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法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741852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经导管腔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脾动脉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0年9月我院9例脾动脉瘤患者,其中真性动脉瘤7例,假性动脉瘤2例。5例瘤体位于脾动脉中段,3例位于近段,1例接近脾门。所有患者均经CTA和(或)MRA确诊。其中6例真性动脉瘤采用经导管弹簧圈依次栓塞载瘤动脉远端、瘤腔和载瘤动脉近端;余3例栓塞载瘤动脉远端和近端。术后随访6-24个月,依据CT增强/CTA及术后临床表现评估栓塞疗效。结果:9例脾动脉瘤栓塞均获得成功,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有轻度脾梗死(面积约10%);另1例患者术后12个月因肝癌恶化死亡。8例存活患者CT复查示瘤腔及脾动脉未再通,栓塞良好。结论:经导管弹簧圈栓塞瘤腔及载瘤动脉远近端治疗脾动脉瘤安全可行且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的课程理论或课程模式被大量引进,为我国幼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过分强调"引进"的课程改革观,过分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人本主义
目的探讨首发症状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SAH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SAH患者137例,A组66例首发症状均不典型,B组71例首发症状为典型SAH三主征。
为研究选择体的构型对双选择体固定相手性识别的影响,以(1S,2S)-(-)-二苯基乙二胺及L-(-)-二苯甲酰酒石酸为手性源,合成了一种新的双选择体固定相,并用不同结构的手性样品测
目的探讨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诊治情况。结果 45例患者主要病因依次为:外伤18例占40%(包括颅脑及眼眶),血管性9例占20%,代
随着社会信息化改革发展的不断进步,对于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内部控制要求逐渐提高。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控制关键点包括对网络设备、主机终端和数据库系统的执行操作
以广州二手交易的596个高层楼盘、3703个交易样本为研究基础,采用特征价格法测度了影响广州市住宅价格的主要因素,它们分别是与商业中心的距离、与山江公园的距离、与地铁的
针对生物降解聚酯研究现状,概括提出了生物降解聚酯发展过程中的3个主要问题;系统论述了生物降解聚酯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应用情况。
<正> 我院讲师范能船编写的《中外文学史常识》一书,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系文学史普及性读物,涉及内容广泛,古今中外囊括其中;但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记忆,编写得简明
在C/SiC复合材料板上钻直径和深度不同的盲孔,模拟材料表面下的孔洞缺陷。利用红外热波检测技术对C/SiC缺陷试样盲孔缺陷的孔径和深度做定量检测,并与X射线照相及CT检测结果
通过平板流动腔装置对大鼠成骨细胞施以流体剪应力,研究剪应力作用对成骨细胞中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O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