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流血的战争——非致命武器新发展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_wong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MADS定向能武器通过发射电磁波束对人员产生驱赶效果
  
  过去,军事效能的评估是根据敌人伤亡的数量来衡量的,伤亡人员越多,效能越好。但是现在评估的标准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军事行动的目的和作战模式在变化,而新闻传媒也在无孔不入地发挥“监督”作用。如果军队有超出尺度的屠杀、破坏行为,被媒体报道后将导致不可估量的政治灾难。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代军事任务的目标是恢复和平与稳定,军事行动最终的政治目标不再是通过歼灭对手来完成,因此更应该避免那些倾向于造成不必要紧张和危险等级的行动。所以非致命武器引入到军事领域,已经成为平定暴乱冲突的一项有效途径。
  
  非致命武器的起源和界定
  
  对于非致命武器,北约给出的定义是:“非致命武器是指那些为驱退人员或使他们暂时失能而设计和研制的武器。这些武器具有较低的致命或造成永久性伤害的概率,或可导致敌方武器装备瘫痪,但造成的破坏或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对非致命武器的性能要求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人体产生特别严重的生理或心理伤害,但是能使罪犯丧失战斗能力。当罪犯停止进攻行动(立即离开现场)后,非致命武器对其造成的疼痛/不舒适感应在短时间内消除。
  最初,传统军队中并没有非致命武器这种概念。随着军队开始逐渐介入到非传统军事行动中(如平暴、维和军行动),传统杀伤性武器的使用开始越来越受到限制。因此制定合理的交战规则,使每一名士兵明确什么时候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手中的杀伤性武器,是动用军队的先决条件。然而即便是最严格和最详细的交战规则,在复杂紧张的局势下,往往也只是一纸空文。例如在维和行动中,交战规则要求禁止军队使用突击步枪。显然暴乱份子很清楚这一点,因而更加有恃无恐,最终使得对抗升级,导致悲惨的结局。并非士兵或指挥官故意违反交战规则,而在于无法正确判断所面临的形势,又没有更合适的武器。如1990年代初在索马里的“恢复希望”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联合国部队经常在非法武装的火力袭击下被迫反击,然而由于使用杀伤性武器的武装分子和民众抗议者混杂在一起,维和部队的反击必然会导致平民的伤亡,反而触发了更进一步的暴力冲突。最后的结果是索马里人员伤亡数总计约6 000~10 000人,联合国维和部队大约伤亡200名。这样的结局,完全与维和行动的初衷背道而驰。
  1995年驻索马里的联合国部队“联合盾牌”行动,第一次展示了非致命武器在这种冲突对抗中发挥的作用。联合国部队采用了一些传统警用防暴工具(催泪瓦斯、胡椒粉喷射器、防护装置和警棍),以及一些尚未获得认证的高技术装备(致晕激光器、粘性泡沫等)。结果,整个行动中联合国部队没有出现伤亡。
  在此背景下,美国五角大楼提出了联合非致命武器计划,该计划的任务是“对在部队防护、机动控制、联合精确打击等方面具有明确应用和特殊用途的非致命武器装备的概念和能力进行研发、测试和评估。改进现有非致命武器,提供超出轻武器射程的远距离非致命能力,并且开发能够应对所有级别威胁和危机的革命性非致命技术和概念。”此外,美国国防部在各种场合也重复强调,非致命武器引入到军事领域并不是为了代替常规的杀伤性武器,而是给军事指挥官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去控制危险局势。非致命武器仅使对方快速丧失能力,造成对方身体或心理的暂时失能(如失盲、眩晕、迷失方向等)或给暴徒带来无法忍受的疼痛/不舒服,从而使其立即停止攻击。
  由此看来,非致命武器是专门为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而设计的。但是,就其定义而言,它也可以在常规军事冲突或军事斗争中使用,比如作为反器材/反设施武器,或在需要减少不必要的人体损伤的行动(如有民众卷入的军事行动)中使用。
  
  积极寻求非致命途径
  
  在过去的几年里,各国在非致命武器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但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获得了成功。最初人们对非致命武器给人体造成的影响还缺乏真正透彻的了解,基础研究和结合人机工程系统的研究急需加强。目前,确定非致命武器所需动能的级别依然相当棘手。例如,在不造成永久性伤害的前提下使对手彻底丧失战斗力,这个尺度就很难把握,因为人类的身体结构存在不小的差异,同一种武器对某些人可能有效,不会致残或致命,但对另一些人就可能无效,甚至致命、致残。许多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最终依然没有结论,甚至有的项目中途夭折。例如粘性泡沫的项目,几年前还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课题,但是中途不得不被放弃,因为大量证据表明,要从裸露的皮肤上清除这种泡沫,就必须采用有毒的溶剂溶解,这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非致命武器的领域很广,很多高科技手段都在逐渐渗透进来。以下就是一些近年来颇为引人关注的新型非致命武器。
  
  动能打击——钝伤弹
  
  从技术上看,利用动能打击的非致命武器相对简单,研制成本也是最经济的,如很多钝伤弹可以用突击步枪、霰弹枪、榴弹发射器或者特种武器发射,这就减少了重新开发的成本。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钝伤弹常常被称为橡胶弹,具体型式有橡胶棍弹、豆袋弹、针刺弹、海绵榴弹、染色弹等。“非致命”钝伤弹常常被误解为“无伤害”,甚至是“根本不会导致死亡”,实际上,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会造成永久性伤害。例如,在北爱尔兰安全协议签署的25年期间,英国军队在平息暴乱行动中发射了大约125 000发塑胶弹和橡胶弹,造成17人死亡,许多人重伤(很多是永久失明)。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许多,如射击缺乏精度(橡胶弹经常没有瞄准就向人群射击,或者无法控制橡胶弹反弹后的轨迹)、能量过大(近程射击),士兵缺乏足够的训练等。因此动能打击虽然简单有效,但是如何限制其威力也是摆在研究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新近各国纷纷推出非致命武器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进一步降低其致伤性能。
  英军引进了L60A1橡胶棍弹,这种钝伤弹配用HK公司改进的37mm口径L104橡胶棍弹发射器发射。L60A1橡胶棍弹在射击精度和低杀伤性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即使在近距离内不慎击中人体头部,也能确保头骨不受损伤。
  意大利伯莱塔公司开发出可变射速霰弹枪。该枪非常具有创新意识,其设计目标是在10~70m射程内保持相同的终点能量(大约100~110焦耳)。该枪通过测距仪测量目标位置,然后调整发射枪弹的气压,从而达到控制发射能量的目的。这是一种非常有想像力,而且也很让人期待的技术,相关的演示已按照意大利国防部的合同进行,目前正在等待进一步的验收。
  比利时FN公司研制的FN303气步枪也频繁在各种军事展会上亮相。该枪是一种无声武器,精度不错,初速大约90m/s,有效射程约50m,发射带尾翼的塑料易碎弹。该弹具有钝伤效果,并且可装填多种成分的药剂,如可见的永久标记、胡椒粉等。FN303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加挂在步枪枪管下使用,该枪目前被美军作为单兵非致命武器系统(ISNLS)配发给驻伊拉克的部队。
  美军现在正着手研制非致命迫击炮系列弹药,利用60mm、81mm、120mm等不同口径的迫击炮发射,这些弹药统称为人员压制弹药,通过释放动能或化学有效载荷达到目的。空爆技术是这些弹药发展的突破点,定时或近炸引信则是取得技术成功的关键。美军装备的Mk19 40mm自动榴弹发射器也开始配用非致命弹药,射速高,既可在10~50m射程(使用橡胶弹)使用,也可在50~1 500m射程(使用空爆弹)使用。相关产品都已经进入演示验证的最后阶段,投入实战使用指日可待。
  
  英国使用的L60A1 37mm橡胶棍弹
  
  FN303气步枪
  
  化学战剂
  
  刺激性化学战剂过去常在防暴执法中使用,但1992年签署的化学战协约不仅禁止在常规军事战斗中使用催泪瓦斯等化学战剂,也禁止用于维和行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就曾大量使用催泪瓦斯支援城市作战、侦察以及掩护救援行动。现今美国军队仅在救援训练中使用催泪瓦斯。
  胡椒粉喷雾器的使用有所增加。美军现有3种不同型号:M36为个人手持型;M37为中间尺寸型(与普通灭火器的大小相当),喷射距离可达10m;M33A1是最大型号,为背负式,装备排级部队。喷雾器和警棍、防暴保护装置等组合成一种称为NLCS(非致命能力装置)的工具包,美军每一个营中有一个连装备该工具包。
  德军也装备了相似的喷雾发射器,有RSG-4(小型)和RSG-8(中型)两种。另外德军还在测试一种新的替代系统,在一辆轮式车上安装一种水枪,发射含化学药剂的高压水流。除了车载型,也有小型的背负式产品。
  
  X26泰瑟枪
  
  X26泰瑟枪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非致命武器,可以挂装在标准突击步枪的枪管下使用。泰瑟枪可发射两枚射程约5~7m的小飞镖,飞镖产生的低功率的高电压迫使被击中者肌肉神经暂时麻痹,如果在摔倒时没有受伤将很快恢复行动能力。
  X26泰瑟枪可提供致命和非致命双重打击功能,并且士兵在不改变瞄准状态的情况下即可切换武器功能。不过泰瑟枪射程有限,且只能对付单个目标,因此对付大规模骚乱显得力不从心。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特殊军事应用领域,泰瑟枪的变型产品表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如“泰瑟枪遥控区域拒止武器”(T-RAD),其本质上是具备多重泰瑟枪发射能力的地雷。它既可以自动发射也可遥控发射,还可以选用警示音或在侵犯者被发现时记录相关信息。T-RAD一旦布置到位,能够自行工作40天。
  
  X26泰瑟枪
  
  机动车拦截网
  
  如果不是伊拉克战争,估计没有人会想到发明这种拦截网。在伊拉克,美军士兵的伤亡事件不少都缘于自杀式汽车炸弹的攻击,因此如何将待查车辆有效隔离成了美军头疼的问题。目前通用动力公司正在开发一种便携式车辆拦截器(PVAB)。这套系统是美军联合非致命武器计划中最早开展的项目之一,有点接近于飞机紧急降落时使用的拦阻器,可由两人小组在一个小时内安装使用。如果来车以大约70km/h的速度行驶,PVAB在很短距离内就能使其完全停止,并且车门被拦截网锁上,车内的成员基本上插翅难飞。
  另一种系统是英国QinetiQ公司计划开发的X-Net车辆拦截系统。该系统类似于警察使用的道路洒钉器,价格便宜,而且方便携行,很容易布置在道路上。传统的道钉通过刺破轮胎迫使车辆停止行进,但一般情况下汽车往往还能强行驶出一段距离。而X-Net拦截系统的工作方式避免了这种缺陷,当道钉刺穿前胎时,金属网迅速撒开包围住车体,使得车辆被迫当即停止。美军自2004年以来引进了一些X-Net拦截系统,将其命名为轻型车辆拦截设备(VLAD),现已有超过500套VLAD送到伊拉克投入使用。
  除了以上两种机械拦截设备,还有一种技术可阻止人员和车辆通过一个预定区域,这就是所谓的机动禁止系统。将一种非常滑的液体喷在道路表面,根据不同的需要,液体的滑性可保持1~24小时。
  
  英国QinetiQ公司的X-Net车辆拦截系统
  
  定向能武器
  
  定向能武器是未来非致命武器发展的希望。VMADS以及PHaSR系统正是近年来最为突出的成就。
  VMADS系统是雷声公司开发的特殊型非致命武器装备。在经过长达12年的研究和数千次的测试后,VMADS系统将以“无声卫士”的名称投入使用(雷声公司称之为低致命而不是非致命武器)。该系统看上去有几分类似于雷达,有一个巨大的天线,工作波段为95GHz,能产生使人无法忍受的表面热效应,剧烈的灼热感觉将迫使目标快速离开。实际上波束仅穿透皮肤0.4mm,刺激神经疼痛,而不是使皮肤受到灼伤。如果在波束作用范围内停留达一分钟以上,皮肤将受到永久伤害,不过正常人几乎不可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顺便提及,“无声卫士”的公之于众,曾经引发了关于这些设备用途的争论。人权组织指出,人群可能会面临想躲而无法躲开电磁波束的危险境地,而此时暴乱分子却可以安然躲在人墙后面。对于这样的问题,一时也还没有更为有效的解决手段。
  PHaSR系统是一个类似M60机枪大小的反人员非致命激光武器系统,通过发射两种互相作用的非致命激光来实现其功能。目标即使带有护目镜也一样有效。在PHaSR系统第二套样机上还加装了对眼睛起到保护作用的激光测距仪,用于控制发射能量,在效果最优化的同时确保目标的人身安全。
  干扰和摧毁各种没有防护的电子设施和线路的定向能武器,也是研究的热点。目前,不进行物理破坏而使电网瘫痪仅有一种方法,即使用所谓的EPDM(电力分配弹药,已经用于伊拉克和塞尔维亚)。EPDM有两种不同型号:第一种是TOM A HAWK TLAM-D Kit-2,可释放出许多碳纤维线圈,造成电网大面积短路;第二种是CBU-94黑暗炸弹(Black Out Bomb),通过飞机布撒并且释放大约200发子母弹(BLU-114B),成分为非常细小的碳纤维。后者曾被美国用于对付南斯拉夫的发电所和变压站,使将近一半的南斯拉夫领土陷入黑暗之中。这种武器可谓“杀人不见血”,既达到了预期效果,还大量减少了战后重建的费用。
  
  定向能武器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无声卫士”定向能武器发射的波束可穿透大约0.4mm的皮肤层
  
  非致命武器作战平台
  
  以上这些非致命武器都是单独的产品,现在,有人正试图将所有这些非致命武器融合到一种叫作“全谱效应平台”(FSEP)的系统上综合使用。平台选用的是重型斯瑞克8×8 战斗车辆,载有多种不同功能的非致命武器,系统还集成有声、热多种传感器,能够探测敌方发射出的枪弹信号,通过测量计算确定其位置,再迅速反击。驻伊拉克的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目前已订购三辆FSEP斯瑞克装甲车,预计还将陆续订购14辆。
  
  安置在斯瑞克装甲车上的“全谱效应平台”(FSEP)集合了多 种非致命武器系统
  
  BLU-114B碳纤维特种弹药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