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第一艘航母的猜想已经有很长时间。今年6月7日,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称“航母已在建”,有关中国第一艘航母的消息,终于获得军方高层首度确认。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世界舆论的关注。
“废墟”中发现珍贵防弹玻璃的颗粒
前苏联解体后,中国分别从俄罗斯以及乌克兰购买“基辅号”、“明斯克号”、“瓦良格号”等航母。其中,“基辅号”、“明斯克号”航母在接受相应的修缮后,分别存放在位于天津和深圳的军事主题公园中。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出现了不少关于“瓦良格号”航母的照片。这些图片显示这艘航母已经处于建造舾装的最后阶段了。国外的一些媒体以此来推测,这艘航母有可能在年内下水试航,甚至有媒体还以此为依据,把2011年说成是中国的“航母元年”。
“它已经进入产房!” 针对“瓦良格号”何时下水的问题,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田小川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用了一个比喻。
改装是中国航母发展的第一步。严格来说,中国发展“瓦良格号”航母,是改造而非建造,但这同样可为中国独立研发国产航母积累经验。
田小川回忆说,她第一次登上“明斯克号”的时候,船上的所有设备已经被拆走,甚至一些设施还被人为用炸药炸毁,但是,就是在这样一艘在外人眼里没有什么科研价值的航母上,她还是发现了对我们极为珍贵的宝贝——防弹玻璃的颗粒,她用手绢小心翼翼地把防弹玻璃的颗粒包起来,送到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后来,她还在船舱内的一堆已经烧毁的文件中找到了一些珍贵资料,这对于中国的航母研究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田小川说,改进并使用“瓦良格号”,有助于中国摸清航母的基本特征和使用规则。如果“瓦良格号”最终能够投入部署,还将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建设甚至军事工业产生重大影响。
著名海军专家张召忠也表示,中国改装“瓦良格号”的目的一是通过改装,摸清航母的技术途径,看能否从中悟出一些航母设计和建造的技术。二是这艘改装的航母开始试航之后,舰载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导弹火炮等武器系统与航母平台之间会进行一系列的相互磨合及兼容。三是训练,训练包括3个部分:航母船体平台的训练;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航母操控人员素质的训练。
对于中国建造航母下水,田小川认为,其他国家不应该大惊小怪。发展航空母舰这种武器在今天来说,中国有这个需求,有这个必要,也有这个能力。应该说,中国发展航空母舰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航母出现已经100年了,中国航母才下水,这不值得奇怪。在我看来已经很晚了。”田小川说。
对于国外媒体对中国第一艘航母能力的怀疑,田小川回应说,国家已经给这艘航母的用途确定了基调,主要用于科研和训练,而不是用于装备军队。“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迈出第一步,后面的事情将很容易。”田小川说。
目前,中国造30万吨油轮已经轻而易举。很多网友在问,为什么我们自己造不出几万吨的航母,而是要改装旧舰呢?
田小川说,能造出30万吨油轮,只能说明造大船某些方面还可以,但离建造真正的航母还差得很远。实际上,建造航母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舰载机,舰载机的设计和发展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包括飞行员的训练,都不是轻而易举和简单的。航母的飞行员和普通的空军飞行员在训练过程当中是完全不一样的。
她告诉记者,第一艘给伊朗造的30万吨油轮的总设计师是她的师兄,在油轮下水的那一天,她参加了庆祝仪式,他们曾经有过一句对话,这个30万吨的油轮,只用40个船员,那么10万吨的航空母舰,像美国的“尼米兹”,它上面有舰员和航空人员,加到一起要有6000人。“仅用一个例子,就可以使大家明白了,30万吨油轮所用的动力和航空母舰所用的动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田小川说。
动力系统采用常规动力
“航空母舰关键技术涉及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设计技术、航母的动力技术、舰机适配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航母的材料技术五大关键项技术。”田小川告诉记者。
其中,航母最关键的技术是动力系统和舰载机,前者是保障航母“行”得起来的关键。据消息,中国第一艘航母将使用DN80燃气涡轮机,它是乌克兰26.7兆瓦UGT-25000发动机的出口型号,由哈尔滨企业根据乌方授权生产。有消息称,乌方准备转让这种动力装置的生产技术,哈尔滨今后或将成为中国军舰涡轮机最大生产基地。
中国第一艘航母毫无疑问是一艘常规动力航母,而如今,海上霸主美国已经不再生产常规动力航母,核动力航母将逐渐取代常规动力航母。固然,核动力航母比常规航母拥有航程上的优越性,一般核动力航母30年内不用更换核燃料,而常规航母航行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补给燃料。加之核动力航母在动力设计上不需要占用太大空间,也省去了常规航母的烟道,节省了大量甲板空间,可以停放更多舰载机。但是核动力航母技术复杂,使用费用高昂,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制造使用得起的。
“中国的航母战略是先发展常规动力航母,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在技术成熟后肯定会向核动力方向发展。”田小川说。
据悉,中国航母设计图纸模型的大小外形结构现在都已经定型了,常规动力代号为085,核动力代号为089,都是同一图纸的衍生,085/089计划的外观大小都相同,只是内部动力不同。中国已经拥有核动力潜艇,所以说,“瓦良格号”是我国航母发展史上由简入难的敲门砖。
歼-15舰载机几成定局
“舰载机设计也是航母的一大关键技术,航母最终的目的是作为舰载机的平台,‘瓦良格号’也不例外,舰载机于航母就好比利爪于鹰,是航母实施攻击的重要手段。”田小川说。
关于中国舰载机型号,早先风传很多种可能,最有可能的一种是购买或者引进俄罗斯、乌克兰的舰载机以及相关技术,但中国很可能是独立研发自己的舰载机,参考或者仿造部分国外先进技术,这也是中国目前所走的军事装备建设的基本步调。
目前中国沈飞公司正在抓紧调试和完成歼-15舰载机的试验,它于2009年8月首飞,预计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定型,首批量产型歼-15列装时间不会早于2015年。有分析称,歼-15是在2005年从乌克兰购买的苏-33原型机T-10K-3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为了避免“瓦良格号”航母今后一段时间“裸奔”的尴尬,专家认为,中国可能在独立研发舰载机还没服役之前用其他战斗机临时代替,而飞豹战斗机是最有可能作为临时舰载机使用的,首先,飞豹是中国海航第一款多用途全天候战斗机,它具有载弹量大、航程大等特点,符合航母舰载机的作战要求。其次,飞豹战斗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已经装备多年,可靠性强,易于维护。
除了舰载战机,预警机也是航母上重要的组成部分。运-7原本的呼声很高,但是“瓦良格号”缺少其必需的弹射发射,因此不可能选用。那么,在“瓦良格号”上装备自主研发的直8预警直升机可能性比较大。
起飞方式采用滑跃起飞
航母不仅要解决舰载机的问题,还要帮助它们从航母上起飞。面对舰载机起飞这道世界性难题,世界上主流的起飞方式有三种:滑跃起飞、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
记者了解到,“瓦良格号”航母滑跃甲板与俄罗斯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滑跃甲板几何参数相近,这对中方研究苏联航母设计经验,探索解决舰载机航母水平起降这一难题的途径,是个不错的参照物。
“相较美国航母舰载机先进却复杂的弹射起飞方式,苏联航母的滑跃起飞技术简单实用,其技术研发成本和风险控制成本相对较低,这是“瓦良格号”考虑的一大因素。”田小川说。
但从长远来看,单纯用滑跃起飞能较快地解决中国有无航母的问题,但很快就会遇到种种限制,最后陷入技术上的尴尬。中国对蒸汽弹射并无经验,各种技术问题要解决起来技术风险一点不比电磁弹射小,现在从头研制蒸汽弹射的话,费时费力,还不能和滑跃起飞相结合以取长补短,既保证长远的技术潜力,也容易尽快形成战斗力。所以,滑跃起飞加电磁弹射可能是中国未来航母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
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
目前,“瓦良格号”航母甲板四周已经竖立起数十个高频地波雷达,这种雷达在航母行驶过程中,为了减少阻力需要放倒。
此外,在航母的大脑——指挥舰桥的上方,三块主动相控阵雷达面板已经安装完毕,这种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之一,不但能扫描探测目标,还能对发出的导弹进行跟踪,对空探测距离、引导能力和同时处理的目标数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据悉,这款相控阵雷达以及在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 “海口号”上安装,接受过到亚丁湾护航的任务。其对空探测距离大约在300~350千米,工作频率在C波段或S波段,可同时探测、识别、追踪上百个空中和水面目标,性能上优于美国早期的SPY-1“宙斯盾”相控阵雷达。但由于该雷达为新研制的相控阵雷达,因此在可靠性上可能不如SPY-1,与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级装备的SPY-1D“宙斯盾”相比,在探测距离和目标跟踪数量上也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没有SPY-1D的弹道导弹的跟踪能力。
而在航母指挥舰桥的最顶端,可以看到三坐标对空警戒雷达正在不停的旋转。
近防能力出色堪称世界第一
中国第一艘航母上已安装两个主要武器系统。航母的两侧,船首(接近船首或航母前部)为FL-3000N安装了18单元导弹发射装置。船尾(船的后部)也安装了一个FL-3000N系统,其后装有730近防炮。该航母中部可能还另外装有4个火炮或导弹系统,两侧各装有2个。有国外媒体评论说,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近防能力世界第一,中国将最先进的武器都安装在上面。
对此,田小川认为,这恐怕和苏联设计这艘航母时的最初设想有关。“美国航母设计理念只是一个航母时的编队的指挥中心和平台,航母本身的防护能力主要是由航母舰队中其他舰艇完成。但是,苏联的设计理念与之不同,在设计之初航母的防卫能力就是完全由自身完成,所以配备了很多武器。”
其实,对于FL-3000N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很多中国军事迷并不陌生,之前已在珠海航展展出过,该系统与美国的“拉姆”(RAM)反导弹系统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这种武器系统采用24联装导弹发射装置,精确度较低。
FL-3000N是3年前才推出的,使用的导弹比“拉姆”系统要小。导弹长2米,最大射程为9000米。该导弹弹径120毫米,现在采用的制导系统与“拉姆”类似,导弹采用被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制导,但是在飞行过程中不如“拉姆”灵活。“瓦良格号”可能在其左前和右后装FL-3000N防空导弹,也可能四个方向上都装。
另外一个重量级武器是730近防炮,其重量是8吨,系7管火炮,长度有279厘米。火炮安置于箱形的炮塔上面,该系统可以提供对反舰导弹、飞机、近岸目标、小型舰艇和水雷等目标的点防御。
730近防炮的射击速度在每分钟4200~5800发之间,该炮由两个备弹500发的弹药箱提供炮弹,可以发射高爆弹或者穿甲弹。该型近防炮对于小型目标的探测距离是8公里,对大中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5~20公里。一旦锁定目标,该近防炮可以在3公里的距离上将其击落。
从近防武器的种类来看,由于FL-3000N近程防空导弹已经在中国海军实验舰上安装测试过,而730近防炮更是已经广泛装备于052B/C型驱逐舰和054A型护卫舰上。
航空母舰关键技术涉及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设计技术、航母的动力技术、舰机适配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航母的材料技术五大关键项技术。
“废墟”中发现珍贵防弹玻璃的颗粒
前苏联解体后,中国分别从俄罗斯以及乌克兰购买“基辅号”、“明斯克号”、“瓦良格号”等航母。其中,“基辅号”、“明斯克号”航母在接受相应的修缮后,分别存放在位于天津和深圳的军事主题公园中。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出现了不少关于“瓦良格号”航母的照片。这些图片显示这艘航母已经处于建造舾装的最后阶段了。国外的一些媒体以此来推测,这艘航母有可能在年内下水试航,甚至有媒体还以此为依据,把2011年说成是中国的“航母元年”。
“它已经进入产房!” 针对“瓦良格号”何时下水的问题,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田小川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是用了一个比喻。
改装是中国航母发展的第一步。严格来说,中国发展“瓦良格号”航母,是改造而非建造,但这同样可为中国独立研发国产航母积累经验。
田小川回忆说,她第一次登上“明斯克号”的时候,船上的所有设备已经被拆走,甚至一些设施还被人为用炸药炸毁,但是,就是在这样一艘在外人眼里没有什么科研价值的航母上,她还是发现了对我们极为珍贵的宝贝——防弹玻璃的颗粒,她用手绢小心翼翼地把防弹玻璃的颗粒包起来,送到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后来,她还在船舱内的一堆已经烧毁的文件中找到了一些珍贵资料,这对于中国的航母研究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田小川说,改进并使用“瓦良格号”,有助于中国摸清航母的基本特征和使用规则。如果“瓦良格号”最终能够投入部署,还将对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建设甚至军事工业产生重大影响。
著名海军专家张召忠也表示,中国改装“瓦良格号”的目的一是通过改装,摸清航母的技术途径,看能否从中悟出一些航母设计和建造的技术。二是这艘改装的航母开始试航之后,舰载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导弹火炮等武器系统与航母平台之间会进行一系列的相互磨合及兼容。三是训练,训练包括3个部分:航母船体平台的训练;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航母操控人员素质的训练。
对于中国建造航母下水,田小川认为,其他国家不应该大惊小怪。发展航空母舰这种武器在今天来说,中国有这个需求,有这个必要,也有这个能力。应该说,中国发展航空母舰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航母出现已经100年了,中国航母才下水,这不值得奇怪。在我看来已经很晚了。”田小川说。
对于国外媒体对中国第一艘航母能力的怀疑,田小川回应说,国家已经给这艘航母的用途确定了基调,主要用于科研和训练,而不是用于装备军队。“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迈出第一步,后面的事情将很容易。”田小川说。
目前,中国造30万吨油轮已经轻而易举。很多网友在问,为什么我们自己造不出几万吨的航母,而是要改装旧舰呢?
田小川说,能造出30万吨油轮,只能说明造大船某些方面还可以,但离建造真正的航母还差得很远。实际上,建造航母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舰载机,舰载机的设计和发展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包括飞行员的训练,都不是轻而易举和简单的。航母的飞行员和普通的空军飞行员在训练过程当中是完全不一样的。
她告诉记者,第一艘给伊朗造的30万吨油轮的总设计师是她的师兄,在油轮下水的那一天,她参加了庆祝仪式,他们曾经有过一句对话,这个30万吨的油轮,只用40个船员,那么10万吨的航空母舰,像美国的“尼米兹”,它上面有舰员和航空人员,加到一起要有6000人。“仅用一个例子,就可以使大家明白了,30万吨油轮所用的动力和航空母舰所用的动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田小川说。
动力系统采用常规动力
“航空母舰关键技术涉及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设计技术、航母的动力技术、舰机适配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航母的材料技术五大关键项技术。”田小川告诉记者。
其中,航母最关键的技术是动力系统和舰载机,前者是保障航母“行”得起来的关键。据消息,中国第一艘航母将使用DN80燃气涡轮机,它是乌克兰26.7兆瓦UGT-25000发动机的出口型号,由哈尔滨企业根据乌方授权生产。有消息称,乌方准备转让这种动力装置的生产技术,哈尔滨今后或将成为中国军舰涡轮机最大生产基地。
中国第一艘航母毫无疑问是一艘常规动力航母,而如今,海上霸主美国已经不再生产常规动力航母,核动力航母将逐渐取代常规动力航母。固然,核动力航母比常规航母拥有航程上的优越性,一般核动力航母30年内不用更换核燃料,而常规航母航行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补给燃料。加之核动力航母在动力设计上不需要占用太大空间,也省去了常规航母的烟道,节省了大量甲板空间,可以停放更多舰载机。但是核动力航母技术复杂,使用费用高昂,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制造使用得起的。
“中国的航母战略是先发展常规动力航母,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在技术成熟后肯定会向核动力方向发展。”田小川说。
据悉,中国航母设计图纸模型的大小外形结构现在都已经定型了,常规动力代号为085,核动力代号为089,都是同一图纸的衍生,085/089计划的外观大小都相同,只是内部动力不同。中国已经拥有核动力潜艇,所以说,“瓦良格号”是我国航母发展史上由简入难的敲门砖。
歼-15舰载机几成定局
“舰载机设计也是航母的一大关键技术,航母最终的目的是作为舰载机的平台,‘瓦良格号’也不例外,舰载机于航母就好比利爪于鹰,是航母实施攻击的重要手段。”田小川说。
关于中国舰载机型号,早先风传很多种可能,最有可能的一种是购买或者引进俄罗斯、乌克兰的舰载机以及相关技术,但中国很可能是独立研发自己的舰载机,参考或者仿造部分国外先进技术,这也是中国目前所走的军事装备建设的基本步调。
目前中国沈飞公司正在抓紧调试和完成歼-15舰载机的试验,它于2009年8月首飞,预计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定型,首批量产型歼-15列装时间不会早于2015年。有分析称,歼-15是在2005年从乌克兰购买的苏-33原型机T-10K-3基础上研制而成的。
为了避免“瓦良格号”航母今后一段时间“裸奔”的尴尬,专家认为,中国可能在独立研发舰载机还没服役之前用其他战斗机临时代替,而飞豹战斗机是最有可能作为临时舰载机使用的,首先,飞豹是中国海航第一款多用途全天候战斗机,它具有载弹量大、航程大等特点,符合航母舰载机的作战要求。其次,飞豹战斗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已经装备多年,可靠性强,易于维护。
除了舰载战机,预警机也是航母上重要的组成部分。运-7原本的呼声很高,但是“瓦良格号”缺少其必需的弹射发射,因此不可能选用。那么,在“瓦良格号”上装备自主研发的直8预警直升机可能性比较大。
起飞方式采用滑跃起飞
航母不仅要解决舰载机的问题,还要帮助它们从航母上起飞。面对舰载机起飞这道世界性难题,世界上主流的起飞方式有三种:滑跃起飞、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
记者了解到,“瓦良格号”航母滑跃甲板与俄罗斯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滑跃甲板几何参数相近,这对中方研究苏联航母设计经验,探索解决舰载机航母水平起降这一难题的途径,是个不错的参照物。
“相较美国航母舰载机先进却复杂的弹射起飞方式,苏联航母的滑跃起飞技术简单实用,其技术研发成本和风险控制成本相对较低,这是“瓦良格号”考虑的一大因素。”田小川说。
但从长远来看,单纯用滑跃起飞能较快地解决中国有无航母的问题,但很快就会遇到种种限制,最后陷入技术上的尴尬。中国对蒸汽弹射并无经验,各种技术问题要解决起来技术风险一点不比电磁弹射小,现在从头研制蒸汽弹射的话,费时费力,还不能和滑跃起飞相结合以取长补短,既保证长远的技术潜力,也容易尽快形成战斗力。所以,滑跃起飞加电磁弹射可能是中国未来航母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
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
目前,“瓦良格号”航母甲板四周已经竖立起数十个高频地波雷达,这种雷达在航母行驶过程中,为了减少阻力需要放倒。
此外,在航母的大脑——指挥舰桥的上方,三块主动相控阵雷达面板已经安装完毕,这种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之一,不但能扫描探测目标,还能对发出的导弹进行跟踪,对空探测距离、引导能力和同时处理的目标数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据悉,这款相控阵雷达以及在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 “海口号”上安装,接受过到亚丁湾护航的任务。其对空探测距离大约在300~350千米,工作频率在C波段或S波段,可同时探测、识别、追踪上百个空中和水面目标,性能上优于美国早期的SPY-1“宙斯盾”相控阵雷达。但由于该雷达为新研制的相控阵雷达,因此在可靠性上可能不如SPY-1,与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级装备的SPY-1D“宙斯盾”相比,在探测距离和目标跟踪数量上也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没有SPY-1D的弹道导弹的跟踪能力。
而在航母指挥舰桥的最顶端,可以看到三坐标对空警戒雷达正在不停的旋转。
近防能力出色堪称世界第一
中国第一艘航母上已安装两个主要武器系统。航母的两侧,船首(接近船首或航母前部)为FL-3000N安装了18单元导弹发射装置。船尾(船的后部)也安装了一个FL-3000N系统,其后装有730近防炮。该航母中部可能还另外装有4个火炮或导弹系统,两侧各装有2个。有国外媒体评论说,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近防能力世界第一,中国将最先进的武器都安装在上面。
对此,田小川认为,这恐怕和苏联设计这艘航母时的最初设想有关。“美国航母设计理念只是一个航母时的编队的指挥中心和平台,航母本身的防护能力主要是由航母舰队中其他舰艇完成。但是,苏联的设计理念与之不同,在设计之初航母的防卫能力就是完全由自身完成,所以配备了很多武器。”
其实,对于FL-3000N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很多中国军事迷并不陌生,之前已在珠海航展展出过,该系统与美国的“拉姆”(RAM)反导弹系统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这种武器系统采用24联装导弹发射装置,精确度较低。
FL-3000N是3年前才推出的,使用的导弹比“拉姆”系统要小。导弹长2米,最大射程为9000米。该导弹弹径120毫米,现在采用的制导系统与“拉姆”类似,导弹采用被动雷达+红外成像双模制导,但是在飞行过程中不如“拉姆”灵活。“瓦良格号”可能在其左前和右后装FL-3000N防空导弹,也可能四个方向上都装。
另外一个重量级武器是730近防炮,其重量是8吨,系7管火炮,长度有279厘米。火炮安置于箱形的炮塔上面,该系统可以提供对反舰导弹、飞机、近岸目标、小型舰艇和水雷等目标的点防御。
730近防炮的射击速度在每分钟4200~5800发之间,该炮由两个备弹500发的弹药箱提供炮弹,可以发射高爆弹或者穿甲弹。该型近防炮对于小型目标的探测距离是8公里,对大中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5~20公里。一旦锁定目标,该近防炮可以在3公里的距离上将其击落。
从近防武器的种类来看,由于FL-3000N近程防空导弹已经在中国海军实验舰上安装测试过,而730近防炮更是已经广泛装备于052B/C型驱逐舰和054A型护卫舰上。
航空母舰关键技术涉及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设计技术、航母的动力技术、舰机适配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航母的材料技术五大关键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