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漫谈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w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学困生的转化。尽管造成他们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学困生转化的关键是“对症下药”,因而可结合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寻找转化方法。笔者在实践中形成,通过情境激趣、体验成功、自我加压等方法,引导学困生顺利走进数学世界并感知数学的魅力。
  用情境激起学困生求知欲
  学困生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一步应当是引导学生走向数学世界。一般来说,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学生的学业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巨大差异。真正的数学学困生,一般来说占班级的10%左右,其中又有七成以上的学生是因为不适应初中数学的思维方式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常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在接手(从初一至初三)之初就去分析学困生群体,然后预测、总结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研究表明,学困生确实对数学缺少必要的感知,他们认为数学只是一些抽象的符号和机械的运算,他们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努力的第一个方向就是,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数学世界。比如说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中,为了帮学困生顺利建立“乘方”的概念,笔者在本节内容授课前几分钟,将班上的几个学困生叫到一起,让他们动手将一张纸对折3次至5次(等学生回答出之后,再将数字改成20或更大的数字),迅速说出折叠之后一共有多少页?然后写出计算过程。一开始,由于数字不大,因而这些学困生可以亲手操作,实在不行还可以数出是几页。在此基础上,“写出计算过程”的要求可以将他们的思维从具象引向抽象,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会发现每折叠一次,都需要乘以2,于是式子也出来了。可是当数字变得很大之后,他们发现要列出来的式子很长,怎么办呢?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不讲题了,同时又不允许他们看书。
  这一过程只要几分钟,但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在新授课的过程中,他们既有了兴趣基础,又有了问题驱动,因此听的很认真。当他们发现连续20个2相乘可以写成220时,他们就发现了规律,原来乘方既是一种数字表示方法,又是一种数学运算方法。于是,乘方的学习就此入门。
  引领学困生体验成功
  坦率地说,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就感是非常低的。原因在于农村家长的认识相对还停留在理科为王的水平上,他们认为孩子的数学不好意味着将来连算账都不会,也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聪明;而在应试的氛围中,他们又常常受到教师的责怪。双重因素叠加之下,他们的成就动机日渐薄弱。那么,如何才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呢?笔者发现,单纯的运用简单习题进行评价,然后进行所谓的表扬,作用是不大的,他们知道教师在“安慰”甚至是“可怜”自己。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带领他们真正去感受数学魅力,以获得成功地体验。
  笔者所确定的策略是体验。确定这个策略,是因为数学本身比较抽象,而学困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又比较弱,因此应该通过形象的体验为抽象的思维做基础。比如说“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教材是通过一个问题让学生寻找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三个材料当中的第一个材料是:“京沪铁路全长1463千米,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这一问题看似一个实际问题,其实在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眼中就是一个数学问题,而且极其抽象,京沪铁路、列车等概念丝毫起不到构建情境、生成体验的作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借助抽象思维来完成推理,而对于学困生则困难要大得多。于是笔者将此材料进行了改造:让一个学生站在教室的走道上,从教室前向后模拟匀速运动(长度设为10米),一次用时多一点,一次用时少一点。在其余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既可以“看”得到,也可以“算”得到——前者对于学困生而言可以建立速度受时间影响的表象,而后者对于一般学生而言,也不影响建立v=10/t的认识。事实证明,通过这种体验的方式为学困生增加直接经验,感受到抽象的数学描述形象的事例的魅力。
  用压力推动学困生面对挑战
  学困生转化成功与否,一直是课题研究中的弱项,很多研究成果中往往都是从一两次测试成绩或学习表现来判断转化成功与否的。笔者以为这样的判断虽直接但并不一定可靠,真正可行、可靠的方法,应当是看学困生能否有勇气面对真正的数学挑战。
  相对于学困生而言,数学挑战最好由教师提供,而提供的题目则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笔者的经验,有效的方法是一次性向学生提供两三个难度相当的数学问题或习题,让学困生自己去判断、选择,当他们挑战自己选择的题目时,则会有更大的热情。这个过程是学困生主动面对挑战、接受挑战的过程,这样的心理对于学困生来说,要比攻克一两个难题更为有益。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用习题和分数来衡量的,真正做好了学困生心理的转化,让他们喜欢数学,愿意面对数学挑战,才是转化是否有效的关键依据。对于初中的农村孩子而言,要更加重视这一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从2006年至今,“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一直是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最大的拦路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参加了最近三年的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以下简称“学测”)复习,反复验证了错题统计表在达成这一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统计表的设计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最后阶段的错题统计表分为两种:一种为教师错题统计表(图略),另一种为学生错题统计表(以下简称“表一”)
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气质禀赋和核心力量,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北京市顺义区杨
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历史、现实、时代、未来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了解,才能正确理解其所以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展了与时代条件相适应的特质,反映了当前的时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不仅有效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也使得党内反腐制度化、规范化,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风采。其民主价值体现了推进执政党现代化建设进程,增强了
校园文化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独特的发展内涵,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从形式来讲,它具有有形一面,也具有无形的一面。草埠湖中学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环境打造,课堂教育,活动熏陶,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基本达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和谐统一。  完善硬件设施,打造文化精品  完善硬件设施,提升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40668平方米,布局设施一流,具备宽敞明
本文主要介绍硫化物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并简要介绍了硫化物法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