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思政教育者要不断提升“内功”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han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不少思政教育者与现代信息技术同步成长、发展,在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持续学习、掌握新技术是思政教育者的必备素养;另一方面,必须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给思政教育带来的“双刃剑”效应。输入信息的增加,使当今青少年更加见多识广,然而网上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又增加了青少年辨真伪、取精华、去糟粕的难度;以虚拟空间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化圈层拓宽了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空间,却又可能成为“信息茧房”和“透明雨衣”,阻隔思政教育的“阳光雨露”;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思政教育的形式越来越有声有色,声光电炫人耳目、音视频摇人心旌,却又可能使人产生技术依赖。
  上述一系列問题的出现,亟须思政教育者思考:如何正确对待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双刃剑”效应?如何准确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工具实质?如何让思政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如虎添翼,避免买椟还珠式的迷失和曲折?要解答好上述问题,思政教育者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内功”。
  首先,政治立场要立得稳稳地。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双刃剑”效应的表现之一就是网络上一些言论试图混淆、解构主流价值观念。为此,思政教育者只有坚守政治立场,才能准确、完整地向青少年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原理、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对青少年思想世界的脉搏要搭得准准地。当代青少年成长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思维、行为方式。思政教育者只有真正知青少年、懂青少年,搭准其心理世界的脉搏,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再次,对传授给青少年的内容要讲得透透地。思政教育者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正确的思想观念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使青少年听得懂、乐意听、听得进。
  最后,对谬论邪说要批得狠狠地。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内容中包含着不少谬论邪说,对青少年的迷惑、误导作用不可小觑。思政教育者要敢于用事实和逻辑驳斥各种谬论邪说,帮助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披沙沥金、辨别是非。
  上述几个方面对思政教育者自身的政治定力、学术能力、是非辨别力、思想转化力、青少年亲和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提升“内功”,思政教育者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如虎添翼,更加有效地引导青少年明是非、正三观。
  【作者系上海《青年学报》主编,教授】
其他文献
家住广西百色市田阳区玉凤镇百甲村六林屯的李某西与妻子商量要将家中一块常年闲置的自留林地开垦种植茶树以增加收入补贴家用。2020年4月14日下午,李某西来到位于六林屯的自家自留林地砍割铲除杂草,在铲刮出一道简易防火线后点火炼山。
“五月,繁花似锦,生机盎然,在这么一个一切都恰到好处的时刻……”随着主持人的精彩介绍,贺州市检察院第三党支部与贺州天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联合举办的“检企共建促发展重温党史润初心”开卷有益读书活动拉开了序幕。贺州市检察院党员干警及贺州天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党员干部共40余人受邀参加活动。
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迫切需要战略定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最关键是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绿水青山的“颜值”就是“价值”,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当下频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摒弃以“玉”换“石”的短视思维,做强做大绿色经济,擦亮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绿色”底色。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日趋显现,然而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市场萎缩不振,短期财政刺激行为只是一时之策,创新与发展消费金融才是长久之道。针对后疫情时代居民消费特点的深刻转变以及国内消费金融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文章在系统分析东北三省2010-2019年消费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拓宽消费贷款渠道、丰富消费金融场景、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三条路径,实现“增加区域消费金融产品供给、提升区域短期消费贷款占比、统筹协调发展区域消费金融”的最终目的。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日战争的进展成为西方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南京是中国国民政府的首都,更是关注的重点。为了报道日军对南京的占领,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新闻》等西方媒体的记者留了下来,南京沦陷几天之后才离开。留在南京的十多个美籍人士也将他们的日记和书信传递出去。因此,英美国报刊有许多南京大屠杀的报道。笔者从中挑选了美国《文学文摘》(Literary Digest)、美国《视野》(Ken)、英国《曼彻斯特卫报》(the Manchester Guardian)刊载的“南京沦陷”(1937年1
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但多数实践案例千篇一律,徒有其表,不具新意。本文从文化创意的视角,以内丘县28个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例,在分析村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关注自然生态审美、增强园林文化创意、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规划策略,对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前不久,浙江金华武义拿了两块“沉甸甸的牌子”,一个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授予武义县“中国有机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一个是武义被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学委员会授予“武阳春雨茶·中国气候生态优品”。武义在发展有机茶生产,开拓有机茶市场,促进有机茶消费的道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摘 要  作为提升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载体,多媒体资源在辅助德育教学的实践中存在随意性使用、简单化处理、使用泛化与过度依赖的误区。提升多媒体资源在德育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必须加强对多媒体资源的“深加工”与“再创造”。教师要深入研究多媒体辅助德育教学的特点,凸显多媒体资源使用的針对性和计划性;创新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形式,充分彰显学生与多媒体资源之间的交互性;深化多媒体资源辅助德育教学的专项研究,
普洱市属于西南边陲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农村生产生活较为落后,因此实行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本文以南屏镇曼连村丁家箐小组规划为例,结合普洱市特殊的地域环境和民风民俗,将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建设融入其中,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从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农户的建筑、环境、设施等现状,进行符合农户实际的分类指导改造,完善建设各项基础设施;个体上因地因人而异,在整体上做到协调一致,有效推动当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步伐。
社会建设是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并于党的十七大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相并列而作出的整体谋划,既涵盖了以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健康、养老和社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民生,同时也包括以维护社会秩序为重点的社会治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社会建设,在增进民生福祉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推进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