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冠长尾雉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1983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外观察结合无线电遥测研究表明,河南董寨鸟类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在非繁殖期倾向于集群活动。雄性集群、雌性集群和两性混合集群是其常见的3种集群方式,但以单性集群为主,并且性别隔离现象明显.繁殖期观察到亚成体仍集群活动,但发现成体也有集群行为,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繁殖的需要.观察期内平均群体大小为(3.87±2.24)只,而雄群、雌群和混合群平均群体大小依次为(2.54±0.31),(3.81±0.40)和(6.42±1.25)只,三者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群体
其他文献
在Britton-Robinson(pH8.80)-0.02mol*L-1 KCl底液中,洛美沙星(Lomefloxacin,简称LMF)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峰电位Ep=-1.40V (vs.Ag/AgCl),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吸
对我国分布的46种卷柏属植物700多个孢子叶穗上孢子囊排布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将孢子囊的排布情况分为4种类型和8种亚型.与前人所做工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在同种卷柏之间
对一种新的配合物99mTc(Ⅰ)(NO)-替曲膦(tetrofosmin)的标记制备条件、脂水分配系数、稳定性、血浆蛋白结合及其生物分布性能进行了研究.所制得的配合物放化纯度大于90%,为脂溶
合成了4个手性Schiff碱,探讨了它们与亚磷酸酯的不对称加成,立体选择性对加成反应的影响为:Me<Et<n-Pr<i-Pr,即R的体积效应与立体选择性相一致.合成并分离出了8个新手性(+)或
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短程力步长在星系中的分子云和恒星的演化中的作用做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短程力步长的不同选取对于分子云和恒星的演化基本没有影响.
爱因斯坦和玻尔关于量子力学诠释的争论中提出了粒子具有纠缠性问题[1].虽然由于局域性方面存在问题,爱因斯坦的观点没有被广泛接受.但粒子的纠缠性已经在光子的隐形传态实验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研究了雌、雄小鼠(昆明种)7种组织的酯酶(Est)同工酶的变异,环磷酰胺(CTX)对各组织Est同工酶的影响,以及寿胎丸(FPP)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 1)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