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莴苣品种选育和新品种保护进展

来源 :中国蔬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i39602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国1980—2021 年间报道、未收录入《中国蔬菜品种志》的莴苣品种选育和新品种保护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育种的对象以叶用莴苣为主,主体以公益性单位为主,目标以抗病虫和抗逆、高产、耐抽薹等为主,方式以自然变异选择为主;新品种保护申请数量较少但呈增长趋势,且国外品种占比较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利用,加强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和应用,以及加强新品种保护等建议.
其他文献
患者,男,47岁,喇嘛,青海省班玛县人.于2014年12月4日因“行走不稳50 d伴言语不清20 d”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患者50 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行走不稳,左右摇晃,20 d前上诉症状进行性加重,偶有跌倒,同时伴言语不清,就诊于班玛县人民医院,给予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具体不详),上诉症状未改善.患者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长期居住于青海省班玛县,无牧区生活史.
期刊
为探索远程影像联合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在青海省肝棘球蚴病诊疗中的价值,对2019年4月-2020年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远程会诊的经基层医院由熙康会诊平台传入的100例拟手术的肝棘球蚴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病例的临床、影像等资料,分析肝棘球蚴病的分型、分期,以及经过MDT后患者诊疗方案的改变情况等.结果 显示,100例肝棘球蚴病病例经过远程影像及MDT后,混合棘球蚴病患者1例,转诊至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44例,其中34例在当地医院行属地化手术治疗,6例转诊至上级医院行手术治
顶复合体是顶复门原虫特有的结构,由分泌型细胞器和细胞骨架元素件构成,其显著特征是具有一个由微管蛋白纤维组成的类锥体.弓形虫由于具备相对完整的类锥体,为剖析类锥体结构、组成和功能提供了一个成功模型.类锥体的稳定性和相关活动与弓形虫滑行运动、微线体蛋白分泌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对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类锥体的结构稳定性、相关的蛋白功能以及调控机制展开综述.
耶氏肺孢子菌是一种可感染人的机会致病性真菌,可致严重的肺孢子菌肺炎,尤其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肺孢子菌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原虫,命名为卡氏肺孢子虫.20世纪80年代末,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分析,证实肺孢子虫是一种非典型真菌.由于缺乏有效的体外培养体系,很难清楚地了解肺孢子菌的病原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耶氏肺孢子菌分子分型的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全面发展和研究,然而其基因分型方案缺乏国际标准化和全球共识,致使耶氏肺孢子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及种群结构、传染源追溯、传播
准确的监测数据对开展疟疾控制、消除和消除后防止再传播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高灵敏度的血清学监测方法不断发展和优化,特别是基于磁珠和蛋白质芯片的多重免疫分析技术,使得评估低流行区疟疾暴露风险、分析暴露的相关因素和空间异质性等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血清学监测方法在疟疾控制与消除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以为疟疾消除和消除后监测提供更适合的方法学工具.
为了解上海市人体常见致腹泻性寄生原虫的感染情况,根据市、郊结合的原则,2015-2019年选择上海市长宁、虹口、闵行、嘉定和浦东新区等5个区各1~2家综合性医院,采集监测点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24 h内大便次数3次以上,粪便性状改变者)粪样,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以及粪抗原免疫层析法检测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分析原虫感染情况.结果 显示,2015-2019年共采集并检测腹泻患者粪样6984份,病原学检测检出寄生原虫阳性9份,总阳性率为0.13% (9/69
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3个县(市)共5个调查点进行调查,每个调查点调查3周岁以上居民不少于25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采用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或包囊,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5个调查点共调查1278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者350例,总感染率为27.4%.共
2021年,河南省粮食产量实现连续五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其中夏粮总产量760.64亿斤,小麦面积、单产、总产量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如今的河南省不仅仅是全国的“米袋子”,更是不断丰富着全国百姓餐桌的“肉案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生产了全国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和7/10的速冻水饺,正在实现由“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转变.
期刊
细胞自噬是一种保守的、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溶酶体依赖性的降解系统,细胞内物质通过该机制运送至溶酶体内进行降解,对处于饥饿、缺氧等应激条件下的细胞生存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细胞也可以通过自噬的清除作用消灭外来病原体如寄生虫、病毒等.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多为人兽共患病病原,对社会公共卫生带来较大的威胁.近年来关于细胞自噬和顶复门原虫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弓形虫和疟原虫.本文对自噬机制、自噬与重要顶复门原虫感染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用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方法分析采自合肥市野生动物园孔雀的异刺线虫的特征.方法 从孔雀盲肠内分离虫体并鉴定虫体形态学特征.提取虫体基因组DNA,PCR扩增28S rRNA D2-D3基因和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测序后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比对,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共分离获得48条线虫.雌虫体长7.30~10.28 mm,雄虫体长5.34~7.38 mm,雌虫较雄虫长2~5 mm;雄虫交合刺长80.00 ~322.73 μm,雌虫阴门靠近虫体的尾端;雄虫与雌虫头部均含有3片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