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视角下《家庭制造》与《蝴蝶》中的暴力书写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393761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制造》与《蝴蝶》是伊恩·麦克尤恩的处女作《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最受热议的名篇。故事的主人公兼具施害者与受害者双重身份。《家庭制造》中的不良少年“我”无知地犯下乱伦罪。《蝴蝶》中丑陋、孤苦的“我”以“捉蝴蝶”为诱饵猥亵并溺亡了邻家女孩。作为施害者的“我”同时也是社会伦理环境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受害者。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分析少年主人公的受害与迫害经历,并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解析其受害与迫害的伦理身份转换的成因,从而揭示出作者的伦理道德旨归。
其他文献
近代中国女性参政权是近代中国女性依据宪法和法律参与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权利。女从传统家庭角色走向社会角色后,要求选举权、被选举权及担任公共职务的权利。近代中国女性
中国与英国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戏剧文化是两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两国的经典戏剧,其故事发生的时期、故事的情节、故事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