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工笔花鸟画作品呈现出新颖的题材,精良的制作,巧妙的构思和多样的风格,在绘画语言表达形式上进行着新的探索与拓展,从而丰富了工笔花鸟画形式语言,在发展上具有更广阔自由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花鸟画;形式;特征
一、当代花鸟画形式语言
(一)当代花鸟画题材多样化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题材表现上大多局限于珍禽鸟兽与花鸟草虫等范围,因此制约了当代画家们的创作思路。随着时代背景、审美标准、创作主体在发生变化,现代工笔花鸟画在选取题材上的范围更加广泛,种类多样化,体现了时代性与活性,其中小部分在题材上选用传统富贵疏野,但传统的寓意和比兴手法在现代花鸟画中已不再受到重视。传统题材中牡丹被喻为“花之于牡丹,必使之富贵”当代画家对前人已经表现过的题材,采用换角度巧立意改变形式的方法,使得传统题材勃发新意。现代画家大多生活于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在摆脱了传统绘画思想中比兴寓意的束缚后,画家的视野更加开阔,凡是能够抒发情感表情达意,适用绘之于画都可以被用作为创作的题材。
(二)当代花鸟画构图新变化
传统宋画花鸟画的构图在经过历史沉淀形成固有的一套法则,其讲究布局的虚实对比,画面上注重“起、承、转、合”,并强调“空白”与“势”上的处理,经营画面构图运用特有的“散点透视法”,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与之相比当代工笔花鸟画则在为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上,追求视觉效果。构图特点为盈满、大、方,化简为繁,强调“主观”因素所起到的作用,由此促使当代画家们进入一个新的创造空间。当代画家在延续应用散点透视法的同时,更多的是物象间比例与透视关系及焦点透视的运用,使绘画构图在空间处理上更为灵动多变化。然而随着这些当代构图理念在打破传统构图观念样式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其中一些作品过于讲究形式构图,注重纯形式上的表现,而这种注重形式的表现最终导致与内容的分离,使作品显得过于空洞与单薄。
(三)当代花鸟画造型多样性
传统“骨法用笔”以线造型是两宋绘画造型特点之一。以线造型不仅能正确反映形体线的透视关系,并且其变化也具造型的表现力、独特的审美价值。然而随着当代画家对自然疏远,造型概念化,逐渐在现代作品中淡化了用线的表现力,线也只是起到了一个轮廓界定的作用。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影响下,当代工笔画家考虑的不再是单纯用线的构成与完全独立的线,而是将传统工笔画的线与西画中的面相互结合成一体,把传统线条融入到西画体积塑造当中,让作品即不失中国画东方以线造型的审美特质,又能具有西画的写实功效。宋画作品给人的是一种真实感,在于对细节真实的追求。宋画的写实性不是像照片一样的再现,它是一种对于自然的理解与感悟上的记录,是画家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及其生活感受表达所描绘物象的神韵。
(四)当代花鸟画新色彩观念
宋画的雅致色调直至今日仍被无数崇拜者所吸引。朝代的交替,风格的转变,工笔花鸟画色彩问题是复杂的。其涉及到传统哲学、绘画思想的变迁、绘画材料以及工笔花鸟画自身的特点。现代花鸟画在色彩上既吸收借鉴宋画设色,又具鲜明的时代特色。当代花鸟画家极其注重色彩在构思所起的作用。试图在传统设色规律上,避免色彩的单一和程式化。画家突破传统“随类赋彩”绘画原则,选择性的吸收西方绘画在处理色彩上语言的表现,设色注重主观性,不再是局限于物象色彩的真实性,而是根据画家主观感受来设置画面色彩,可以将物象色彩夸张化、感情化。
(五)当代花鸟画材料技法呈多元化
与宋画相比现代花鸟画家在创作上减弱了文人画的特征,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每一次更新都伴随着绘画思想与技法上的变革,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导致了绘画技法与材料的改变。媒介与材质方面的扩大,进而增强了画家对绘画新材与料技法中潜在美质的探索研究,从而打破原有相对单一、视觉语言相对贫弱的传统表现手法状况。传统绘画方法通过勾、填、染色、而成,而现代花鸟画家则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探索出如揉皱纸法、积色积水法、撞水撞色法、擦洗法和撒盐等多种多样的画面表现方式与处理方法。这些技法和特殊效果在画面上被综合运用,是现代花鸟画家相对于传统绘画技法上的重要创新。在材料的使用上宋画主要使用表面纹理细腻轻巧的熟绢与熟宣,其颜色处理方式是不能进行反复制作与渲染的。现代花鸟画家除了延续绢和宣纸的使用外,各种不同质地的纸张广泛应用,这些纸张由于渗水效果与质地不同,颜料在创作时画面上会产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肌理作为补充与弥补笔墨无法表现的视觉效果而产生。这是现代工笔花鸟画创新之处,处理得当有利于画家在创作观念和技法上的突破,从而可以进一步丰富绘画作品的精神意蕴。
二、结语
现代工笔花鸟画家由于在绘画创作增加了一些制作手法,因此在使用传统毛笔以外,还添加运用了喷枪、拓印、撒色粉等工具,使画面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然而,新事物产生与发展都具有双重意义,如果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过于迷恋各种材料技法制作的肌理效果,会带来一些弊端,必定会弱化传统笔墨的表现性与其独有的气韵精神。
【参考文献】
[1]傅小英.当代中国花鸟画发展趋向的构想[J].景德镇陶瓷,1998(04)
[2]张泠.五代宋元花鸟名画[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3]郑名川,卢辅圣.中国画历代名家技法图典:花鸟编(上中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4]盛天晔.历代经典绘画解析:宋代花鸟[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
关键词:花鸟画;形式;特征
一、当代花鸟画形式语言
(一)当代花鸟画题材多样化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题材表现上大多局限于珍禽鸟兽与花鸟草虫等范围,因此制约了当代画家们的创作思路。随着时代背景、审美标准、创作主体在发生变化,现代工笔花鸟画在选取题材上的范围更加广泛,种类多样化,体现了时代性与活性,其中小部分在题材上选用传统富贵疏野,但传统的寓意和比兴手法在现代花鸟画中已不再受到重视。传统题材中牡丹被喻为“花之于牡丹,必使之富贵”当代画家对前人已经表现过的题材,采用换角度巧立意改变形式的方法,使得传统题材勃发新意。现代画家大多生活于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在摆脱了传统绘画思想中比兴寓意的束缚后,画家的视野更加开阔,凡是能够抒发情感表情达意,适用绘之于画都可以被用作为创作的题材。
(二)当代花鸟画构图新变化
传统宋画花鸟画的构图在经过历史沉淀形成固有的一套法则,其讲究布局的虚实对比,画面上注重“起、承、转、合”,并强调“空白”与“势”上的处理,经营画面构图运用特有的“散点透视法”,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与之相比当代工笔花鸟画则在为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上,追求视觉效果。构图特点为盈满、大、方,化简为繁,强调“主观”因素所起到的作用,由此促使当代画家们进入一个新的创造空间。当代画家在延续应用散点透视法的同时,更多的是物象间比例与透视关系及焦点透视的运用,使绘画构图在空间处理上更为灵动多变化。然而随着这些当代构图理念在打破传统构图观念样式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其中一些作品过于讲究形式构图,注重纯形式上的表现,而这种注重形式的表现最终导致与内容的分离,使作品显得过于空洞与单薄。
(三)当代花鸟画造型多样性
传统“骨法用笔”以线造型是两宋绘画造型特点之一。以线造型不仅能正确反映形体线的透视关系,并且其变化也具造型的表现力、独特的审美价值。然而随着当代画家对自然疏远,造型概念化,逐渐在现代作品中淡化了用线的表现力,线也只是起到了一个轮廓界定的作用。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影响下,当代工笔画家考虑的不再是单纯用线的构成与完全独立的线,而是将传统工笔画的线与西画中的面相互结合成一体,把传统线条融入到西画体积塑造当中,让作品即不失中国画东方以线造型的审美特质,又能具有西画的写实功效。宋画作品给人的是一种真实感,在于对细节真实的追求。宋画的写实性不是像照片一样的再现,它是一种对于自然的理解与感悟上的记录,是画家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及其生活感受表达所描绘物象的神韵。
(四)当代花鸟画新色彩观念
宋画的雅致色调直至今日仍被无数崇拜者所吸引。朝代的交替,风格的转变,工笔花鸟画色彩问题是复杂的。其涉及到传统哲学、绘画思想的变迁、绘画材料以及工笔花鸟画自身的特点。现代花鸟画在色彩上既吸收借鉴宋画设色,又具鲜明的时代特色。当代花鸟画家极其注重色彩在构思所起的作用。试图在传统设色规律上,避免色彩的单一和程式化。画家突破传统“随类赋彩”绘画原则,选择性的吸收西方绘画在处理色彩上语言的表现,设色注重主观性,不再是局限于物象色彩的真实性,而是根据画家主观感受来设置画面色彩,可以将物象色彩夸张化、感情化。
(五)当代花鸟画材料技法呈多元化
与宋画相比现代花鸟画家在创作上减弱了文人画的特征,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每一次更新都伴随着绘画思想与技法上的变革,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导致了绘画技法与材料的改变。媒介与材质方面的扩大,进而增强了画家对绘画新材与料技法中潜在美质的探索研究,从而打破原有相对单一、视觉语言相对贫弱的传统表现手法状况。传统绘画方法通过勾、填、染色、而成,而现代花鸟画家则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探索出如揉皱纸法、积色积水法、撞水撞色法、擦洗法和撒盐等多种多样的画面表现方式与处理方法。这些技法和特殊效果在画面上被综合运用,是现代花鸟画家相对于传统绘画技法上的重要创新。在材料的使用上宋画主要使用表面纹理细腻轻巧的熟绢与熟宣,其颜色处理方式是不能进行反复制作与渲染的。现代花鸟画家除了延续绢和宣纸的使用外,各种不同质地的纸张广泛应用,这些纸张由于渗水效果与质地不同,颜料在创作时画面上会产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肌理作为补充与弥补笔墨无法表现的视觉效果而产生。这是现代工笔花鸟画创新之处,处理得当有利于画家在创作观念和技法上的突破,从而可以进一步丰富绘画作品的精神意蕴。
二、结语
现代工笔花鸟画家由于在绘画创作增加了一些制作手法,因此在使用传统毛笔以外,还添加运用了喷枪、拓印、撒色粉等工具,使画面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然而,新事物产生与发展都具有双重意义,如果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过于迷恋各种材料技法制作的肌理效果,会带来一些弊端,必定会弱化传统笔墨的表现性与其独有的气韵精神。
【参考文献】
[1]傅小英.当代中国花鸟画发展趋向的构想[J].景德镇陶瓷,1998(04)
[2]张泠.五代宋元花鸟名画[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3]郑名川,卢辅圣.中国画历代名家技法图典:花鸟编(上中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4]盛天晔.历代经典绘画解析:宋代花鸟[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