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由于其理论抽象、计算繁杂,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如何加强高职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改革现有的统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是广大高职统计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且艰巨的任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高职学生统计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 统计学 教学特点
统计作为一种定量分析问题的工具,其重要性与应用性都在逐步增强,而统计学也与越来越多的学科有相互融合促进的趋势。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由于其理论抽象、计算繁杂,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如何贯彻高职院校“理论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教学理念,改革现有的统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广大高职统计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且艰巨的任务。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教学和普通本科教学存在很大区别,本科院校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主要以理论为主,而高职院校则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学有所用。
一、重构统计学课程体系
重视统计课程基础性作用,增加授课学时。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的统计课程一般为72个学时。由于统计学包含了大量概念及计算,需要较为充足的理论教学时间,同时由于其应用性较强,教师又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安排,这样授课时间显得捉襟见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以兼顾。鉴于统计课程的学时量与其难度和重要性不符,各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授课学时。
二、教学内容案例化
采用案例教学可将教学内容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吸收并参照运用。无疑,案例的主体背景应是培养目标中的工作岗位,教师要从目标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出发采编案例。在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如果所举案例远离学生的认知范围,多数学生依然会不知所云,理解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多将学生自身作为案例的主角,用统计的视角来审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笔者就常以学生所在的班集体(或学校)作为案例的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全面实践各种统计方法,这样不仅使教学变得容易,而且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开阔学生的思路与视野,教师在采编案例时还应注意与相关课程的学习相衔接,并适度关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的相关问题。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个方法在高职高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做好案例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所谓的适当是指:一是和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二是难度适中,又兼具综合性,不能只对某个具体定义而编写,因为案例太容易就没有挑战性,不深入讨论就学不到东西,太难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三是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其次,组织好案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普通学生,让自己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无需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
最后,在案例课结束以后,要让学生写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全部总结出来,以便加深印象。
三、多媒体教学
如今,多媒体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教学课件的制作。
首先,学会运用PowerPoint,并且充分运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这些动画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由于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接受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再记笔记,只将不明白的作标记,课件也可以容许学生课下拷贝,便于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分析软件,如Excel办公软件。Excel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的课程普遍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统计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则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设,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学生都已对Excel的使用比较熟悉,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只需把其中的统计分析功能介绍给学生,再演示一些实例,学生一般就能很快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来检查教学效果。
四、给予学生动手做的机会
对于有难度的案例操作,教师在演示操作的过程中,每操作完一定的步骤,就应给予相应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相同的操作,同时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于不正确的给予纠正。若多数学生操作不正确,则有必要重复操作并讲解要领。对于较容易的案例操作,教师可安排学生按步骤自行操作,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点评。
针对重点及难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对学生的作业批而不改,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可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并讲解正确的做法,要求并督促学生自己改正,也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存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点评等。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连贯并融合各个知识点,完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转化,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进程中不断强化巩固已学的相关内容,并融会贯通,全面掌握统计学的方法体系。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学生联系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接触现实,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职 统计学 教学特点
统计作为一种定量分析问题的工具,其重要性与应用性都在逐步增强,而统计学也与越来越多的学科有相互融合促进的趋势。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由于其理论抽象、计算繁杂,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如何贯彻高职院校“理论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教学理念,改革现有的统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广大高职统计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且艰巨的任务。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教学和普通本科教学存在很大区别,本科院校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主要以理论为主,而高职院校则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学有所用。
一、重构统计学课程体系
重视统计课程基础性作用,增加授课学时。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的统计课程一般为72个学时。由于统计学包含了大量概念及计算,需要较为充足的理论教学时间,同时由于其应用性较强,教师又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安排,这样授课时间显得捉襟见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以兼顾。鉴于统计课程的学时量与其难度和重要性不符,各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授课学时。
二、教学内容案例化
采用案例教学可将教学内容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吸收并参照运用。无疑,案例的主体背景应是培养目标中的工作岗位,教师要从目标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出发采编案例。在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如果所举案例远离学生的认知范围,多数学生依然会不知所云,理解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多将学生自身作为案例的主角,用统计的视角来审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笔者就常以学生所在的班集体(或学校)作为案例的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全面实践各种统计方法,这样不仅使教学变得容易,而且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开阔学生的思路与视野,教师在采编案例时还应注意与相关课程的学习相衔接,并适度关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的相关问题。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个方法在高职高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做好案例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所谓的适当是指:一是和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二是难度适中,又兼具综合性,不能只对某个具体定义而编写,因为案例太容易就没有挑战性,不深入讨论就学不到东西,太难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三是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其次,组织好案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普通学生,让自己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无需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
最后,在案例课结束以后,要让学生写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全部总结出来,以便加深印象。
三、多媒体教学
如今,多媒体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教学课件的制作。
首先,学会运用PowerPoint,并且充分运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这些动画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由于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接受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再记笔记,只将不明白的作标记,课件也可以容许学生课下拷贝,便于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分析软件,如Excel办公软件。Excel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的课程普遍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统计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则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设,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学生都已对Excel的使用比较熟悉,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只需把其中的统计分析功能介绍给学生,再演示一些实例,学生一般就能很快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来检查教学效果。
四、给予学生动手做的机会
对于有难度的案例操作,教师在演示操作的过程中,每操作完一定的步骤,就应给予相应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相同的操作,同时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于不正确的给予纠正。若多数学生操作不正确,则有必要重复操作并讲解要领。对于较容易的案例操作,教师可安排学生按步骤自行操作,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点评。
针对重点及难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对学生的作业批而不改,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可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并讲解正确的做法,要求并督促学生自己改正,也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存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点评等。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连贯并融合各个知识点,完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转化,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进程中不断强化巩固已学的相关内容,并融会贯通,全面掌握统计学的方法体系。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给学生联系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真正接触现实,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