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演 我是演员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u365H3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在九年级思想品德《信守承诺,勇担过错》的教学中,我设计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让学生接受、理解这一基本道理的同时,能深刻地感悟到这一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能在生活实践中有所体现。
  在课程进行到讨论事例《吴小玉要不要向公司汇报》时,我请两组同学就“汇报”和“不汇报”两种情况进行分角色演绎。这时有学生在下面嘀咕:“有什么好演的。实际可能做到吗,谁会那样傻?”这是那位平时爱较真也爱挑刺的小徐同学。我用余光朝四下一扫,发现有些女生面露赞同之色,部分男生则干脆附和起来“演戏罢了。”不由心里一怔:怎么办?
  我不动声色,按照既定的程序,先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演绎“不汇报”的情境:
  “小玉”敲门:报告经理,今天的分发任务已经完成了,四百多张宣传画都一一分发出去了。
  “经理”:唔,干得不错。小玉,今天不早了,赶紧回家吧,明天继续。
  “小玉”:是,经理再见。
  “经理”:再见。
  波澜不惊,观众们(学生)没有反响,似乎这样的结局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接下来,第二组演绎“汇报”的情境。
  “小玉”:对不起,经理,我今天没有完成学习,哦不,是发送广告画的任务。
  “小玉”没有勤工俭学的经验,直接把学校生活经验迁移过来。把“老师”替换成“经理”,“学习任务”替换成“分发任务”,因不适应这个转换,还不留神说错了台词。结果一些学生开始发笑,原先一脸愧疚的“小玉”也被同学的笑声传染,笑了一下,想想不对,又使劲忍住。
  “经理”:哦?是怎么回事啊?你前几天不是完成得很好吗?
  “小玉”:经理,我不小心把四百多张宣传画弄丢了,没有把它们分发出去,请你处罚我吧!
  “经理”:这样啊,那你就根据公司规定,到财务室去照价赔偿吧。
  “经理”煞有其事般发号施令,说完后意识到似乎缺了点什么,又加了一句:你以后要小心点啊,别再出错了。
  “小玉”诚惶诚恐:知道了,经理。我会小心的。
  第二组的演绎结束,“也就这样啊?……”不少学生表现出不以为然的神情,课堂上出现了轻微的骚动。
  显而易见,第二组的演绎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缺乏相应的角色经验是一个重要因素。怎么办呢?有了!欠缺经验的是学生,不是老师,老师在角色扮演中除了组织、引导,也可以参与啊!
  “经理和员工照章行事,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是吗?”我面向全体同学,说出了写在他们脸上的表情,然后朝向刚才发出反对声的徐姓学生。
  “徐经理”,我用手示意、邀请,他马上醒悟过来:老师要和他“对话”。我用手指敲敲讲台,意味着敲门,教室也同时迅速安静下来,一些同学则露出了静观好戏上演的表情。
  “徐经理,我可以进来吗?”
  “哦,进来!今天的任务完成了?”
  “是……”欲言又止。
  “完成了,那就早点回去吧。”
  “是。”“小玉”开始走,走到门边,又犹豫着返回,吞吞吐吐地说:“经……理,我……我不能走……”
  “还有什么事?说吧,没关系。”“经理”显出很关心的样子。“徐经理……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小玉”忐忑不安,吞吞吐吐。
  “唔,那等你想好了再说,不早了,回去吧。”
  “不,不行!”“小玉”急了。“徐经理,请你处罚我吧,刚才我没有说实话。今天在分发宣传画的时候,本来计划着到人多点的城隍庙去,以更好地完成任务,在挤公交车的时候,由于人多,结果把其中的一沓,一共四百张宣传画给弄丢了。根据公司的制度,这是要赔偿的。”“我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朋友安慰我说,反正是免费分发给路人的,就当作分发掉了,公司不会知道的。我想过这么做的,这样就不用赔偿了;可这样做是在欺骗啊,是对自己和公司的不负责任!我心里很矛盾,思想斗争了很久,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徐经理,请你处罚我吧,这是我的错。下次我一定会更当心的。”终于说完了,“小玉”如释重负。
  我注意到一些同学的表情随着剧情的展开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看客,他们被打动并开始了思考。
  “……”“经理”不言,似乎在考虑。其他同学也在考虑。
  这时,料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小玉,听好了,根据公司的制度,应该是要照价赔偿的,但因为你的诚实,敢于认错,本经理决定免除你的赔偿,不但不赔,再奖励100元,希望你以后好好干,继续为公司效力。”
  “啊?真的?谢谢经理,我会更加努力的。”我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既为“小玉”,也为学生的这一自发的转变而感到满意。此时,我注意到其他同学也由衷地笑了。看来危机解除了?且慢!角色扮演是结束了,可道理还没有阐明呢。“小玉”和“经理”恢复到原来的师生角色,展开了对话:
  师:“小徐,如果你长大后自己创业,成了真正的老总,那么你希望部下具备怎样的品质?你希望他是个不负责任的人吗?反之,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员工,遇到类似事件,做错了又勇于承担责任,会不会得到上司的赏识呢?”
  “老师,我明白了。一个企业、一家公司要想获得成功,在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依靠每位员工的认真负责,靠弄虚作假是不长久的。如果我是老总的话,不负责任的员工万万要不得,我好端端的公司不很快倒闭才怪呢。如果我是员工,遇到了类似小玉这样的事,老板如果就此认为我无能、难为我的话,我就走人,因为这样的老板肯定成不了大事,不值得我为他卖命,我也不会有什么前途;如果老板理解我,我肯定会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小徐同学表现出了一脸的坚决。此时的小徐已用自己的语言对“勇担过错”这一道德品质做出了评价,并形成了自己的观念。说明这一道德品质已被小徐同学接受、内化了。
  其他同学发出了善意的、赞许的笑声。这笑声意味着小徐同学的转变得到了普遍的认同。“那么,我们能否得出一个结论: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它并不吃亏。而一个人在承认错误时已决定要承担因错误所造成的后果,更体现了他的勇气。在社会交往中,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就要做到信守承诺、勇担过错,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老总和员工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家长和子女之间都是如此。”
  小徐同学不停地点头,连连说是。其他同学也点头附和,若有所思。此时下课铃声响起。
  【案例反思】
  1.情景创设,让道德体验入境
  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下,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强调学生对道德的体验和实践,因为“道德从根本上是实践的”。“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学会了”,确实是这样。对教师来说,在教学活动中,应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积极调动体验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实现道德要求的内化。因此,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体验交流的良好环境和机制,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本案例就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置身于某一虚拟情景中,通过切身的体验、感受,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和认识上的提高。
  2.角色扮演,让师生对话入理
  在实施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组织、协调、引领的作用。由于学生在社会经验、生活积累等方面存在相对的不足,在角色扮演中可能出现不能进行角色承担或无法胜任角色任务等问题,如本案例中,生与生之间的演绎,就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体验。此时,教师可以凭借自身拥有的丰富的阅历、成熟的经验、广博的知识等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去,化解难题。本案例中,通过师与生之间的演绎,使“小玉”和“经理”之间的对话合乎常理,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平等氛围,让教育无痕入心
  学生的体验需要碰撞才会产生思维的火花,才能碰撞出美好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营造积极参与的心理氛围,平等、亲切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进行激烈的碰撞。教师则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时加以引导、启发,使学生的感悟、认识水到渠成、深入内心。本案例中,面对学生的发难,教师在尊重、理解其生活感受的同时,适时、积极地加以把握,邀请其共同参与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时,教师又放下老师的尊严,出其不意地饰演员工,以平等的心态、明确的态度,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思想交流,有效地化解了危机,促进了学生认识的转变和提高。
其他文献
口语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身居何种职位,出色的口语能力都将有助于你的成功,为你的工作增光添彩。所以,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迫于升学的压力和现有考试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学“听”和“写”的多,但“说”的较少。在课堂的双边活动中,学生往往是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出现“初一轰轰,初二嗡嗡,初三蒙蒙”(初一踊跃回答,初二低头作答,初三低头不答
审丑教育是相对于审美教育提出来的。审美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认可。但过多地强调审美教育,过多地突出审美教育的作用,使我们变得只会追求美的东西,对身边丑的事物、丑的现象麻木不仁。审丑教育就是要教我们的学生认识丑,揭示丑,具有一定的审丑意识和审丑能力,形成正确的审丑观。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同时又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丑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实施审丑教育的途径
苏轼在《前赤壁赋》的开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境界。面对赤壁的山水风月、主客的扁舟渔唱等可入诗境的各种物象,他着重描写了水、月两种优美的意象。水是七月长江之水,月乃八月中秋之月。其时之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其时之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水状茫茫无际而雍容舒展,月色浓华可人而与水相照。水若无际,月若无际。不辨何处是水,何处是月,只觉得置身于一片无挂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而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
2008年3月27日,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宣布,其B级大米出口报价从每吨580美元涨到每吨760美元,创20多年来新高,作为国际米价标杆的泰国,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让米价暴涨了30%,但这仅仅是个开始,4月17日,泰国大米再次爆出1000美元/吨的天价,比3月同期的米价整整翻了一倍,世行的数据也显示,仅过去两个月中,国际大米价格猛涨了75%,米价飞涨,让很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展开了一次“禁米运动”,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从理论的层面上看,至今已取得累累硕果,但从实践的层面上看,效果并不佳,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仍是举步维艰。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何去何从?这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地探讨。本文旨在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以及笔者曾在农村中学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从阅读的角度去探讨农村中学语文教
it引导的几个特殊句型,不仅是英语初学者的难点、易混点,而且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现就其用法作如下归纳。  一、“ It be 一段时间(long / years / months / weeks) before从句”  此句型分两种情况:如果主句用将来时(will be),则before从句用一般现在时,意为“多长时间以后将发生某事”;如果主句用过去时was,则before从句也用
最近几年,我在听公开课时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个共同点,就是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随即以不提问的方式直接展示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这种模式正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得到迅速推广,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它改变了原先的那种漫无目的、随心所欲、收效甚微的教学状况。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要注重内容。所谓“注重内容”,是指注重对课文内容
当前由于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情绪压抑,教学效率不高。要真正推进课程改革,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就必须改变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做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说些学生喜欢听的“闲话”,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让有效“闲话”激活语文课堂呢?  1.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课前交流中的有效“闲话”  语文课堂要充满情趣,语文老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不仅有一个成功的今天,更有一个光辉的明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即为学生提供精神支持。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孩子,甚至超过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这就是学生成长的六大“精神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