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三项训练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三项训练 朗读 书写语言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0.10.033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学生不担心没书读了,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可是,农村有些学生学习不主动,其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基础未打好,越来越不会学习。这些学生很诚实,老师叫他读书,他说:“我不会读。”老师叫他写字,有的不会按笔顺写。面对学生这种状况,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两年来,我加强了如下三项训练。
  
  一、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我把对学生朗读训练的要求从全册课文细化到每组课文,从每组课文细化到每篇课文,从每篇课文细化到每段课文,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认真读好每一段课文,循序渐进,学会朗读每篇课文。如,读《草丛的村落》《鸟的天堂》《桂林三水》,用热爱欢快的语调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向往;读《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用难过的语调、悲愤的语调读出对文中主人公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憎恨。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读出句子的语气。比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嘿,我回来了啦,桑娜!”要读出欣喜的语气;“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揍我一顿也好。”要读出忐忑不安的语气;“同志们,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要读出豪迈的语气。此外有悲伤、惊恐、憧憬、向往、感动、自豪、疑惑、感恩等语气。
  当然,朗读训练应当有所侧重,对课文重点段、重点句要细致指导与反复训练。如,朱自清《匆匆》一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用排比句列举了三种事物与日子形成对比,以表面问句形式表达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和思念。朗读“去了、枯了、谢了”三个词,语气要低沉、下降;读“再来、再青、再开,一去不复返”语气要加重、上升;读“呢”字声音延长一点。整个句子放慢语速,读出无奈和惋惜的语气,进入作者创设的那种意境。让学生朗读每一篇课文,就像演一部戏、一部电影,力求身临其境,深有体会。
  朗读训练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有时老师范读、学生试读;有时学生齐读、自读;多让学生站起来有感情地读,老师加以指导。这样持之以恒地进行朗读训练,学生朗读流利、有感情,就能够较好地体会和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
  
  二、加强按笔顺书写的训练,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有部分学生不按笔顺书写汉字。书写有“走之底”的字,如“过、边、这”等,他们不先写“走之底”。书写“民、屋、户、房”,他们先写“口”字,再加竖钩或一撇;书写“辩”字,他们先写中间再写两边;书写“忠”字,他们从下写到上,等等。他们书写汉字不按照笔顺,能画成就不错了。我深知:要把字写好写快,按照笔顺书写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提高识字能力。为了指导与训练学生按笔顺写字,我教学生识字时坚持把每个生字笔顺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按照笔顺书写生字,并把笔顺抄在课文生字格周围,以便他们随时查看。我适时地进行全班或个别检查,使之巩固落实。我平时与学生们共同观察,发现谁写错笔顺,就及时辅导。如,有的学生写“义”,先写撇捺再写点;我就教他先写点再写撇捺,让他反复写几遍再交给我检查。对比较难写的字如“鼎、凹、凸、馅、那、官、丸、垂、巨、乃”等的笔顺,指导学生掌握要领。经过两年多的训练,很多学生提高了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三、加强语文知识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我就让学生平时多积累多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诸如,积累多音字、修改病句、给句子换一个说法、用关联词造句等。我要求每个学生从试卷、练习册或其他资料搜集二三十条病句,学生之间互通有无,扩大搜集的数量。然后我和学生们共同进行修改,教会学生使用修改符号,如改正号、增添号、删除号、对调号等;引导学生们分析病句错在哪里,有针对性进行修改。刚开始时,学生们对病句形成的原因不够理解,不知所以然;修改病句次数多了,学生们渐渐地摸着了门路,懂得了病句形成的病因。例如:1,语文课上,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其病因是词语重复。2,听了这消息,我的心热烈地跳动着。其病因是词语搭配不当。3,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地世界纪录。其病因是词序颠倒位置。4,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其病因前后词语搭配失当。这样修改病句的训练,提高了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朗读、书写、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与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