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作为江苏省新课程改革全样本实验学校,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在高中阶段实行选项教学。
一、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核心理念,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课改实验中正确把握好三维健康教育观,把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将课程改革看作师生共建的历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教师的潜能,创造性地实验。
“积健为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我校体育工作的勉励,现在已经成为我校的教育理念,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构建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中体育课程的特色和文化。因此,我们以“积健为雄”为指导,全面促进学生在身体与人格两方面共同发展,以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二、选项教学具体操作程序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高一进行选项教学,学分管理(高二、高三参照执行)。实施方案如下:
(一)确定选项学习内容的流程
(二)学生选项的程序
1.学生先行了解学校开设的选项学习的内容以及各项内容开课教师的基本情况。为达到体育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力,每学年进行一次选项,高一、高二每次选4项,高三选3项。如分学习水平层次的内容,必须先选基础水平层次,然后才能选高级层次学习。两个水平修完后,选修其他项目。
3.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教学班的编制,确定学生选项学习的时间。
(三)课堂教学实施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在高一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在高二、高三年级开设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2.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3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建立专项备课组制度。建立跨年级的,以选项内容为依据的专项备课组,教师按自己的专长任课,积极探究选项教学的特点,各专项组的老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突破口,努力实践新课改。
4.选项教学实行学生走班制。即年级内打破班级制,几个平行班安排在同一课时授课。实施以学生所选择的体育学习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这种基本形式对于这种选项教学非常必要。其益处主要体现在可以发挥每个体育老师的专长,使资源得到最大合理化的利用。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最为擅长的专项,在以学习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的教学中,这种特长可以充分得以展示,随着教学的深入,对老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有较大的促进。选修一结束,班级也随之解散,因此这种是阶段性的编班。
(四)教学评估
学生评价实行学分制,在学分制的管理上,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分选择,保证每个学生在三年体育教学和活动中修满11个学分(每个学分18课时),为了注重学生爱好与专长的形成,各个模块都以连续学习的形式集中编排(健康教育除外)。排球作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我校也把它作为必学的模块之一,和田径安排在高一年级,并采用18学时连续学习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并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3.健康教育分散安排在三年中,以讲座、参观或结合专项内容进行。
(五)评价的主要内容
1. 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2. 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
3. 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
4. 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5.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六)评价的基本方法
1.评定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中采用绝对标准。运动技能成绩和体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进行。也就是说有些内容的考核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最终的定性评定。在有关知识的考核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
2.评定方法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可采用每学期测试的方式进行,学年成绩以两学期中的每一项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
2)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主要是观察记录学生对学习与练习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可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记录学生在每一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期终综合这些情况进行总评。具体的单元评价的有关内容,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各年级自行设置评定的具体内容。
3)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评价是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既要看学生的成绩等级,又要看学生提高幅度的等级。评价按等第制,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形式进行。
①测试内容一般测试三次,为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要求再给一次测试机会。
②测试内容可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测试(即学生可采用选项的方法进行)。
③每一考核项目的决定成绩,可根据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因人而宜决定。
观察学生成绩提高幅度的初试成绩可以是本学期的,也可以是跨学期的。如果本学期只进行了一次测试,可以参照上学期的最后一次测试成绩,但是不同项目的成绩不能相互参照。
④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定可结合单元评定,以理论考核、课外作业、专题答辩等形式,采用等第制和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方法进行。
⑤期末可根据各项单元评定,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对学生的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采用合格、不合格的等第制或评语进行综合评价。
三、选修模块的设计(以田径必修模块为例)
四、“二合一”模块教学方案
所谓“二合一”的高中模块教学方案,是将传统的单元与课时两种体育教学计划形式合二为一,从而形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方案。“二合一”模块教学方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某项运动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对完整的架构,力求体现教与学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1.构成“二合一”模块教学方案的基本框架
2.“二合一”模块教学方案中的设置要点
“模块学习目标”——应依据水平五(或水平六)五个方面的目标与内容标准,针对本模块运动项目的特点,及学生运动技能基础,有侧重且恰当的制定模块学习目标。
“模块学习内容”——应根据本模块学习水平等级,确定学生应掌握该项目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以及该项目知识、技能学习的相关方法。
“学时目标”、“学时内容”——是模块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的具体分解,体现模块学习目标达成和运动知识、技能循序渐进的学习进度。
“学练形式”——涉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练方式的有机组合与侧重。
“学练方法”——涉及运动知识、技能学的方法和练的方法。
“学法指导”——涉及教师对学生学练方法实施针对性、启发性和再生性的指导。
“效果检测”——涉及学练过程与结果的自测自评和互测互评。
“模块学习评价”——依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建议,针对运动实践课的学习特点,着重对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自我表现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实行选项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满足学生兴趣。选项学习的前提是在条件的许可下,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学生应该享有选择学习模块的主要或最大权利,离开了这一点,选项学习就是失败的。因此在学生选项报名人数不均等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进行行政干预,调整学生的选项志愿,可以考虑增加开设教学班,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2.打造教师群体。开设体育选项教学,促进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善思考,勤努力的教师群体,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师群体,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通过自学、校本培训,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3.加强教学管理。建立专项教学备课组制度;加强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牢固树立新课程观的前提下,全力改革课堂教学,以选项学习为主要特点,以自主活动和体验、探索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健康体魄、完善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建立现代的课堂教学体系。同时由于选项人数的不均等,特别是某些模块学生数太多,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发挥体育骨干的力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4.改革教学评价。评价制度改革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选项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实施课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有效实施。
5.加大场地设施建设。由于选项学习采用专项分班,班级人数较少,但同时上课的老师的人数较多,对于场地设施的需求增加,需要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适度增加,以保证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3.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一、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核心理念,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课改实验中正确把握好三维健康教育观,把学生的发展视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将课程改革看作师生共建的历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开发教师的潜能,创造性地实验。
“积健为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我校体育工作的勉励,现在已经成为我校的教育理念,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构建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中体育课程的特色和文化。因此,我们以“积健为雄”为指导,全面促进学生在身体与人格两方面共同发展,以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二、选项教学具体操作程序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高一进行选项教学,学分管理(高二、高三参照执行)。实施方案如下:
(一)确定选项学习内容的流程

(二)学生选项的程序
1.学生先行了解学校开设的选项学习的内容以及各项内容开课教师的基本情况。为达到体育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力,每学年进行一次选项,高一、高二每次选4项,高三选3项。如分学习水平层次的内容,必须先选基础水平层次,然后才能选高级层次学习。两个水平修完后,选修其他项目。
3.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教学班的编制,确定学生选项学习的时间。
(三)课堂教学实施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在高一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在高二、高三年级开设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2.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3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建立专项备课组制度。建立跨年级的,以选项内容为依据的专项备课组,教师按自己的专长任课,积极探究选项教学的特点,各专项组的老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突破口,努力实践新课改。
4.选项教学实行学生走班制。即年级内打破班级制,几个平行班安排在同一课时授课。实施以学生所选择的体育学习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这种基本形式对于这种选项教学非常必要。其益处主要体现在可以发挥每个体育老师的专长,使资源得到最大合理化的利用。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最为擅长的专项,在以学习内容组织基本教学班的教学中,这种特长可以充分得以展示,随着教学的深入,对老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有较大的促进。选修一结束,班级也随之解散,因此这种是阶段性的编班。
(四)教学评估
学生评价实行学分制,在学分制的管理上,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分选择,保证每个学生在三年体育教学和活动中修满11个学分(每个学分18课时),为了注重学生爱好与专长的形成,各个模块都以连续学习的形式集中编排(健康教育除外)。排球作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我校也把它作为必学的模块之一,和田径安排在高一年级,并采用18学时连续学习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并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3.健康教育分散安排在三年中,以讲座、参观或结合专项内容进行。
(五)评价的主要内容
1. 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2. 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
3. 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
4. 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5.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六)评价的基本方法
1.评定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级评定中采用绝对标准。运动技能成绩和体能成绩的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进行。也就是说有些内容的考核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可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最终的定性评定。在有关知识的考核中,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
2.评定方法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实施,可采用每学期测试的方式进行,学年成绩以两学期中的每一项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
2)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主要是观察记录学生对学习与练习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可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记录学生在每一单元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期终综合这些情况进行总评。具体的单元评价的有关内容,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各年级自行设置评定的具体内容。
3)运动技能和体能的评价是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既要看学生的成绩等级,又要看学生提高幅度的等级。评价按等第制,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形式进行。
①测试内容一般测试三次,为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要求再给一次测试机会。
②测试内容可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测试(即学生可采用选项的方法进行)。
③每一考核项目的决定成绩,可根据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因人而宜决定。
观察学生成绩提高幅度的初试成绩可以是本学期的,也可以是跨学期的。如果本学期只进行了一次测试,可以参照上学期的最后一次测试成绩,但是不同项目的成绩不能相互参照。
④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定可结合单元评定,以理论考核、课外作业、专题答辩等形式,采用等第制和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方法进行。
⑤期末可根据各项单元评定,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对学生的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采用合格、不合格的等第制或评语进行综合评价。
三、选修模块的设计(以田径必修模块为例)

四、“二合一”模块教学方案
所谓“二合一”的高中模块教学方案,是将传统的单元与课时两种体育教学计划形式合二为一,从而形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方案。“二合一”模块教学方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某项运动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对完整的架构,力求体现教与学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1.构成“二合一”模块教学方案的基本框架

2.“二合一”模块教学方案中的设置要点
“模块学习目标”——应依据水平五(或水平六)五个方面的目标与内容标准,针对本模块运动项目的特点,及学生运动技能基础,有侧重且恰当的制定模块学习目标。
“模块学习内容”——应根据本模块学习水平等级,确定学生应掌握该项目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以及该项目知识、技能学习的相关方法。
“学时目标”、“学时内容”——是模块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的具体分解,体现模块学习目标达成和运动知识、技能循序渐进的学习进度。
“学练形式”——涉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练方式的有机组合与侧重。
“学练方法”——涉及运动知识、技能学的方法和练的方法。
“学法指导”——涉及教师对学生学练方法实施针对性、启发性和再生性的指导。
“效果检测”——涉及学练过程与结果的自测自评和互测互评。
“模块学习评价”——依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建议,针对运动实践课的学习特点,着重对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自我表现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实行选项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满足学生兴趣。选项学习的前提是在条件的许可下,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学生应该享有选择学习模块的主要或最大权利,离开了这一点,选项学习就是失败的。因此在学生选项报名人数不均等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进行行政干预,调整学生的选项志愿,可以考虑增加开设教学班,来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2.打造教师群体。开设体育选项教学,促进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善思考,勤努力的教师群体,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师群体,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通过自学、校本培训,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3.加强教学管理。建立专项教学备课组制度;加强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牢固树立新课程观的前提下,全力改革课堂教学,以选项学习为主要特点,以自主活动和体验、探索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健康体魄、完善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建立现代的课堂教学体系。同时由于选项人数的不均等,特别是某些模块学生数太多,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发挥体育骨干的力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4.改革教学评价。评价制度改革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选项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实施课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有效实施。
5.加大场地设施建设。由于选项学习采用专项分班,班级人数较少,但同时上课的老师的人数较多,对于场地设施的需求增加,需要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适度增加,以保证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3.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