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4岁要学琴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儿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至今已经两年多了。现在他越来越喜欢小提琴,练习也越来越自觉,琴艺也日渐精湛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好的老师,对音乐学习有多重要。
  鱼儿的启蒙老师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在我们家里给鱼儿上课时,气氛总是很轻松。后来音乐学校的老师Emilia出身音乐世家,也很能跟小朋友相处,在初次见面时,就用小提琴给鱼儿拉了一段优美的旋律,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俩的距离。
  启蒙阶段,
  拉一小会儿就休息

  不管是启蒙老师还是Emilia老师,她们都一致认为,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是重中之重。像启蒙老师,每次教学都是拉一会儿就让鱼儿休息,以免他厌烦;夸奖和鼓励的话,从来都不会吝惜。鱼儿练习了一个多月时,圣诞节到了。老师把《小星星》改编成一段非常简单的的旋律,以便鱼儿能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表演,演出很顺利,在场的家长们都给以热烈的掌声,小朋友们也投来了羡慕的眼光,鱼儿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同时也大大增加他学习的兴趣。
  Emilia鼓励孩子的语言很简单,但态度总是亲和中带着幽默,轻松地俘获了小孩子的心。
  拉得好,
  就会出现六只小松鼠

  Emilia逗小孩子的招数很多。
  如果鱼儿很好地完成了曲子,Emilia就会给鱼儿画一个可爱的A ,上面有鼻子、眼睛和微笑的嘴巴;为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Emilia准备了六只小松鼠玩偶(电影《鼠来宝》里的人物),如果鱼儿集中注意力拉曲子,就会有一只小松鼠站在谱台上听,越集中注意力,站在谱台上的小松鼠就越多,为了让六只小松鼠都能站在谱台上,鱼儿可是下了苦工夫的;如果有哪个部分鱼儿总是拉错,Emilia就在上面贴个可爱的小贴画,提醒孩子这里要注意;鱼儿在上课的时候常常动来动去,Emilia就准备了一块纸板,让鱼儿站到上面,然后跪在地上用标记笔画上鱼儿的大脚印,告诉鱼儿站在脚印上不能出来。
  不要开门,
  咱们是在拉琴

  小提琴入门很难,基本功很重要,像夹琴姿势、右手持弓手形、拉弓的位置与垂直、左手手形及手臂姿势,甚至是手指的姿势要求都很高。以前我一发现鱼儿的手形错了,就会不断地纠正他,甚至抓住他的小手强行纠正,常常搞得他很懊恼。
  Emilia的做法则是提醒,但不出手纠正,她利用丰富而幽默的肢体语言,夸张地模仿孩子,用肢体告诉孩子为什么要采用正确的姿势拉琴。
  鱼儿拉弓不垂直,老师就夸张地学鱼儿的样子,边学边说:“这样拉琴手臂就像开门一样,弓就拉歪了,声音不会好听。”每当Emilia幽默地说:“Do not Open the door, we are playing the violin.(不要做开门动作,我们是在拉小提琴)”鱼儿会笑着把姿势纠正。
  有时鱼儿弓压得很重,出来的声音很刺耳,Emilia就捂着耳朵说:“Ouch!My ears!(哎呀!我的耳朵呀!)”然后又夸张地学鱼儿“锯盒子”的样子。
  这些夸张的肢体语言常让鱼儿笑个不停,同时也知道错误的拉法是怎么样的。
  Emilia常常给鱼儿示范好的声音从哪来。她尝试用弓在不同的位置上拉,让鱼儿辨别弓在哪里的时候声音最好听,这样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定要在琴桥和指板端之间的中间处拉弓,才能产生最和谐的共鸣声。
  琴头顶上墙,
  拉弦时用力揉动手指

  Emilia的教琴进度很慢,一首曲子至少要拉三周:第一周要求练熟,没有错误;第二周要求记住;第三周要求用心演奏。有的时候一首曲子要拉上半年左右。
  虽然进度慢,但孩子的基本功很扎实。两年下来,鱼儿演奏的曲子中已经包含了连弓、顿弓、跳弓、揉弦、窜把、和弦音等技巧。其中揉弦和和弦音很难,揉弦就是在演奏一拍以上的长音时,左手手指在指板上不停地揉动琴弦,起初练习时鱼儿的手指一点儿也动不了,Emilia就告诉鱼儿把琴头顶在墙上,在拉弦的时候努力揉动手指,一指、二指、三指、四指,就这样不断地练习,一个星期后终于可以慢慢地揉动了。和弦音是通过同时拉动两根琴弦而产生的,鱼儿起初练习时,根本不能出来两根琴弦的音,通常是一根弦的音可以,另一根则是刺耳的弦锯声音,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调整右手臂高度,放松弓,一遍一遍反复地练习才练成了。
  跟国内的兴趣班不一样,美国的音乐老师非常重视家长在孩子音乐学习中的作用。
  鱼儿的启蒙老师除了教鱼儿,还教给我小提琴的基本知识、姿势、手形、识五线谱。她认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家长学会了,就可以每天督促孩子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对于辅导孩子,我一直心存顾虑,我曾经问过老师:“我一点儿也不懂音乐,如何辅导好孩子?”老师的回答让我自信许多:“你不懂才好,这样可以完全按照老师的方法辅导孩子,懂音乐的家长时常会添加自己不一定正确的意见。”老师再三跟我强调三条辅导原则:要学小提琴就必须认真学习,学好;每天有固定的时间练习,不能间断,让孩子慢慢意识到练琴跟吃饭睡觉一样,每天必做;夸奖是让孩子坚持的法宝。
  Emilia则专门安排过这样一节课,内容就是观察我怎样陪着和指导鱼儿练琴。事后她向我提出了几点建议:每天指导孩子15分钟音阶练习,主要是A大调、D大调和G大调音阶练习,可以用不同的功法表现,培养孩子良好的听力,锻炼基本功;孩子拉完一首曲子,不要急于给出评价,先问问孩子自己的感觉,让孩子学习体悟自己的演奏,建立自己的想法,减少依赖性;很长的曲子不必每天都练完整个曲目,可以选择一部分反复集中练习,分散难点,各个击破。
其他文献
巧妙地利用玩具,在玩具中无孔不入地渗透爱的教育,可以说是现代父母的必修课。  儿子的玩具可以称得上是林林总总、五花八门了。当儿子尝试各种各样玩具并乐此不疲时,也正是我让他体验爱的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教孩子如何正确使用、分配和对待玩具。对我而言,这种“玩具”教育是育儿生活的重要部分,更是让孩子在玩具中玩出智慧、玩出勇气、玩出好奇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点上,大人的循循善诱尤其重要。为此,我采用了这
身高是由先天遗传和环境、营养共同决定的,在后天因素中,性早熟的影响最大。调查显示,中国儿童性早熟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据门诊量统计,大约比10年前增加了三四倍。  假性性早熟最常见  在临床上,医生把男孩9岁之前、女孩8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称作“性早熟”。性早熟可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的男孩有遗精、女孩有排卵现象出现,有生育功能;假性性早熟则只有乳房发育、阴毛发育或者月经来潮现象,并
旅途上,我们总能找到给孩子传递正能量的机会,有数不清的偶遇,能让孩子去感受,且懂得信任、坚持、友善、承担等各种生命的素质。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却能潜移默化。  关于信任  那是极其耗费体力的一天,我们在日本北海道丘陵、花田间或骑车或徒步,最后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了JR小站准备返程。北海道给人的感觉总是这么静寂,特别是日落西山之时,连鸟儿的踪影都难以得见,小站更是空无一人。  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样的小
闺密来家里玩。一见面,她就大倒苦水:“宝贝儿子不到4岁,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暴君,在家说一不二,动不动就哭闹发脾气,大人不堪折磨只得让步屈服,小家伙吃准了大人的弱点,更加变本加厉。我实在气不过时只好对孩子狂吼乱批或拳脚相加。”  闺密的烦恼引起我强烈的同感,在女儿妞妞3岁左右时,我也常常不知不觉间陷入她的情绪迷局。那时,妞妞的哭声就像有着吸星大法般的魔盆,把我的耐心、理智一点点吸食掉,结果回应她的往
  
一个人如果情绪不好,而别人又没能准确辨别出,就容易导致沟通不畅。比如,妈妈在单位上憋了一肚子的气,回到家里,恰好看到孩子捣乱,突然严厉训斥一顿,而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会撞到枪口上——妈妈脸上又没写着“不高兴”!这样,使沟通受阻,影响了亲子关系。  之前,我们家也经常上演这样的亲子冲突。直到有一次,我从网上看有人制作一件“情绪密码衣”来识别他人的情绪,受这启发,我召集一家人商议,决定在家实施情绪预报方
6月份,幼儿园的咨询报名进入高峰期,很多家长这时成了不知疲倦的“考察团”成员,在示范园、私立双语幼儿园、一级园、艺术特色园之间考察、分析、比较,只是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3年里眼界更开阔、发展更超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面对众多的幼儿园,家长该如何选择?针对这个问题,一些过来人的经验教训和专家的解答会更有借鉴性。    案例一:江女士,33岁,公务员  江女士送女儿进了一家以围棋和心算的超前教育著称的幼
一提到阅读,就想起家长们如出一辙的叮咛:坐直了,抬起头,眼睛离书远点……怎么听,都觉得又回到了课堂上。  其实,在家里阅读,完全可以更自由些,轻松些。  先来说说我家倡导阅读的两大“口号”吧:  第一,阅读是件最享受的事儿,先从找个舒服的姿势开始;  第二,请安静,我在阅读。  从我们的“口号”中,你能想象儿子壮壮的阅读状态吗?他可以在阅读的任何时间内,以任何感觉舒适的姿势待着:或端坐,或仰卧,或
秧秧的外教老师Mila来自加拿大,在与她的交流中,我感到,所谓的北美教育,绝对不是不重视学习。事实上,人家也很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重视的是学习能力,而不是眼下的具体成绩(特别是幼儿期)。我们周围有不少国内一流名校的一流学生出国深造,但到了美国,发现全美奥数也是竞争激烈,高手如云,并不像国内有些媒体说的那样一团糟。  很多国人总是对我国基础教育十分自傲,说中国孩子学习好,
案例:  自从有了聪聪后,妈妈一边忙于工作,一边料理家务,家里不得不请了个保姆来照顾聪聪。有了保姆后,妈妈轻松多了,每天回家只需逗逗孩子,不但能够按时上下班,甚至能如以前一样去健身美容,做个时尚的都市女性。  转眼间,聪聪一天天地长大,马上要上幼儿园了,而保姆也准备离开。这时问题来了,聪聪说什么也不让保姆走,哭喊着说:“阿姨去哪儿我也去哪儿!”妈妈试图抱开聪聪时,他竟一把甩开妈妈说:“我不要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