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教学设想(略)
师: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国传统的民族,从古至今涌现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其中不乏一些女英雄,她们保家为国,巾帼不让须眉,青史留名。同学们,谁能列举几位呢?
(由于花木兰的故事,妇孺皆知,学生肯定能答出花木兰来。然后可利用多媒体打出花木兰的图片或播放关于她的影片)
师:谁能介绍一下花木兰,可根据你所闻的关于她的传说或故事。
(学生自由表达关于木兰代父从军,女扮男装的故事)
师:同学们知道得不少,但真正读过原诗的可能并不多。下面让我们看看原版的著作是如何描述这位女英雄的,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这首诗。
(学生们自由朗读)
师:请问哪位同学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概述木兰诗的内容?
生:这首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师:对,这首诗就是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板书)。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本诗围绕这方面,还叙述了哪些具体的情节?也就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有哪些具体的经历?
(学生思考、分析,举手回答)
生:木兰接到征兵文书,决定代父从军。
生:……
师:好,同学们回答得很完整。如果我们按时间来梳理一下,就会发现的本诗的情节结构。木兰先是应征,然后——
生:出征。
师:历经多年战斗,后来——
生:辞官。
生:最后回归故乡。
(引导学生理顺故事情节,老师板书:应征─出征─参战─辞官─归乡)
师:同学们叙述得很好,这个故事我们学完了。现在请大家谈谈对这个女英雄有什么印象?
生:佩服。
生:……
师:木兰身上什么地方让我们叹服呢?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勇敢,坚强。
师:你说得很对,能否解释再详细一些,具体说说木兰勇敢、坚强在哪里?
生:她克服了对父母、家乡的思念,更克服了女子种种不适于上战场的生理特点,在战场上一呆就是十二年,并且立下了大功,受到了国君的赏赐,不勇敢杀敌的话,无法立下大功,不坚强的话,不会呆上十二年。
师:很好,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准确。战场是一个非常严酷的环境,人时时刻刻面对死亡的考验,这样的环境连一般的男子都无法承受,但花木兰不仅坚持了下来,还立下了赫赫战功,她不但勇敢而且坚韧。
师:木兰还有其他值得我们佩服的地方吗?同学们回答时,要注意说出自己的理由来。
生:木兰孝敬父母。因为她体恤双亲,代父出征,“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师:对。木兰的孝,不是平常的给父母做家务活、多给父母买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做好了为父亲去死的准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战场随时有牺牲的危险,在此种情景下的“孝”才显得尤为感人和宝贵。
师:还有吗?
生:……
(学生沉默,教师点拨)
师:诗中的倒数第三和第二段,是介绍木兰的什么?这能体现她的什么品质?
生:不贪财。因为她拒绝了国君的赏赐,包括钱财和权力。
师:回答得的很好,用一个成语回答,她不贪图什么?
生(学生一起回答):荣华富贵。
师:她想要的是什么?
生:“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她想要回家乡与父母团聚。
师: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而木兰却拒绝封赏,愿意回家与父母团圆,体现了她不慕荣华富贵、亲情高于一切优秀品质。
师:我们分析这么多,同学们所回答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木兰的人物性格和品质分析。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的分析过程,以后回答问题,要回答出为什么。这样不仅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师:诗歌讲究文字简练,让读者进行再创造。本诗留下不少空白,余味无穷,想像一下木兰进屋换妆后出来,伙伴们的神态举止和复杂微妙的心理。可以分组讨论,然后推举代表回答。
(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师:同学们想像得很好。请同学们把想像出来的内容写到作业上,要求语言准确、形象,锻炼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当堂写作)
师:哪位学生读一下?
生:这是真的吗?平时威武的花壮士是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吗……
生:……
师:同学们写得很好,把人物内心情绪的波动写得很细致。今后我们描写人物就要仔细揣摩他们的心理和神态,这样才能写得形象动人。
(师再次总结这一节课的内容,下课)
师: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国传统的民族,从古至今涌现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其中不乏一些女英雄,她们保家为国,巾帼不让须眉,青史留名。同学们,谁能列举几位呢?
(由于花木兰的故事,妇孺皆知,学生肯定能答出花木兰来。然后可利用多媒体打出花木兰的图片或播放关于她的影片)
师:谁能介绍一下花木兰,可根据你所闻的关于她的传说或故事。
(学生自由表达关于木兰代父从军,女扮男装的故事)
师:同学们知道得不少,但真正读过原诗的可能并不多。下面让我们看看原版的著作是如何描述这位女英雄的,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这首诗。
(学生们自由朗读)
师:请问哪位同学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概述木兰诗的内容?
生:这首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师:对,这首诗就是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板书)。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本诗围绕这方面,还叙述了哪些具体的情节?也就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有哪些具体的经历?
(学生思考、分析,举手回答)
生:木兰接到征兵文书,决定代父从军。
生:……
师:好,同学们回答得很完整。如果我们按时间来梳理一下,就会发现的本诗的情节结构。木兰先是应征,然后——
生:出征。
师:历经多年战斗,后来——
生:辞官。
生:最后回归故乡。
(引导学生理顺故事情节,老师板书:应征─出征─参战─辞官─归乡)
师:同学们叙述得很好,这个故事我们学完了。现在请大家谈谈对这个女英雄有什么印象?
生:佩服。
生:……
师:木兰身上什么地方让我们叹服呢?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勇敢,坚强。
师:你说得很对,能否解释再详细一些,具体说说木兰勇敢、坚强在哪里?
生:她克服了对父母、家乡的思念,更克服了女子种种不适于上战场的生理特点,在战场上一呆就是十二年,并且立下了大功,受到了国君的赏赐,不勇敢杀敌的话,无法立下大功,不坚强的话,不会呆上十二年。
师:很好,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准确。战场是一个非常严酷的环境,人时时刻刻面对死亡的考验,这样的环境连一般的男子都无法承受,但花木兰不仅坚持了下来,还立下了赫赫战功,她不但勇敢而且坚韧。
师:木兰还有其他值得我们佩服的地方吗?同学们回答时,要注意说出自己的理由来。
生:木兰孝敬父母。因为她体恤双亲,代父出征,“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师:对。木兰的孝,不是平常的给父母做家务活、多给父母买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做好了为父亲去死的准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在战场随时有牺牲的危险,在此种情景下的“孝”才显得尤为感人和宝贵。
师:还有吗?
生:……
(学生沉默,教师点拨)
师:诗中的倒数第三和第二段,是介绍木兰的什么?这能体现她的什么品质?
生:不贪财。因为她拒绝了国君的赏赐,包括钱财和权力。
师:回答得的很好,用一个成语回答,她不贪图什么?
生(学生一起回答):荣华富贵。
师:她想要的是什么?
生:“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她想要回家乡与父母团聚。
师: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而木兰却拒绝封赏,愿意回家与父母团圆,体现了她不慕荣华富贵、亲情高于一切优秀品质。
师:我们分析这么多,同学们所回答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木兰的人物性格和品质分析。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的分析过程,以后回答问题,要回答出为什么。这样不仅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师:诗歌讲究文字简练,让读者进行再创造。本诗留下不少空白,余味无穷,想像一下木兰进屋换妆后出来,伙伴们的神态举止和复杂微妙的心理。可以分组讨论,然后推举代表回答。
(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师:同学们想像得很好。请同学们把想像出来的内容写到作业上,要求语言准确、形象,锻炼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当堂写作)
师:哪位学生读一下?
生:这是真的吗?平时威武的花壮士是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吗……
生:……
师:同学们写得很好,把人物内心情绪的波动写得很细致。今后我们描写人物就要仔细揣摩他们的心理和神态,这样才能写得形象动人。
(师再次总结这一节课的内容,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