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eer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多年来,学生写作能力相对低下已经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病,孩子不会写作文成了家长、老师心中永远的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对于作文有一种畏惧、厌烦的心理,认为作文是一项高难度的思维创造,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不知该怎样写。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能够自主、自由地表达,则成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一、降低门槛自然过渡
  造成学生写作害怕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门槛太高,让人望而生畏,致使许多孩子到了小学毕业的时候,仍然进不了这个大门,甚至不懂写作是什么回事。尽管习作概念的提出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但是学生习作能力的养成并非从三年级起步。他们在进入校园之前就已经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他们内心的一些想法,只不过不是用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这应该就是原始的习作能力。等到了学校,在掌握了一定汉字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试着用已学过的一些汉字和拼音,表达自己的一些最简单的想法,这就是一二年级的写话。从三年级开始,国家课程计划中把习作列入语文教学内容,并安排相应的课时,于是就有了习作的训练。不难看出,这一过程应该是一个自然顺畅、逐步提高的过程,没有任何突兀脱节的地方。而造成写话与习作之间断层的,则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去我们往往在习作教学的启动阶段,就用"文章"的要求去制定目标、去评价学生,并在指导的过程中不厌其烦讲述写作的方法,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厌倦和抵触情绪产生也就再自然不过了。那么,怎样降低门槛,让学生顺利"入门"呢?我们应努力做到:从观察入手,让学生知道,写作是从眼睛、耳朵开始的,而并不是从手开始的;以激励为主,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写作的内容上尽可能不要求篇幅,毕竟三年级的孩子写字的速度还不是很快,没有必要让他们觉得写作还是一项艰苦的"体力活儿";培养把学到的词语用到文章中去的习惯;把标点符号的运用看作是作文教学的一部分;学会基本的写作要求。如文题居中,每一小节开始要空两个字的距离,一般的应用文的格式,把字写端正等等;写完要复看,学会基本的修改符号并运用这些符号进行修改;平时如果想到什么可以写下来,培养动笔的习惯。
  二、写作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
  作文成功的关键是对生活美要有所发现,必须依赖学生双眼背后的心灵。因此教导学生要从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多留意身边的事情,并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多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书籍,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时事,让学生多了解社会,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一)再现生活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的起步无非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出来,也就是对于生活的再现。然而这看似简单的东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学生经历了生活,却没有用笔再现生活的经验,所以无意识记的零碎造成语言表达的无序。很多时候,学生的习作与生活是两张皮,于是,假话、空话充斥了学生的作品。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在学生习作之前,带领孩子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就非常重要而且很有必要,并且要将这种方法作为习惯来培养!
  (二)提炼生活
  习作描写的是生活,但并非生活的简单重复。小学生写作文不同于作家写小说,但是道理应该是相同的。写作不可能简单地重复生活,关键是要抓住心灵的感受,知道自己感受到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然后取舍生活的信息,为我所用。所以,作为学生习作的指导者、引路人,更多的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思考,提炼生活,培养孩子的敏锐的感受力。有必要时我们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来弥补孩子表达能力的滞后性,毕竟孩子学习语言还是从模仿开始的。
  (三)回归生活
  1.把生活的感受写进文章
  人在社会活动中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兴奋、紧张、刺激、妒忌、颓废、失望、向往、欣喜、惊讶......而这些感受、体验随着生活情境的不断变化稍纵即逝。而恰恰正是这些东西才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可以让自己追溯感受的由来,同时还可以把这种感受传递给读者,成为文章的亮点!所以,《课标》非常强调小学生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种捕捉能力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作文训练之中。
  2.从写作的视角观察生活
  一个会写文章的人,应该是一个条理清楚、善于观察的人。而生活不会主动的告诉你哪些将是你写作的最好素材。因此,用一颗敏锐的心去观察生活,是一个人写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会观察、会思考的人,往往能够比别人获得更多信息来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将毫无疑问成为培养孩子习作能力的基点。
  3.写作本身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写作本身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因为写作是生活的需要(主要针对写作的交际功能),更重要的是写作本身应该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来培养!所以,我们应安排写日记的训练,让学生及时记录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和感受。乐于书面表达是《课标》提出的首要目标,它是关乎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比掌握一些技巧的东西更为重要。
  三、迁移运用,精明模仿
  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迁移运用很重要,但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模仿。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模仿是他们驾轻就熟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模仿,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因此,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可适当加以肯定。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接着"与古人神似",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使文章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长期持之以恒,一定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新课程理念要求,英语教学不能单纯地进行英语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终身发展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主动探究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
内容摘要:  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一直以来陈旧的教育方式过分强调了书本上的知识,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在理论上和书本上是"巨人",而在实践中却是"侏儒"的中国小学生。究其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具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落实好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往往是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使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
【中图分类号】G633.8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其观念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对具有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要求,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广,那种依靠增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作为启蒙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以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全球化新形势的挑战,如何解决英语教学现在的困境,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创新精神、转变创新理念、提高英语教学以及管理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小学英语教学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起
摘要:让阅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既是人作为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群体知识传承的需要,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只有执教者---教师认识到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掌握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特点,运用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使之成为教育教学常态,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数学语言发展的特点,数学阅读的特殊性,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1、正确认识小学生的数学阅读特点  
内容提要: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将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进行组织,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通俗的讲就是重组已有的知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造性思维也应从娃娃开始培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中图分类号】G610一、创造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如果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量,是很难的;纵然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对他们的一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那该如何激发呢?  关键词: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