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话题该不该喂兔子吃饼干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or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中班的嘉嘉带了一黑一白两只兔子到幼儿园来,放在班里的自然角和同伴一起观察和喂养。孩子们看到可爱的兔子都喜歡极了。接下来几天,孩子们纷纷给兔子准备了萝卜青菜以及专门的兔粮等带到幼儿园来。有一天吃点心时间,宣宣走到兔笼边,掰了一块手上的饼干喂到兔子嘴边,说:“小兔子,你们也吃点心吧。”宇宇见了跑过去阻止他:“你怎么给兔子吃饼干啊?”宣宣说:“我们都在吃点心,给它也吃点啊。”宇宇反对说:“不行的,它不吃饼干的。”宣宣反驳道:“你怎么知道啊,看,它不是在吃了吗?”只见黑兔子果然在啃着饼干。其他孩子闻讯也围了过来。阳阳说:“我家的兔子,我给它喂过馒头,它也吃的。”晨晨也说:“我还给我家的兔子喂过苹果呢。”宇宇还是不服气:“可是我妈妈说兔子是吃青菜和萝卜的。”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求助于A老师。A老师觉得这是一个挺适合幼儿开展的科学探究项目,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猜想和实际验证探究兔子的食性,用事实说明问题。而这也很符合“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于是,A老师先请幼儿对兔子的食性作了猜想,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A老师将其分成了三类:一是果蔬类,如青菜、萝卜、黄瓜、苹果;二是主食类,如米饭、馒头、蛋糕、饼干;三是肉食类,如虾、火腿肠。对于第一类,孩子们没什么争议,但对另两类争议很大。A老师便同意孩子带食物来尝试喂兔子,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兔子对很多食物都愿意尝试,但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还是会选择吃菜叶。然而遗憾的是,两只兔子在一个月内相继死去,也不知道是不是误食了不适宜的食物所致,孩子们都很伤心。A老师也感到很纠结,本意是想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帮助孩子建构经验,可如果因此而导致兔子死亡,岂不又违背了珍爱生命、保护动物的理念?
   在教研活动中,这一案例引发了激烈的争论。B老师认为,没必要什么问题都拿来从头开始猜想和验证,对于兔子的食性,孩子的已有经验非常丰富,比如,儿歌和童谣里都说兔子“爱吃萝卜爱吃菜”,绘本及故事中的兔子形象也都是吃萝卜青菜的;孩子们在自己家里养兔子,家长肯定也指导过他们可以喂什么、不可以喂什么。可是A老师认为,孩子从书本及成人那里获得的都是间接经验,而孩子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这是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况且,很多绘本上画的兔子都是吃胡萝卜的,但我们观察发现其实兔子更爱吃草和嫩嫩的菜叶,兔子喜欢吃的萝卜也不是胡萝卜而是白萝卜。如果没有这样的试验,我们就可能被绘本误导。在未来,我们是要让孩子迷信权威、人云亦云,还是希望孩子具有质疑精神和创新思维呢?而B老师提出,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也要有所取舍,比如针对安全、生命教育方面的问题,就容不得随意猜想和试验。A老师则提出,以前很多班级都做过养乌龟、养金鱼的活动,对于它们的食性也是这样在猜测和验证的,那么探究兔子的食性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如果说要取舍,那么取舍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假如真的要进行这样的探究活动,应该如何设计和组织,并对孩子进行引导呢?
   您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如果是您,会如何对待?
  (江苏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陆彩萍提供)
  
   要求:来稿字数不限,长则数百、上千字,短则三言两语,题目自拟。
  热忱欢迎提供话题。
  时间:来稿务请于2018年7月20日前发至本栏目专用邮箱dtzwyejy@126.com,请在邮件“主题”栏里注明“该不该喂兔子吃饼干”,以便编者及时处理。
  传真:(0571)88073054
  电话:(0571)88054395
其他文献
杜威教育哲学视阈中的“以儿童为本”   杜威强调教育要注重儿童的天性,要遵循儿童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表达着对儿童的关注和关怀。   1.“以儿童为本”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在杜威看来,天性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它是儿童成长的根基,对儿童采取的一切教育都应该以此为基础。尊重儿童的天性意味着对儿童天性的正确认知,即天性是以一种潜在的、隐蔽的方式存在于儿童的内在,并会在儿童的
早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成为提升质量的核心关切。“计划”不仅强调各地要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学前教育教研队伍,而且强调每个区县要根据幼儿园布局划定责任区,落实教研指导责任人,加强对幼儿园的业务指导。  作为区县范围内负责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教研员必须成为幼教前沿的领跑者、青年教师的指导者、研学氛围的推动者。教研员既要成为接地气的研究者,也要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成为
案例中的教师关注和珍视孩子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能够沿着孩子的兴趣,将生活与课程相融合,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我觉得有待改进的是,孩子们在正式投入木屋改造工程之前的讨论不够充分和深入。孩子说要分工,教师觉得这正好符合自己的设想,于是马上让孩子讨论怎么分,然后就让孩子分头去工作了。所以,不同小组的孩子都不太了解和关心其他组在做什么,大家各管各的,只分工,不合作。  如果是我,面对这一教育资源,我会这样组织孩
幼儿园延迟开学期间教育工作提示   一、做心中有孩子的教师  明确当前教育工作开展的场合主要是家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更多通过亲子陪伴来达成。因此,不主张教师开展面向全体幼儿的网络教学,将工作重心放在高质量的家长工作上。  (一)充分的家园沟通  1.有计划地分别与每个家庭进行适当方式的沟通,了解近期幼儿在家庭中的身心状况、行为表现等,尤其关注和关怀父母无法陪伴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家庭中的幼儿。  
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创设了游戏情境;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滴画方法,教师创编了简短易记的儿歌,这些做法值得肯定。不过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斟酌。  一、主次目标要分清  原方案制定了三个目标,其中第二个目标“通过观察颜料的晕染和教师的示范,知道滴画‘花朵’时要找空白处”值得推敲。在我看来,该活动的技能目标重点应放在“幼儿初步掌握滴画的方法上”,而不应放在“知道滴画‘花朵’时要找空白处”上。因
在这个案例中,原本的活动规则是否合理,值得我们思考。晨间活动的时间常常与幼儿来园的时间重合,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谁来得早谁优先选择”的规定会使有些来得较早的孩子总是拥有优先选择权。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谁先拿到谁先玩”的规定有一定的暗示性,如果同种材料的数量不够充足,容易刺激幼儿对活动材料的占有欲,从而引发争抢行为。任何规则都应建立在公正的基础上,目的是指导幼儿的活动,而不是限制幼儿的活动
目标:  1.观察游戏卡片上的图案,理解游戏中“石头、剪子、布”相互克制的关系。  2.在翻动、覆盖、叠加卡片的过程中提高判断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准备:  1.自制16宫格游戏底板一块(见图1)。  2.用KT板自制的并用透明胶包起来的“石头、剪子、布”单面图案卡片各5张,另外增加1张“石头”卡片,一共16张游戏卡片,所有游戏卡片的背面为白底(见图2)。  3.每张游戏卡片的大小与游戏底板16
一、发生了什么  “点子骨牌”游戏的材料由20张点子数为1、2、3、4、5、6的骨牌组成,其中点子数为3、4、5、6的骨牌各4张,点子数为1、2的骨牌各2张;同样点子数的骨牌,其点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图1)。该材料的结构性较低,开放性较强,幼儿需以材料为线索自行设计游戏的规则和玩法。这份材料投放到区角里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了,幼儿对其已经比较熟悉。  这天早上,小A(录像中穿绿背心的男孩)和小B(录像
编者按:北京市丰台区第二幼儿园园长游向红被评为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有关游园长的报道有不少,她的“至爱”“至美”“至乐”教育理念和情怀深深感动着人们。她三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幼教岗位,带领幼儿园一步一步向前发展。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园长,她对孩子、对教师都始终抱着“尊重”“信任”“包容”的态度……为了更多地了解游园长,我们做了这个访谈。  记者:要办好一所幼儿园,规划很重要。您带领丰台二幼不断发展
早晨,点名环节刚结束,大宝失望地说:“我的好朋友俊俊又没有来。”经他一说,其他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是啊,是啊,俊俊已经很久没来了,我们都想他呢!”看得出孩子们对同伴十分关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俊俊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呢?”教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想出了很多办法:打电话、写信、视频通话、发短消息、去俊俊家……最终大家一致希望去俊俊家看望俊俊。俊俊家就在幼儿园所在的小区里,教师同意孩子们去探访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