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人烟稀少,非但人与人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人和动物都一样,所以动物都比“我们这里的”动物傻一些,不怎么怕人。比如小松鼠,到处都是,春去花还在,人来鼠不惊。我们学校的池塘里有群鸭子,但是附近光秃秃的,不适合生儿育女。前年,一个鸭妈妈鸭母三迁,选了个非常好的地点——找到我们图书馆门口一棵柏树下,做窝,孵蛋,面对南来北往的学生客。后来小鸭子孵出来,鸭妈妈就率领自己的子女,打算回池塘去,恰巧图书馆员chris的太太推着童车经过,为了防止鸭子路上被车压着,于是童车开道,一略护送,人妈人孩,跟着鸭妈鸭崽,倒也是动人的一景。
我们附近有群野火鸡,最近成了社区常客。这群火鸡是我市名流,附近很多人都知道。野火鸡们感恩节之前不知藏在了哪里,节后出现了,神气得很,仿佛刚被从感恩节大餐里特赦了一般。我第一次看到是送小孩上学的时候。火鸡把左边的整条车道都给占据了,对面来的车辆无可奈何,一个个停下来等着,按喇叭。这些呆鸡根本不予理睬。此后连续数日,它们在学校门口草地上吃草。
再后来,它们开始出现在我们小区了,一家一家的草坪上开始有组织有纪律地扫荡。那神态整个一旁若无人的样子,仿佛我们小区的产权已经转归了它们所有。我开车匆匆而来,看到了它们却总要缓慢下来,想想这些长了翅膀的“游牧民族”,又不种,又不收,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照样活得悠闲自得,我不由肃然起敬。
但是火鸡的存在,小区的狗不干了。这些狗心里想:哼,这是我的地盘,爷不让你来,你们就别来。听别的狗说,你们这些野火鸡咬起来也不怎么好吃,野味太大,我还是喜欢吃沃尔玛买回来的狗粮。于是狗们就商量好了,要采取一些行动。
昨天我放假在家里,突闻一阵狂吠,又听到呱啦啦的叫声,然后是“停住”、“回去”这样的人声。儿子跑去一看,说是所有散了绳的狗都在追火鸡,火鸡四处乱蹿,所谓鸡飞狗跳的盛况,活生生出现在我的眼前。人说美国是好山好水好寂寞,野禽、家畜和人类在一起,如此的喧哗和骚动,我还真没见过。于是我也统帅着我的儿子,抄起我的iPhone赶过去,共襄盛举。
但此时火鸡已经被赶到了我们屋后,于是我们从后门篱笆出去,可惜我忘记了篱笆门锁的密码,试了好多次才打开,冲出去一看,火鸡居然有的上了树,有的上了房顶,狗们虽已被主人——牵回,仍不肯罢休,有的狗前爪搭在篱笆桩上,仍狂吠不已。谁知道是在恐吓火鸡私闯它们的地皮,还是看到自在的火鸡而为自己在篱笆后面的郁闷日子怀疑狗生。
而那群火鸡发现局面已经得到控制,遂俯冲下来,其状颇似老鹰。下来后,它们又聚集到一户人家的草坪上,啄将起来。仍旧是那样的逍遥而悠闲,让人好生羡慕。
不过一想我也是一个高等哺乳动物,羡慕一只火鸡做什么,委宴荒唐,于是又走回家,把碗洗了。
小时候没有吃够 胡展奋
去长辈家拜年。排出宴来,居然是个“没吃够宴”:黄鱼鲞烧肉、鳗鲞清蒸、水笋炖肉、罐装盐水火腿、蛋饺肉丸粉丝汤……长辈说了,都是你们小时候没有吃够的,今天敞开吃!
最出彩的是餐后茶点:自制红茶菌,伊拉克蜜枣!
大家眼睛一亮,纯进口的伊拉克蜜枣!久违多少年了。栗色外皮,半透明的肉质一口下去,无渣无滓,馨甘满颊,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小时候也没有吃够啊,由此又忽然想起那天电梯里看到的一幅广告画,当场馋火中烧。
是罐头厂的罐头大全,什么五香凤尾、清炖猪肉、红烧扣肉、蜜汁东坡肉……说实话,论吃,我这几年也算得是老饕了,真的要我尝罐头,大抵是一口就腻了,可就是挡不住的眼馋。原因只有一个,小时候没有吃够。
是心理性的“馋痨”,如同心理性的“性成瘾者”,治也难的。
我们小时候自然是物质短缺的时期,那时候的罐头在我们眼里就如宫廷御膳一样地遥不可及,哪个同学家里开了罐头,事后总合不得洗,大家传着,轮流嗅一遍,那种参杂着肉桂和豆蔻的独特香味总是使大家抓耳搔腮,想着,将来一定会实现的共产主义,大约就是可以天天嗅这样的香味了罢。
小时候没有吃够的东西还很多。油条,早饭时只准吃四分之一,多蘸点酱油,啃下很小的一口反复嚼着,以至于直到现在一有机会我仍要报复油条,—个人吃2根甚至3根,大碗里剪碎了,放上酱油味精葱花麻油,再用滚烫的粥下去,烫猪—样,见者无不骇然。
花生酱也没有吃够。小时候母亲要我们去酱油店1毛钱打一匙来,牛眼股一滩,加水加盐搅拌,三兄弟一人只能吃几筷而已,余香可以议论几天。
现在可轮到我收拾它们了——大瓶的过来,要幼滑型的,视若敌忾地挖下去,发起飙来一个人就千掉它半瓶,快哉快哉。
四川榨菜和“猢由渣”也常是我原汁原味报复的对象,它们总是辣得我窒息或“蚝”得我千咳——事实上,我就是马上把它们吐掉,也忍不住事先猛吃它们一下。
至于咸带鱼,可能欠我更多。当年的干煎咸带鱼,鲜美而且细腻,一口咬去,抿在舌下,腴香透喉,如醴如酪,半天舍不得下咽,真不知人间美味还有愈此者,但是这几年报复咸带鱼时却使我大跌眼镜,那带鱼绝咸,香味既已荡然无存,肉头倒比火鸡还粗,一口咬去如击败革,说是来自南非的“绿眼带鱼”,如此旧梦不温也罢。
龙虾片、老咸肉、“老虎脚爪脆麻花”……五十来岁的人回头一看,少时没有吃够的东西实在太多,现在却“资源丰厚”,真听谓此一时,彼一时。但是后之视今未必如今之视昔,某小朋友就曾郑重地提醒我,“经研究发现”,他肃穆地说,你们常念叨的“小时候没有吃够”的,几乎都是垃圾食品啊!
我说,人类用高温用油脂用调味料把食物弄成美味的过程,就是垃圾化的过程,因此,不仅“小时候没吃够”的常常就是垃圾,就是“吃够了”的,何尝不是“垃圾”?其实吃惯了的,就是最喜欢的,没吃够的,才是最念想的。人是习惯的俘虏,朱元璋和李自成进京后都保持喝杂粮粥、吮面糊糊的习惯,歌颂农民起义的赶紧说,“举义成功不忘根本”!岂知那其实是他们“小时候没有吃够”,或者自小吃惯了的。爰至现代,一些名人,特别是国家级名人,不管身份如何变化仍旧爱喝粗茶爱啖红薯小米或者下水臭卤猪油渣,这其实很本真,很满足儿时记忆。就像粗茶滋味厚重,喝惯了的会觉得尽管“龙井”是“王者之香”,也不如粗茶过瘾;而油渣呢,旧时家家自制,我们小时候都曾有过趁大^不备,叼一块就闪人的经历,如今再吃,不是觉得小时候没吃够,而是就爱小时候那傻傻的回忆。
我们附近有群野火鸡,最近成了社区常客。这群火鸡是我市名流,附近很多人都知道。野火鸡们感恩节之前不知藏在了哪里,节后出现了,神气得很,仿佛刚被从感恩节大餐里特赦了一般。我第一次看到是送小孩上学的时候。火鸡把左边的整条车道都给占据了,对面来的车辆无可奈何,一个个停下来等着,按喇叭。这些呆鸡根本不予理睬。此后连续数日,它们在学校门口草地上吃草。
再后来,它们开始出现在我们小区了,一家一家的草坪上开始有组织有纪律地扫荡。那神态整个一旁若无人的样子,仿佛我们小区的产权已经转归了它们所有。我开车匆匆而来,看到了它们却总要缓慢下来,想想这些长了翅膀的“游牧民族”,又不种,又不收,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照样活得悠闲自得,我不由肃然起敬。
但是火鸡的存在,小区的狗不干了。这些狗心里想:哼,这是我的地盘,爷不让你来,你们就别来。听别的狗说,你们这些野火鸡咬起来也不怎么好吃,野味太大,我还是喜欢吃沃尔玛买回来的狗粮。于是狗们就商量好了,要采取一些行动。
昨天我放假在家里,突闻一阵狂吠,又听到呱啦啦的叫声,然后是“停住”、“回去”这样的人声。儿子跑去一看,说是所有散了绳的狗都在追火鸡,火鸡四处乱蹿,所谓鸡飞狗跳的盛况,活生生出现在我的眼前。人说美国是好山好水好寂寞,野禽、家畜和人类在一起,如此的喧哗和骚动,我还真没见过。于是我也统帅着我的儿子,抄起我的iPhone赶过去,共襄盛举。
但此时火鸡已经被赶到了我们屋后,于是我们从后门篱笆出去,可惜我忘记了篱笆门锁的密码,试了好多次才打开,冲出去一看,火鸡居然有的上了树,有的上了房顶,狗们虽已被主人——牵回,仍不肯罢休,有的狗前爪搭在篱笆桩上,仍狂吠不已。谁知道是在恐吓火鸡私闯它们的地皮,还是看到自在的火鸡而为自己在篱笆后面的郁闷日子怀疑狗生。
而那群火鸡发现局面已经得到控制,遂俯冲下来,其状颇似老鹰。下来后,它们又聚集到一户人家的草坪上,啄将起来。仍旧是那样的逍遥而悠闲,让人好生羡慕。
不过一想我也是一个高等哺乳动物,羡慕一只火鸡做什么,委宴荒唐,于是又走回家,把碗洗了。
小时候没有吃够 胡展奋
去长辈家拜年。排出宴来,居然是个“没吃够宴”:黄鱼鲞烧肉、鳗鲞清蒸、水笋炖肉、罐装盐水火腿、蛋饺肉丸粉丝汤……长辈说了,都是你们小时候没有吃够的,今天敞开吃!
最出彩的是餐后茶点:自制红茶菌,伊拉克蜜枣!
大家眼睛一亮,纯进口的伊拉克蜜枣!久违多少年了。栗色外皮,半透明的肉质一口下去,无渣无滓,馨甘满颊,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小时候也没有吃够啊,由此又忽然想起那天电梯里看到的一幅广告画,当场馋火中烧。
是罐头厂的罐头大全,什么五香凤尾、清炖猪肉、红烧扣肉、蜜汁东坡肉……说实话,论吃,我这几年也算得是老饕了,真的要我尝罐头,大抵是一口就腻了,可就是挡不住的眼馋。原因只有一个,小时候没有吃够。
是心理性的“馋痨”,如同心理性的“性成瘾者”,治也难的。
我们小时候自然是物质短缺的时期,那时候的罐头在我们眼里就如宫廷御膳一样地遥不可及,哪个同学家里开了罐头,事后总合不得洗,大家传着,轮流嗅一遍,那种参杂着肉桂和豆蔻的独特香味总是使大家抓耳搔腮,想着,将来一定会实现的共产主义,大约就是可以天天嗅这样的香味了罢。
小时候没有吃够的东西还很多。油条,早饭时只准吃四分之一,多蘸点酱油,啃下很小的一口反复嚼着,以至于直到现在一有机会我仍要报复油条,—个人吃2根甚至3根,大碗里剪碎了,放上酱油味精葱花麻油,再用滚烫的粥下去,烫猪—样,见者无不骇然。
花生酱也没有吃够。小时候母亲要我们去酱油店1毛钱打一匙来,牛眼股一滩,加水加盐搅拌,三兄弟一人只能吃几筷而已,余香可以议论几天。
现在可轮到我收拾它们了——大瓶的过来,要幼滑型的,视若敌忾地挖下去,发起飙来一个人就千掉它半瓶,快哉快哉。
四川榨菜和“猢由渣”也常是我原汁原味报复的对象,它们总是辣得我窒息或“蚝”得我千咳——事实上,我就是马上把它们吐掉,也忍不住事先猛吃它们一下。
至于咸带鱼,可能欠我更多。当年的干煎咸带鱼,鲜美而且细腻,一口咬去,抿在舌下,腴香透喉,如醴如酪,半天舍不得下咽,真不知人间美味还有愈此者,但是这几年报复咸带鱼时却使我大跌眼镜,那带鱼绝咸,香味既已荡然无存,肉头倒比火鸡还粗,一口咬去如击败革,说是来自南非的“绿眼带鱼”,如此旧梦不温也罢。
龙虾片、老咸肉、“老虎脚爪脆麻花”……五十来岁的人回头一看,少时没有吃够的东西实在太多,现在却“资源丰厚”,真听谓此一时,彼一时。但是后之视今未必如今之视昔,某小朋友就曾郑重地提醒我,“经研究发现”,他肃穆地说,你们常念叨的“小时候没有吃够”的,几乎都是垃圾食品啊!
我说,人类用高温用油脂用调味料把食物弄成美味的过程,就是垃圾化的过程,因此,不仅“小时候没吃够”的常常就是垃圾,就是“吃够了”的,何尝不是“垃圾”?其实吃惯了的,就是最喜欢的,没吃够的,才是最念想的。人是习惯的俘虏,朱元璋和李自成进京后都保持喝杂粮粥、吮面糊糊的习惯,歌颂农民起义的赶紧说,“举义成功不忘根本”!岂知那其实是他们“小时候没有吃够”,或者自小吃惯了的。爰至现代,一些名人,特别是国家级名人,不管身份如何变化仍旧爱喝粗茶爱啖红薯小米或者下水臭卤猪油渣,这其实很本真,很满足儿时记忆。就像粗茶滋味厚重,喝惯了的会觉得尽管“龙井”是“王者之香”,也不如粗茶过瘾;而油渣呢,旧时家家自制,我们小时候都曾有过趁大^不备,叼一块就闪人的经历,如今再吃,不是觉得小时候没吃够,而是就爱小时候那傻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