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辨 感性叙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xiaonv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思辨与感性叙说是高考考场作文获取高分的重要法宝,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老师和学生都应该予以特别的关注,并落实到实处。
  一、理性思辨,逻辑清晰
  理性思辨指的是用理性思维的方式思考与辨析《逻辑清晰是核心要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于理性思维的阐释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这里的崇尚真知、逻辑清晰、尊重事实和证据恰好便是我们在考试中写作议论类作文所特别要注意的方面。
  1.标题展示思想
  崇尚真知要求我们作文的立意要充满正能量。目前语文考试的作文大多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同样的材料,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立意角度,选好立意的角度,是作文获取高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立意,其落脚点其实就是作文的标题。因此,考场作文必须用心拟写好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标题,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思想(文章的中心)。
  比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工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考生须通过两三个关键词形成自己对中国的整体印象;关键词使用要求“形成有机的关联”,考生可以正向搭建,也可以逆向勾连,还可以是主题式关联,构成有新意、有创造性的组合。审题立意的关键点是,作文标题要具有正面价值,能给人鼓舞与力量。《便利中国,高效中国》《创新科技点亮美丽中国》《科技之光,照耀九州》《科技中国,大美中华》《雅俗共享,幸福中国》《中国是互惠型国家》《共享合作,成就大美中国》《中华文化,绚丽如花》《且歌且舞,幸福中国》《美哉,中国》《崛起的大国,开放的心态》,以上作文标题不仅立意符合题意,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而且充满正能量,获取作文高分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2.分论点明晰结构
  邏辑清晰在考场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拟写好分论点(当然并非指非常工整的分论点,而是指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规范的议论文已经过时,甚至有谈规范议论文就色变的现象。其实,写好规范化议论文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基础。将规范的议论文稍加变化,就会变成议论性散文(随笔)。况且,规范的议论文在考场中同样能获取高分。
  下面这篇作文在2017年高考湖北卷的评分中就获取了高分:
  中国是共享互惠型国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近年来,其“共享互惠”的特征愈发明显。“一带一路”战略使中国经济发展在全球得以共享:“共享单车”所折射出的“共享文化”更是直截了当体现了“共享互惠”:“移动支付”使科技的发展惠及个人,更是体现了“共同富裕”理念。因此,我所认识的中国,是一个共享互惠型国家。
  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使经济的高速发展惠及全球。
  中国正风行的“共享单车”产业,使经济的发展惠及社会。
  中国已基本普及的“移动支付”手段,使经济的发展惠及个人生活。
  从建国之初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到坚持贯彻的“共同富裕”的精神,再到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及如今的“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移动支付”,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坚持走的,一直是和平发展之路,共同发展之路,“共享互惠”之路!
  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文。从结构上看,三个不太工整的分论点,将文章内容区分得层次分明;从观点上看,三个分论点是对作文标题的具体展开(围绕“互惠”阐释:全球、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说服力强)。当然,这篇作文不是传统意义上只有五个段落的规范化议论文,它有九个段落,由此使规范议论文改变了面孔,给人以新颖的感受,自然便获取了评卷者的好感。
  3.议论体现深刻
  尊重事实和证据所对应的,是指在考场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引述的事实材料(证据)要真实可信,而对事实材料(证据)进行分析评价时,要体现出自己思想的深刻。现在学生们的考场作文,通病是较为注重对事实材料的叙述而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评价。因此,平时要特别注意强化对事实材料(证据)的分析与评价(议论)的训练。
  比如这篇2017年高考语文广东卷优秀作文(段落):
  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正是物联网正式走进大众生活的时代标志。通过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扫描单车身上的二维码即可解锁,开始骑行。这一极具便利性和灵活性的创新出行方式得益于先进的科技。而研发者坦言,从设想的萌生到梦想的实现总共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可见,中国年轻一代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实力的交融已经到了十分高效的水平,我们早已走出王开岭口中那个“用强大的智商、逻辑和麻木,将现实给无理地合理化”的悲剧。创新成为了开拓者的血液,科技成为了开拓者的利器。创新科技产物引领了资源共享化的新潮流,同时也激活了大众绿色出行的环保意识。正所谓仓原实而精神富,物质水平的提高带动了生活观念对于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侧重,因此绿色出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大众中的普遍认可才助推了创新科技产物——共享单车的成功。(2017年高考语文广东卷优秀作文《创新科技点亮美丽中国》)
  在这个段落中,“得益于先进的科技”是具体分析共享单车取得成功的技术原因:“引领了资源共享化的新潮流,同时也激活了大众绿色出行的环保意识”则是评价共享单车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说理又深了一层,而“绿色出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大众中的普遍认可才助推了创新科技产物”看似回到了议论的原点(技术原因),但其概念由“共享单车”而至“科技产物”,由个别而到一般,议论由此便具备了哲理的意味,视野更开阔,思想便更显深刻。   二、感性叙说,语言出彩
  感性叙说指的是用蕴含丰富感情的语言叙述与评说(语言有文采是重要标志)。高考考场作文如果选择写叙述类的作文,以情动人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是写议论类的作文,在叙述事实材料的时候,同样也要做到感性叙说。具体来说,以下三个方面尤为重要:
  1.语调别具韵味
  语调是指作文中叙说语句的腔调。叙述类作文的语调宜亲切一些,而议论类作文的语调则宜多一些激昂。
  (1)叙述类作文语调亲切
  这里的语调亲切要求叙述者做到真挚恳切,同时还要求叙述者在叙说的过程中,让读者感到亲切。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叙说中多用一些修辞手法,增加形象性。比如下面这个段落:
  我记得你过去的样子。那是蜿蜒万里的长城,它像是你的伤疤,是一个勇士最光荣的徽章,它诉说着你千百年走来时的坚强。孟姜女哭长城,那是你柔情似水的一面,夫妻情深,枝同连理,割不断是血脉,是亲情。烽火台上的烟,那是你刚强的一面,烽烟起、战鼓擂,你的儿女继承了你那永不屈服的性格与笔直的脊梁,战于那春风不入,百草不生之地。是你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想存续,就绝不能认输;是你教导我们,无论所对是荣是辱,中国人绝不能跪下。一次又一次破碎,一次又一次重建,像你的人民,倒下了又站起来;像你的国家,衰落又复兴。(201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满分作文《容貌》)
  在这个段落里,“我”“你”“它”“我们”等叙述人称的变化,形成了一种娓娓动人的叙说腔调,让人觉得亲切温暖:“它像是你的伤疤,是一个勇士最光荣的徽章”是比喻,让人沉浸于深思:“一次又一次破碎,一次又一次重建”是重复,舒缓的节奏让人回味。整个段落的叙说腔调亲切婉转,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
  (2)议论类作文语调激昂
  这里的语调激昂要求写作者在写作时,要满怀激情,在叙说的语句间洋溢出一种激动高昂的情绪,并且尽量展示出一种思辨的色彩。比如下面这个段落:
  这里是一个正在生态化的国度。不能否认,高速的经济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困扰,无休止的空气污染如最痛心的顽疾滋生在无数土地上,这是所有人不愿提及而又不得不面对的大麻烦。当一座城市一年当中有一半时间都笼罩在中度乃至重度污染中时,它带给人们的已经远不止生活的不便,其实是健康的威胁。但是,无边的雾霾也许能一时迷蒙人们的双眼,也许会一时刺伤人们的咽喉,可雪亮的双眼终会澈澄,沙哑的咽喉也终会发声。我们的心同样看得清晰,从政府的强力整治,到每个人有意识的节能减排,都表露着我们的决心。伦敦的天空也曾烟雾重重,东京的街头也曾污浊横流,我们相信祖国会齐心协力,这里终将成为生态化的家园。(201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高分作文《遇见最美的中国》)
  “不能否认”,语速急促,营造的是紧张感:“当一座城市一年当中有一半时间都笼罩在中度乃至重度污染中時”,长长的状语限定,张扬的是激情:“但是,无边的雾霾也许能一时迷蒙人们的双眼”,忽然的转折,一个停顿,将激昂的情绪紧绷:“这里终将成为生态化的家园”,坚定的判断,语音上扬,掷地有声,在充满着无限的期许里,激动高昂。
  2.“引用”画龙点睛
  “引用”是最好的理论材料。写议论类作文,“引用”不可或缺,因为它本身就是论证证据:写叙述类作文,“引用”同样能达到升华主旨的效果。不过,“引用”也不宜过多,能起到画龙点睛效果者最佳。比如下面这个段落:
  而脱离了中国国内,放眼世界,中国也正宣扬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精神。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正是如此。如今的中国,不再是近代史中那个受辱挨打的弱者,而是正在恢复他的昔日荣光的东方巨人。但即使如此,我们也没有要做世界霸主的自私心态,而是力求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带动我们的邻邦,甚至是亚洲大陆一起发展。这其中必定少不了相互合作与共享资源,但是我们不吝啬自己拥有的丰富资源,也愿意接受友国的帮助,这正体现出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友好谦逊及儒家的贤者风度,真正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愿景。“一带一路”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共享合作,旨在让别国也感受到中国的友好,而来华留学生关注到了“一带一路”正好是最好的证明。中国之美在共同发展中体现出来。(201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满分作文《共享合作,成就大美中国》)
  这个段落的作文,与本篇文章里所引述的其它作文一样,都是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工卷的满分高分作文。稍加留意,我们便会发现这个段落其实只有一处“引用”,它是“达则兼济天下”。“达”,比喻的是中国现实的发展状况:“兼济天下”,指的是“一带一路”带给相关国家的红利(辐射效果》,既形象贴切,又升华了文章的主旨,真可谓是画龙点睛了。
  3.句式灵活多变
  “句式灵活”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语言有‘文采’”中的具体要求。句式不仅包括长短句,对偶、排比句亦可当做一种特定的写作句式。
  (1)妙用对偶、排比句,增强感染力
  工整严格的对偶、排比句出现在考场作文,用得不好,有时候会让评卷者反感。但如果变化着用(妙用),则会在感性叙说的过程中,让语言出彩。比如下面这个段落:
  我知道你现在的样子。你踏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起来,书写了一个国家的长度;你站在时代的横截面上,又拓展着你的宽度。“一带一路”向四周展开,那是你的宽广胸襟,那是你的宏伟臂膀。你告诉我们,一个民族不仅学会拥抱自己,更应学会心怀天下。一个国家不仅有绵长历史,更要能在当下迈出步伐。有着灿烂文化却不固步自封,有着先进技术却不断创新,有着快速发展的经济却不忘携手共进,合作共赢,你展现给世界以惯有的友善,还有不一样的“和平崛起”。(201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满分作文《容貌》)
  “你踏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起来,书写了一个国家的长度称站在时代的横截面上,又拓展着你的宽度”是一个不太规范的对偶句,“古老”与“时代”拉近了时空,“长度”与“宽度”概括了全部,句子的字里行间所飘逸的舒缓的节奏,感动人心。“有着灿烂文化却不固步自封,有着先进技术却不断创新,有着快速发展的经济却不忘携手共进”是一个不太工整的排比句,句子内容的层层推进,营造的情绪逐步高昂,能充分地感染读者。
  (2)长短句交错,增强表现力
  做到“文句有表现力”,考场作文的语言自然便会出彩了。长句、短句交错使用,是使作文达到“文句有表现力”境界的具体方法。比如下面这个段落:
  这还仅是小小一隅,梁实秋先生在其著作《雅舍谈吃》谈其作为一个食客,回忆幼年的美味与中年时到各大酒楼品尝到的盛宴无一不令读者馋虫蠢蠢欲动。
  老北京的豆汁儿,核桃酪,核桃腰,窝窝头……这些寻常百姓家所食之物彰显着生活的疾苦与“苦中作乐”品尝美味的安宁幸福。东兴楼的爆炒猪肚儿,全聚德的全鸭宴,玉华台的狮子头与灌汤……体现了食客以“吃”为欢的真性情。(201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高分作文《千里莼羹,末下盐豉》)
  “老北京的豆汁儿,核桃酪,核桃腰,窝窝头……”这里三个字的词语连用,像小小的珠子落在玉盘,清脆悦耳:“东兴楼的爆炒猪肚儿,全聚德的全鸭宴,玉华台的狮子头与灌汤”,这里九个字、七个字、十个字的长句连用,像大大的珠子落在玉盘,浑厚宏亮。这种长短句在一个段落里的交错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营造出了诗意境界,是感性叙说的最佳表现形式。
其他文献
优秀的教育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思维发展的环境,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之上,巧妙的问题设置是思维的发动机,它能驱动思维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能让思维跨越习惯的雷池。那么语文课堂问题设置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笔者谈些体会,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基于学情,问题设置驱动课堂生发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有一个民主、自由、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是让思维得以点燃的客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学习论的研究表明,掌握学习的过程甚至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学习过程是学习方法、学习程序、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整合的过程。和学习结果相比,学习过程的“弹性”较强,它往往比一个学习结果具有更为广泛的实用性。学习结果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得以运用,而
教师出于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设立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问答的活动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合理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而对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和创新路径的研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优化方法  1.提问方式的优化  斟酌课堂提问策略,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进行课堂提问环节,能提高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掌握能力,激发学生思考意识,活跃课
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的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老师们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和灵性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匮乏与想象的扼杀,使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面目可憎,以致我们很少看见充满个性、有灵气的佳作,思维僵化、形式呆板、内容贫乏的现象屡见不鲜。“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如何张扬个性,不断创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笔者以为不
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正如伽达默尔所说:“艺术文本是一种开放性的结构,因此对艺术文本的理解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永无止境。”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自身的思想方法挖掘出具有个性特色的主题解读和意义挖掘。但是多元化阅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主观喜好,随心所欲地编改理解,这样对文章的内涵解读以及原始的文本价值是极大的偏颇和误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多元化理念以来,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是中学生诗歌鉴赏与诗歌创作的引路人。虽说最终学生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但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  一、一枝一叶总关情:“意象”  “意象”这个词很早就出现在诗论中。简而言之,意象就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
113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有价值的道德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借助语文课中古典文学文本的学习,以充分的理性精神审视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并将之置于世界的大文化背景之下来进行考察,寻求传统伦理文化与现代伦理文化的结合点,借以培养现代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课堂需要
高考语文复习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知识要点多,提质增效慢。如何突破教学瓶颈,提高高考语文复习效率,一直都是语文老师十分关心的话题。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精练优评的策略  语文复习资料浩如烟海,我们无法篇篇涉猎,题题训练。只有把精选的每一篇训练材料都当作课文进行精心训练,充分发挥材料这个“例子”的作用。比如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时把主要精力放在研读文章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概括段落内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对小说阅读特别青睐,尤其是全国新课标卷,每年都考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所以高中阅读教学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十分重视。但是,教师往往从应试的角度出发进行程式化教学,造成学生阅读思维打不开,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往往会单一化,甚至走向反面。笔者试以欧·亨利的小说《二十年后》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为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多元化解读。  最近,在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国培班”的微格
2016年3月10-12日,浙江省郭吉成名师网络工作室在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举行第四次集中学习与研讨活动,绍兴市鲁迅高级中学陈爱娟老师开设示范作文教学《说出你的道理来——学会分析论据的实践》,台州中学洪方煜老师撰文《写作教学:呼唤理性的回归》,引发我对于高中作文教学存在误区与对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改革途径的几点思考,笔者从这堂高考作文指导课谈起,对在作文教学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