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数学要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把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那么要想让学生轻松、愉快、天天向上,教师就必须好好学习,学习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革过去以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为主的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方法。要设法激活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发现,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一、在教学中巧用猜想发展思维
  猜想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这样做,更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猜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果巧妙运用猜想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创设猜想的情景,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学习新内容后,可以让学生猜想以后会学习什么内容,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猜想知识的运用,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可以让学生猜想自己住的小房间的面积,吃饭桌子的面积。这样的猜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培养思维
  思维培养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
  三、让“生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四、重视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
  现在,小学数学课改要求是教师多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做一做、算一算,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思維发展.
  例如:在教学“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厚纸板做成的平行四边形学具,指导学生运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一个长方形.使学生清楚地看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就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步步地进行推理、概括、判断,最后获得正确的理论,使学生的直观思维转化为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思维,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思维。
  五、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和美羊羊种的两块不同形状的草地,然后引出他们的对话,争论谁种的草坪大。我在课件上设置了两块草坪的占地,并用色块闪烁。学生带着问题,迫切希望得出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后达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目的。
  六、创设质疑空间,延伸学生思维
  古人云:“有小疑得小进,大疑得大进。”这就说明了有疑才有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破疑而进。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讲授完新课后,通常都是以总结为一节课画句号,使学生养成只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不肯开动脑筋思考,不善于提出问题,独立思维能力差。所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就是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质疑空间,让学生勤思考,多发现问题,敢干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授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对比学过的小数加、减法法则,思考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计算小数乘法两个数的末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两个数的位数对齐。”有学生就提出疑问:“为什么小数乘法的计算要末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位数对齐?”我很高兴学生有疑就问,当场表扬这位学生善于思考,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全班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原因。质疑不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延伸学生的思维宽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琳柯.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年16期
  [2]杨素.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偏差分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14期
  [3]邹建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01期
其他文献
期刊
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机械地重复以前的知识,也决不是把以前的教学内容再重讲一遍。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加深理解与记忆。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提高过程,不但要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深挖拓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手段。在提高熟练程度基础上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怎样提高复习课的效果呢?结合自己多年来教学工作的经验,我个人以为,提高化学复习教学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高职院校的体育专业也不例外,如何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理顺思路求得生存和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本文从体育在当
某区块位于某油田西部薄荷台地区,属于三类区块.加密后形成150×150m井网,在该区块的加密中,存在注水受效不均衡、区块人工裂缝复杂,加密井井距小,压裂规模不易控制等不利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老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赏识教育”是以信任、理解、尊重、激
Point罗斯·特里尔先生是毛泽东研究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与国际事务教授。在读到特里尔作品《毛泽东的后半生》的24年之后,我有机会专访到作者本人。我希望就一些我个人
期刊
为更好地把握中亚低涡造成新疆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机理特征,利用温度露点温度廓线图(T-lnP图)和大气位温-风矢能量图(V-3兹图)研究了中亚低涡背景下新疆短时强降水的湿度特
讨论法,也称课堂讨论法、问题讨论法。在教师精心运筹下,以集体(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围绕某一教学要点或专题,展开议论甚至争辩,从而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有效地运用“讨论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学习小组的建立  “讨论法”体现的是合作学习的思想。合作学习,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势必会造成无序、无效的结果。从目前来讲,合作学习最理想的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因此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开全开足各种课程,更要求我们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果我们还不能改变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却很少有足够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8.0级地震;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了7.3级地震,都是毁灭性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