)
编辑/高峰
善良的秉性是母亲一生的写照。记得小时候,我们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全家九口人。当时干一天的活才挣不到两角钱,家里有一口好吃的母亲总是留给爷爷、奶奶。为了照顾好爷爷、奶奶,母亲给我们分了工。我和弟弟负责给爷爷理发、洗脚,照顾生活起居;二妹和三妹帮助爷爷、奶奶“管账”、“跑腿”,买些生活用品;小妹负责给爷爷、奶奶端水、倒尿盆。就是从那时起,16岁的我学会了理发,有空就帮助爷爷理发,给奶奶洗脚。每次小妹一听到喊声,赶紧放弃和小伙伴的玩耍,跑回来“待命”,看看爷爷、奶奶需要做什么。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我们五个子女从小就学会了尊老敬老,懂得用真诚去善待别人。
七十年代的农村,农民的生活别说吃得好,就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奢侈的事。为了能让家里人吃上饭,母亲经常带着我和弟弟出去捡粮食、刨土豆回来填补家中粮食的不足。北大荒大风刮得让人睁不开眼睛,真的和老舍先生笔下的《风》中描写的一般感受。秋天,学校放农忙假,我和弟弟总要和母亲出去拾些柴火回来,以备冬天用。冬天,寒风刺骨,大雪没膝盖深。赶上刮旋风,头一天晚上一定要先把铁锹放在屋里,否则第二天早上就甭想出门。细细的“雪面子”经过西北风一夜的狂舞,再加上平原没有遮拦,房门前的积雪就堆成一座小山,只能在屋里慢慢地推开一条门缝,用事先准备好的铁锹铲出一条小道,屋子里的人才能出门。每到冬天下大雪,母亲总是早早起身,出门清理出一条小道。有时候母亲也领着我们打扫院子里的积雪,每当干完活,我们就一个劲地喊累。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劳作,可从没听见母亲喊过累。
七十年代初,苏联侵犯我珍宝岛,引发了一场自卫反击战。记得那年冬天,生产队让各家各户注意防空,弄得大家人心惶惶。偏巧当时父亲出门不在家。晚上防空警报声突然响起,母亲迅速把几个孩子叫起来,穿好衣服。弟弟、妹妹都还小,紧紧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吓得大气不敢喘。母亲一边把灯熄灭,一边安慰着我们,直到警报解除了才安顿我们一一睡觉,而她自己却彻夜不眠地守在孩子们身边……母亲此时的冷静与坚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无法忘怀。
小时候,最让我们兴奋的是过大年了。因为,过年可以吃上红焖肉,可以穿新衣服和小伙伴一起放鞭炮、滑冰。可过年也是母亲最辛苦的时候。母亲的针线活做得好是出了名的。每到过大年,乡亲们都要买块新布央求母亲帮着裁剪衣服。那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虽然有电灯,也舍不得用大点儿度数的灯炮。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在一针一线地缝着,有时为了赶时间,一坐就是大半夜。看着母亲劳作的身影,我既心疼又嫉妒。因为,每次母亲都是把别人家的衣服做好了才给我们做。可能是受母亲的遗传吧,16岁那年,我自己也买了一块花布,趁着母亲出门不在家,偷偷地照着自己的衣服裁剪,用缝纫机给自己做了一件上衣。母亲回来后,看到我做的衣服,先是惊喜,然后又舒心地笑了。从那时起,我学着帮母亲料理家务,照顾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自己还剪鞋样为弟弟做鞋。
最难忘记的是母亲做的红焖肉和烙的糖酥饼。红焖肉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才吃得到。母亲做红焖肉用猪肘子作原料,炖出来的肉汤红肉嫩不油腻,吃起来鲜香可口。提起母亲做的红焖肉,直到今天姊妹几个还是记忆犹新。
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年届七旬的母亲被医院诊断为肺癌。在以后的4个多月里,我们不间断地为母亲治疗,先是对她隐瞒病情,只告诉她是气管不好,可她很聪明,似乎早就知道了自己的病情,总是很积极地配合治疗。我们都知道,她是怕我们难过,所以,自己总是硬撑着。听到母亲急促的喘息声和咳嗽声,我只能默默地流泪。坚强的母亲尽管重病在身,还是坚持每天自己洗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说来也怪,母亲去世那天,入殓的棺椁上飞来一只黄色的蝴蝶,落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小妹见状忍不住在我耳边低语:“母亲一定是变成了那只蝴蝶,就要飞到美丽的天堂啦。”
(作者单位:通化市东昌区人大)
编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