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思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创设了游戏情境;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滴画方法,教师创编了简短易记的儿歌,这些做法值得肯定。不过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斟酌。
  一、主次目标要分清
  原方案制定了三个目标,其中第二个目标“通过观察颜料的晕染和教师的示范,知道滴画‘花朵’时要找空白处”值得推敲。在我看来,该活动的技能目标重点应放在“幼儿初步掌握滴画的方法上”,而不应放在“知道滴画‘花朵’时要找空白处”上。因为后者可以包含在滴画的方法中。建议整个活动目标可调整为:(1)认识藤黄、大红、钴蓝三种颜料。(2)初步掌握滴画“花朵”的方法。(3)感知颜料在宣纸上晕染的过程,体验玩色的乐趣,喜欢参与玩色游戏。
  二、教学环节要清晰
  原方案环节清晰,层次分明,但在“引导幼儿学习滴画方法”这一小环节中,教师将引导幼儿感知颜料的晕染现象与学习滴画方法混在一起了,影响了幼儿的理解。建议将这一环节调整为:(1)介绍作画材料。(2)引导幼儿了解颜料在宣纸上的晕染现象。(3)引导幼儿学习滴画方法。这样有序进行,各个击破,幼儿学起来就会明确、轻松,教学目标也易于实现。
  三、教学过程要有趣
  在“引导幼儿学习滴画方法”这一环节里,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幼儿观察颜料在宣纸上晕染的过程。教师的提问是:“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花怎么了?”这种提问很笼统,幼儿难以回答。于是教师只好直接告诉幼儿:“哇,宣纸会变魔术,把一滴颜料变成了又大又圆的小花了。”假如教师改变引导方法,如:“你们仔细看看,当颜颜料宝宝滴在宣纸上时,宣纸是怎么让颜料宝宝变魔术的?”幼儿一定会回答“变大了”“化开了”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将颜料在宣纸上的晕染过程表现出来:“现在你们就是老师手中的颜料宝宝,老师轻轻捏一下,你们就轻轻滴到宣纸上变魔术,看谁最会变。”以加深幼儿对颜料在宣纸上晕染过程的感知。此外,教师是直接以儿歌的形式将滴画方法和步骤告诉幼儿的,而不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主动获得的。建议先让幼儿看看、说说教师是怎么滴画的,也可让个别幼儿演示,待幼儿初步了解后,教师再用儿歌归纳,最后让幼儿运用儿歌来指导自己实际操作。这样做才能使幼儿学得主动、积极、有效。
  关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李海霞
  原方案考虑到了知识、技能与情感三维目标,操作性也较强,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此要在15~20分钟的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既认识三原色,又掌握滴画方法,学习容量较大,重难点难以突出,目标很难实现。建议突出某一方面目标进行设计,或将其分成几个教学活动。
  原方案创设了几个游戏情境,但这种情境前后没有联系,怎能让小班幼儿进入情境,又怎能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呢?建议在设计活动时以相关情境贯穿始终,以激发小班幼儿的活动兴趣。
  不可忽略的细节
  胡蓉
  首先,教师提供给幼儿作画的宣纸不宜过大,要便于幼儿操作;宣纸的数量应充足。以满足幼儿多次尝试的需要。其次,教师应准备一些废报纸等材料铺在桌上,以便幼儿大胆作画。此外,小班幼儿不太会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所以可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份作画材料。建议教师在幼儿作画时播放一些轻柔愉快的背景音乐,以更好地激发幼儿投入到创作活动中。
其他文献
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南京市“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项目”,赴英国约克大学接受了为期两周的科学教育培训。在一系列的培训和参观、交流活动中,我们对英国的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英国人历来非常重视科学教育,他们在1989年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将科学与英语、数学一起列为核心学科。英国的科学教育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强调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统一,倡导探究式的科学学习。在培训过程中,
一、学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  纲要规定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  主要举措  ·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文件。  ·以县为单位实施两期“学前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八个重大项目,支持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  ·组织15个省开展18项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近年每年举办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实施成效  2014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5%,
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团队专业水平的高低。因此。幼儿园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幼儿园教9币的培训工作更是受到了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幼儿园的重视,为了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和幼儿园纷纷在制度、形式、方法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近年来我们也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深深体会到落到实处的培训才是有效的。    一、将培训内
一、缘起  幼儿园的大门口有一座“花果山”,那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的一块户外游戏场地。到了大班,孩子们尝试进行新游戏的探索。几个孩子注意到“花果山”上有山有树,产生了在山顶建造“树屋”的想法,并做了大胆的建构尝试。游戏的成功引发了更多孩子的兴趣。同时,在这段经历中,孩子们积累了不少游戏经验。一方面,他们对建构材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充分探索了园内各种常见的低结构游戏材料;另一方面,他们对空间建构作了一定
正如皮亚杰的研究所证实的,人类的大脑生来就能感知模式,寻找看似无关信息之间的相似之处,并把它们整合成一个整体。事实上,儿童在婴儿期就己经开始感知模式,最初是感知空间上的模式,如房间里有规律摆放的家具、摇篮上方有规律悬挂的铃铛等,也能感知一些习惯性的动作,如“推开门—妈妈走进来—喂宝宝”等。可以说,儿童在早期就已经表现出把部分要素与整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分析的倾向。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看,没有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状况”不断——幼儿园教师虐童,幼儿园组织所谓的“幼儿集体婚礼”,园长为争抢生源丧心病狂地投毒毒杀幼儿,等等,一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幼儿园的信任危机。前不久,媒体又曝光,陕西省西安市、吉林省吉林市、湖北省宜昌市等地幼儿园长期给幼儿集体服用处方药“病毒灵”,更激起了社会公众的愤怒,舆论也为之哗然,媒体惊呼幼儿园已沦为了“药儿园”。儿童的健康安全不仅是千千万
杜威教育哲学视阈中的“以儿童为本”   杜威强调教育要注重儿童的天性,要遵循儿童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表达着对儿童的关注和关怀。   1.“以儿童为本”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在杜威看来,天性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能,它是儿童成长的根基,对儿童采取的一切教育都应该以此为基础。尊重儿童的天性意味着对儿童天性的正确认知,即天性是以一种潜在的、隐蔽的方式存在于儿童的内在,并会在儿童的
早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成为提升质量的核心关切。“计划”不仅强调各地要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学前教育教研队伍,而且强调每个区县要根据幼儿园布局划定责任区,落实教研指导责任人,加强对幼儿园的业务指导。  作为区县范围内负责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教研员必须成为幼教前沿的领跑者、青年教师的指导者、研学氛围的推动者。教研员既要成为接地气的研究者,也要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成为
案例中的教师关注和珍视孩子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能够沿着孩子的兴趣,将生活与课程相融合,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我觉得有待改进的是,孩子们在正式投入木屋改造工程之前的讨论不够充分和深入。孩子说要分工,教师觉得这正好符合自己的设想,于是马上让孩子讨论怎么分,然后就让孩子分头去工作了。所以,不同小组的孩子都不太了解和关心其他组在做什么,大家各管各的,只分工,不合作。  如果是我,面对这一教育资源,我会这样组织孩
幼儿园延迟开学期间教育工作提示   一、做心中有孩子的教师  明确当前教育工作开展的场合主要是家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更多通过亲子陪伴来达成。因此,不主张教师开展面向全体幼儿的网络教学,将工作重心放在高质量的家长工作上。  (一)充分的家园沟通  1.有计划地分别与每个家庭进行适当方式的沟通,了解近期幼儿在家庭中的身心状况、行为表现等,尤其关注和关怀父母无法陪伴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家庭中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