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来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34604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3个县(市)共5个调查点进行调查,每个调查点调查3周岁以上居民不少于25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采用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或包囊,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5个调查点共调查1278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者350例,总感染率为27.4%.共检出寄生虫10种,蠕虫、原虫各5种,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者302例,感染率为23.6%;原虫感染者64例,感染率为5.0%.带绦虫感染者5例,感染率为0.4%.不同肠道寄生虫虫种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56,P<O.01).男性和女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26.5% (165/622)和28.2% (185/65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P>0.05).不同性别人群肠道寄生虫、土源性线虫和肠道原虫感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0、0.510、 0.001,P>0.05).不同民族、文化程度、年龄组间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的为苗族45.3% (115/254)、文盲组33.2% (92/277)和60~69岁年龄组42.4% (56/132).不同民族、文化程度和年龄组间人群肠道寄生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2.75、78.01,15.74、18.60,50.74、55.57,P<0.01),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54、1.93、12.78,P>0.05).土源性线虫感染主要以轻度感染为主,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66.7% (42/63)、98.3% (58/59)和96.8% (212/219).3县均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河口县32.0% (160/516) (x2=32.38,P<0.05).肠道原虫感染率依次为麻栗坡县5.7% (29/505)、河口县4.7% (24/516)和盈江县4.3% (11/257),各调查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97,P>0.05).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尤高,钩虫感染率高,肠道原虫感染率低.
其他文献
在已经过去的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替之年,吉林农业大学帮扶的那金镇好田村,转变传统农业生产观念,提升了村委会的组织、决策和执行能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如期完成了脱贫任务.本文主要探究在新一轮乡村振兴中,如何通过抓党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创新党建与扶贫相互推进机制,持续激发基层组织内生动力.
期刊
目的 了解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将全区按GDP分为高、中、低GDP地区,从中随机抽取39个县(市、区)设立监测点.监测点以县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开展监测,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收集监测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卵并计数,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3~9岁儿童蛲虫卵.采
1 2021年马铃薯市场形势回顾rn回顾2021年,我国马铃薯市场形势具有薯价同比先低后高、总体价格水平偏低、贸易顺差同比大幅增加等3个显著特点.
期刊
患者,男,28岁,藏族,农民,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人.因“头面颈、躯干部反复红斑、丘疹5月余”,于2019年2月13日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就诊前5个月,患者头面部无明显诱因出现散在分布、直径0.2~1.0 cm的红斑、丘疹,皮损对称分布于头皮、额部、鼻部、面颊、下颌部,自觉皮肤瘙痒、干燥、灼热,伴双眼异物感、畏光、流泪,其余皮肤黏膜组织及指趾甲无明显异常.
期刊
患者,男,47岁,喇嘛,青海省班玛县人.于2014年12月4日因“行走不稳50 d伴言语不清20 d”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患者50 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行走不稳,左右摇晃,20 d前上诉症状进行性加重,偶有跌倒,同时伴言语不清,就诊于班玛县人民医院,给予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具体不详),上诉症状未改善.患者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长期居住于青海省班玛县,无牧区生活史.
期刊
为探索远程影像联合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在青海省肝棘球蚴病诊疗中的价值,对2019年4月-2020年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远程会诊的经基层医院由熙康会诊平台传入的100例拟手术的肝棘球蚴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病例的临床、影像等资料,分析肝棘球蚴病的分型、分期,以及经过MDT后患者诊疗方案的改变情况等.结果 显示,100例肝棘球蚴病病例经过远程影像及MDT后,混合棘球蚴病患者1例,转诊至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44例,其中34例在当地医院行属地化手术治疗,6例转诊至上级医院行手术治
顶复合体是顶复门原虫特有的结构,由分泌型细胞器和细胞骨架元素件构成,其显著特征是具有一个由微管蛋白纤维组成的类锥体.弓形虫由于具备相对完整的类锥体,为剖析类锥体结构、组成和功能提供了一个成功模型.类锥体的稳定性和相关活动与弓形虫滑行运动、微线体蛋白分泌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对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类锥体的结构稳定性、相关的蛋白功能以及调控机制展开综述.
耶氏肺孢子菌是一种可感染人的机会致病性真菌,可致严重的肺孢子菌肺炎,尤其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肺孢子菌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原虫,命名为卡氏肺孢子虫.20世纪80年代末,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分析,证实肺孢子虫是一种非典型真菌.由于缺乏有效的体外培养体系,很难清楚地了解肺孢子菌的病原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耶氏肺孢子菌分子分型的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全面发展和研究,然而其基因分型方案缺乏国际标准化和全球共识,致使耶氏肺孢子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病学及种群结构、传染源追溯、传播
准确的监测数据对开展疟疾控制、消除和消除后防止再传播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高灵敏度的血清学监测方法不断发展和优化,特别是基于磁珠和蛋白质芯片的多重免疫分析技术,使得评估低流行区疟疾暴露风险、分析暴露的相关因素和空间异质性等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血清学监测方法在疟疾控制与消除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以为疟疾消除和消除后监测提供更适合的方法学工具.
为了解上海市人体常见致腹泻性寄生原虫的感染情况,根据市、郊结合的原则,2015-2019年选择上海市长宁、虹口、闵行、嘉定和浦东新区等5个区各1~2家综合性医院,采集监测点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24 h内大便次数3次以上,粪便性状改变者)粪样,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以及粪抗原免疫层析法检测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分析原虫感染情况.结果 显示,2015-2019年共采集并检测腹泻患者粪样6984份,病原学检测检出寄生原虫阳性9份,总阳性率为0.13% (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