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文翻译的“信达雅”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m200630990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达雅”是严复在1898年《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观点,即“译事三难:信达雅”,其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验证,是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和原则。本文首先对“信达雅”的提出环境以及学术界的争论进行了研究,然后研究了“信达雅”的基本思想以及其在现代的运用,其受到很多学者的推崇,成为指导我国翻译的基本理论。接着研究了“信达雅”的原意与现意,其产生受到一定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并且受到译者文学思想基础的影响,处于开放和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相结合来发展。
  【关键词】英文翻译 “信达雅” 文化
  一、“信达雅”的提出
  “信达雅”的翻译理论是由严复在1898年的《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我国翻译理论界最普遍的标准,是运用最广泛的一个理论之一,也是我国学术界普遍遵从的标准。“信达雅”可谓是一个顶峰,为了对科学的翻译标准进行研究,之后又出现了刘重德的“信、达、切”、郁达夫的“学、思、得”、许渊冲的“美、化、之”等,相比之下还是严复的“信达雅”比较精炼。但是人们对这一翻译标准的评价却褒贬不一,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三个词的含义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上。有些反对者认为严复的理论是不负责任的,对之后的翻译危害不浅,在新时代以其理论为基础建立新的翻译理论是不可能的。
  二、“信达雅”的解读与运用
  信(fidelity)从狭义层面来理解即译本应该忠于原作,也就是利用另一类语言将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从广义层面上来说,就是要实现“全方位的信”,“信达雅”仅仅只留一个“信”就可以了,翻译需要忠实于内容,还要求模仿原文的语言形态结构。对于原文的忠实也不是无条件的,需要考虑翻译的目的、读者的需求以及译者的主观理解。达(expressiveness)是翻译中最难的一个环节,要精确表达原文作者的意思,让读者也能够深刻体会其中要表达的风格、精神等,只有这样的“达”才可以更好地诠释“信”。雅(elegance)是对翻译提出的“软件要求”,差别仅仅体现在程度上或者感觉上,不同于“信”以及“达”有严格的评断标准,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体现在达“意”层面上。例如有些语句结构复杂,仅仅用“信”的标准来翻译,就会出现很长的句子,不好理解。假设用一些简短的句子,不仅能够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且还会增加句子的美感,读起来通顺和富有节奏感。由此可见,“达”以及“雅”是实现“信”的手段,可以更好地表达“信”,这三个原则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译文需要进行有机地组合,才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信”讲的是对原著内容的忠诚度,“达”讲的就是对语言的忠诚,要符合原文的语言逻辑和形象思维,要能够表达原文的思想,“雅”一般体现在遣词造句以及符合读者阅读习惯上。
  “信达雅”得到我国翻译界的广泛推崇,其言简意骇,一个世纪以来成为影响中国翻译界最深的、最具生命力的理论标准。钱钟书先生提出“化境”的思想,对于翻译不能生硬牵强,应该通顺流畅,符合民族语言的特色,也就是“雅”的体现。鲁迅先生的翻译理论比较重视直译、达旨,也是受到嚴复的影响,也就是体现在“信”上。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法语翻译家,其提出了“神似”的翻译主张,强调表现原著的氛围、情调等,体现在“达”以及“雅”上。
  三、“信达雅”的原意与现意
  严复在《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这套理论的提出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并且与作者的文学理论思想有关。依照对《天演论》译本的解读,读者发现其翻译实践与其理论是不相容的,其翻译基本上是不“信”不“达”的,其文学思想基础是诗学理论,也就是“诗中有人”、“诗有真意”。从“难”字能够得出,这一翻译理论在实践中是无法实现的,其困难不仅体现在内部语言层面的转换,也体现在外部文化层面的转换。在译本中严复使用了很多的翻译手段,例如:改译、意译、注评、删节、增评等,违背了其“信”的主张,这也是作者为了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采取的方式。
  “信达雅”是一个翻译的标准,对中国的翻译实践具有最大的影响力,虽然有些方面一直受到质疑,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其一直处于开放和变化的过程中,是中国翻译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其具有新的意义,基于现代翻译学系统分析,“信”指的是译本的预设功能,“达”指的是其生成过程,“雅”指的是文本的规范、策略等,功能对于过程和策略具有决定的作用,三者之间是开放联系的,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的。
  20世纪80年代“目的论”被提出,这与“信达雅”的翻译主观点不谋而合,虽然二者出现的时间相差百年,但二者对于翻译的共同规律是认同的,在《天演论》中严复运用了大量的翻译手段,对原著进行了大量的删减,违背了其“信”的原则,翻译的策略应该为翻译的目的服务,这是翻译“目的论”的体现。翻译需要体现目的语国家的语境和文化,要流畅、不生硬,具有可读性以及可接受性,需要注重翻译的内容性以及美学性。“信达雅”虽然经历了100多年的验证,虽然不乏被质疑的声音,但是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翻译标准,并且逐渐作为翻译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楠.基于信达雅的科普翻译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
  [2]王苏含.《约翰·杜威与环境哲学》翻译报告:“信达雅”翻译原则下的哲学术语翻译[D].山东大学,2016.
  [3]师杰.严复翻译“三原则”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之维——兼驳“信、达、雅”抄袭说[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5):77-80.
其他文献
【摘要】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文在英语考试中占有极多的分数。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英语语科目分数的高低,所以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关于书面表达的训练就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水平与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 书面表达 训练策略  英语几乎贯穿了学生整个学习生涯,而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们学好英语、学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交际语言,越来越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我们需要把英语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把课堂上学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并巩固英语,使英语走向生活、认识生活。本文中把一些英语融入到生活中的一些窍门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英语 学习 生活  一、让英语更贴近实际生活  在预习新课时,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情境化、真实化,将课文中的英语场景还原成一
【摘要】桑戈尔作为“黑人性”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其诗歌作品具有显著的“黑人性”特征,本文从意气风发的非洲个性及强烈的韵律、法兰西特性和以及其诗歌中所表现出的非洲浪漫主义下的哲学思想等几方面着眼,在客观评价“黑人性”诗歌的同时,较为深入解读了桑戈尔诗歌作品所体现的对法兰西的感情以及其“黑人性”的文学特点。  【关键词】“黑人性” 桑戈尔诗歌 浪漫主义  一、前言  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Léop
【Abstract】Catch-22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American “Black Humor” written by Joseph Heller. The leading character Yossarian is normally looked on as a “coward” and an “anti-heroic figure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文科的学习,相较于理科而言,记忆的规律和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对于不同的高职英语题型或学习内容,记忆的编码方式会有所不同。所以,掌握科学的记忆编码方式,研究学生记忆的规律和对抗遗忘的良策对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本文在记忆理论基础上,研究其对高职英语教学具体的实践指导。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联系课堂课后的英语学习,对高职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记忆编码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种提倡教学效果、教学效用、教学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观。当前中职英语教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更注重教学有效性。本文在总结有效教学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中职英语 有效性教学 措施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中职英语的教学逐渐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侧重在培养学生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着重强调培养学生运
【摘要】批判性阅读,也叫评判性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主要策略。文章以牛津译林初中英语的几个阅读教学案例为例,谈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阅读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批判性阅读 有效阅读  批判性阅读,以预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前提、以质疑、解疑为主线、以培养创新思维、探究式阅读为终极目的。下面,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个小案例,针对批判性阅读这一话题,谈谈批判性阅读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移动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当中,手机移动技术的作用在课堂上得到了重视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以手机蓝墨云班课APP为例,分析了现代移动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中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提出了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此为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移动信息技术 蓝墨云班课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现代移动信息技术的应
【摘要】文章探讨了如何将“雨课堂”软件应用于教学,以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扩大“雨课堂”软件的影响力。  【关键词】“雨课堂”软件 混合式学习  一、引言  目前,很多课堂都面临着“低头族”的难题,学生不听讲玩手机的现象让不少老师感到担忧。教师与手机抢夺学生的注意力,已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  麦可思调查显示了学生对于手机应用于教学的期待。65%大学生希望将手机应用于课堂
【Abstract】As the researches on offensive words focus more attention on people in the symmetric power context and ignores dynamic contexts, it causes a lack of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mechanism of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