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培养健全人格,释放生命华彩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的场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以下简称“二十八中”)在四十二年的峥嵘岁月中,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毅的担当,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昂扬的拼搏精神,谱写了璀璨的教育华章。二十八中的教育理念是既做好当下教育,又规划未来教育,为国家培养懂规矩、守秩序、有教养的合格公民,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拥有中国灵魂的优秀人才,培养有责任、能担当、大格局的卓越人物。二十八中始终守望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采取“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育人方式,注重夯实学生成长基础,通过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争做‘八种人’,塑造健全人格”,让每个孩子更有尊严、更具价值、更拥幸福,身心健康且全面成长,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社会有用之人。
  一、争做“八种人”,明确育人目标
  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个体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广泛地与他人友好交往,身心健康发展,人生不断进步。学校办教育绝对不能功利化,绝不能只为所谓的“好学生”而教,绝不能只为眼前而教,而是要为学生的未来而教。我校坚持“争做‘八种人’,塑造健全人格”的育人目标,为学生成长铺就了一条可见的、真实的、坚定的幸福之路。“八种人”具体是指:
  1.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有责任,有担当,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负责。
  2.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心存感恩情,胸怀报恩意,时刻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老师培育之爱、同学相助之情、社会包容之博、自然陶冶之美。
  3.做一个有信心的人: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信心是做人的基本人格品质,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是发展其它人格品质的基础。
  4.做一个有追求的人:拥有明确的人生理想,拥有渴望成就卓越的动力。
  5.做一个勤学的人:越努力的人,越幸运。勤学好问,惜时勤奋,讲求方法,积极心态,一贯努力。
  6.做一个有利于他人的人:具有“帮别人就是帮自己”的信念,有同理心,始终把不妨碍他人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
  7.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主动交往与分享。
  8.做一个快乐的人:有快乐,才会有幸福的人生。面对困难,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调节自身压力;面对他人,胸襟宽广,乐观坦率,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微笑和善举对待别人。把自己乐观的心态传递给他人,给悲观的人带去希望,给悲痛的人带去安慰。
  争做“八种人”,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成长;就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正义的、什么是优秀的、什么是卓越的。这正契合了我校所倡导的学生成才观:为国家培养懂规矩、守秩序、有教养的合格公民,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拥有中国灵魂的优秀人才,培养有责任、能擔当、大格局的卓越人物,不断实现“让教育改变人生”的共同愿景。
  二、搭建多元平台,探索育人途径
  我校依托独有的校园文化和特色教育,坚持多维度、多阵地、多举措开展争做“八种人”实践活动,努力搭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多元平台,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的道理。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认知、情感、性格、意志都在课堂上习得。我校以学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建设课程体系为载体,坚持把课堂教育作为健全学生人格的主渠道,学科教育和争做“八种人”活动同向同行,把育人目标与各学科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塑造健全人格,加强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使健全人格教育常态化、体系化、科学化。
  2019年3月18日,我校孙育红老师作为河北省教师代表,受邀到北京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孙老师返校后,我校立即启动以孙老师为带头人的思政教师工作坊,聚焦思政,强化主导,占据理想信念的制高点,引领教师教育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国家负责。学校通过地理课渗透科学发展观,通过语文课融入文化自信,通过美术课、音乐课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通过生物课、化学课激发学生对生命和自然奥秘的探索欲望;让学科知识教育与健全人格教育同频共振,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做一个有信心的人,做一个有追求的人,做一个勤学的人,做一个有利于他人的人,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
  (二)在活动体验中培养学生人格
  大量实践证明: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道德生活,亲自去实践、体验和反思,使外在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内在的思想情感相互作用,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动机,才能塑造他们良好的人格品质。因此,我校将人格教育渗透于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实现道德内化。
  二十八中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人格教育主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六个一”工程,即整顿一个阵容,抓好升旗仪式、课间操队列工作,塑造学生精神面貌;建立一种秩序,课堂秩序、集会秩序及课间秩序文明有序;养成一种习惯,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养成良好的自觉、自律、自主学习习惯;坚持一项制度,爱护环境卫生,不随意丢弃废物,随时弯腰捡起垃圾,实行卫生责任区包干保洁制度,使整洁优美的学校环境得以保持;树立一个观念,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观念;提倡一个美德,学校是我家,人人要爱她的美德,爱护公物,确保校园内公物完好无损。
  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多项主题实践活动:“谢谢了,我的家”亲情三个一活动,传承了优良家风;义务植树,提升了环保意识;为希望工程捐款,发扬了助人精神;到敬老院、爱心医院、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献爱心、送温暖,扶老携幼,弘扬了文明新风尚;开展优秀毕业生励志演讲,激励了后生学子;开展家长课堂,拓宽了学生视野,展现了工匠精神,激励学生学有所用,报效祖国;开展“增进邻里感情,营造和谐社区”实践活动、“暖冬行·爱传递”的公益活动、“我有中国、中国有我,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以上这些活动,让学生深刻感悟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真谛,让孩子们明白了做好“八种人”要从点滴行为做起,学会做好人做好事将成就一生的道理。
其他文献
“五月,繁花似锦,生机盎然,在这么一个一切都恰到好处的时刻……”随着主持人的精彩介绍,贺州市检察院第三党支部与贺州天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联合举办的“检企共建促发展重温党史润初心”开卷有益读书活动拉开了序幕。贺州市检察院党员干警及贺州天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党员干部共40余人受邀参加活动。
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迫切需要战略定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最关键是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绿水青山的“颜值”就是“价值”,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当下频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摒弃以“玉”换“石”的短视思维,做强做大绿色经济,擦亮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绿色”底色。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日趋显现,然而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市场萎缩不振,短期财政刺激行为只是一时之策,创新与发展消费金融才是长久之道。针对后疫情时代居民消费特点的深刻转变以及国内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文章在系统分析东北三省2010-2019年消费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拓宽消费贷款渠道、丰富消费金融场景、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三条路径,实现“增加区域消费金融产品供给、提升区域短期消费贷款占比、统筹协调发展区域消费金融”的最终目的。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日战争的进展成为西方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南京是中国国民政府的首都,更是关注的重点。为了报道日军对南京的占领,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新闻》等西方媒体的记者留了下来,南京沦陷几天之后才离开。留在南京的十多个美籍人士也将他们的日记和书信传递出去。因此,英美国报刊有许多南京大屠杀的报道。笔者从中挑选了美国《文学文摘》(Literary Digest)、美国《视野》(Ken)、英国《曼彻斯特卫报》(the Manchester Guardian)刊载的“南京沦陷”(1937年1
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但多数实践案例千篇一律,徒有其表,不具新意。本文从文化创意的视角,以内丘县28个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例,在分析村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关注自然生态审美、增强园林文化创意、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规划策略,对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前不久,浙江金华武义拿了两块“沉甸甸的牌子”,一个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授予武义县“中国有机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一个是武义被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学委员会授予“武阳春雨茶·中国气候生态优品”。武义在发展有机茶生产,开拓有机茶市场,促进有机茶消费的道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摘 要  作为提升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载体,多媒体资源在辅助德育教学的实践中存在随意性使用、简单化处理、使用泛化与过度依赖的误区。提升多媒体资源在德育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必须加强对多媒体资源的“深加工”与“再创造”。教师要深入研究多媒体辅助德育教学的特点,凸显多媒体资源使用的針对性和计划性;创新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形式,充分彰显学生与多媒体资源之间的交互性;深化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专项研究,
普洱市属于西南边陲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农村生产生活较为落后,因此实行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本文以南屏镇曼连村丁家箐小组规划为例,结合普洱市特殊的地域环境和民风民俗,将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建设融入其中,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从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农户的建筑、环境、设施等现状,进行符合农户实际的分类指导改造,完善建设各项基础设施;个体上因地因人而异,在整体上做到协调一致,有效推动当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步伐。
社会建设是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并于党的十七大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相并列而作出的整体谋划,既涵盖了以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健康、养老和社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民生,同时也包括以维护社会秩序为重点的社会治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社会建设,在增进民生福祉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推进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
当今不少思政教育者与现代信息技术同步成长、发展,在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持续学习、掌握新技术是思政教育者的必备素养;另一方面,必须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给思政教育带来的“双刃剑”效应。输入信息的增加,使当今青少年更加见多识广,然而网上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又增加了青少年辨真伪、取精华、去糟粕的难度;以虚拟空间为基础发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