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伊战争中,一架美军“猛禽”无人机遭遇伊拉克米格战机后按指令与之对抗。但米格首先开炮,猛禽随之中弹坠落。美国无人机由几千英里之外的飞行员遥控操作,行动和反应约有1/4秒甚至更长时间延迟,使其无法避开敌机攻击。这场空战被认为是无人机和传统战斗机之间的第一场近距格斗。
5月27日,在日内瓦开幕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例行会议要求各国宣布冻结“杀人机器人”武器的试验、生产和使用等。“杀人机器人”顿时成为媒体热点。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报告员海因斯在报告书中指出,机器人将有可能由人类远程遥控发展至全自动执行识别敌人、判断敌情和自主杀死敌人的情况,并称这种机器人可能会误伤已丧失战斗意志或能力的伤员和士兵。报告书称,这种机器人使遵守国际人权法和人道法变得困难,而且把是否杀害人类的判断交给机器更是“道义责任的缺失”。
机器人在美伊战争中首度亮相。那时的机器人虽有飞行机器人(无人机)、排雷机器人、搜索机器人等多种形态,但都是由人遥控的战场机器人。以后,美国、英国、以色列、韩国和日本都在积极研发各种类型的智能或半智能战场机器人。
韩国三星集团研发的SGR-1哨兵机器人,被韩国政府部署在三八线附近。SGR-1机器人在侦测到闯入者时会发出警报,后方的机器人管理员将通过机器人盘问闯入者,并决定是否用该机器人的5.5毫米口径机枪将其射杀。韩国联合参谋本部作战处上校崔谨孝认为,机器人可以使韩国军队的战斗力增强2~4倍。
简易爆炸装置(IED)一直是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面临的最大威胁,搜索和清除IED是机器人最受肯定和最常执行的工作。福斯特·米勒公司的“魔爪”机器人就是使用最多的型号。它采用履带式底盘设计,装有机械手,重约52公斤,可以拉动一个人。现已有3000多部交付部队,成功拆除成千上万的IED。许多在拆解炸弹时“殉职”的“魔爪”机器人都在4小时内被修复。
无人机是美国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另一类机器人。飞行员变身为“无人机操作员”,他们不需要到前线送死,只需坐在办公室里操作操纵杆,让无人机对准目标,然后按下按钮将导弹射出。操作员还能够通过无人机上携带的摄录设备清晰地看到目标被摧毁的情况,其过程就像“打了一场电子游戏”。
也许正是基于这类战例,美国等国正在积极研发可以代替士兵的自动杀伤对手的“杀人机器人”——不需要等待远方指令、自主开火的战争机器人。
媒体报道称,美英战舰都安装有Phalanx自动格林机关枪,当导弹来袭时,能自动对导弹开火。以色列正在加沙地区边境部署能够对“入侵者”巴勒斯坦人自动开火的机关枪。这或许就是战场机器人从“按指令杀人”变为“自主杀人”的证据吧。
海因斯在报告书中指出,“机器人大战”给人们带来的远非科技进步的喜悦,而是忧虑。他认为,让机器人自己决定是否杀人,难以保证它们不会滥杀无辜。
5月27日,在日内瓦开幕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例行会议要求各国宣布冻结“杀人机器人”武器的试验、生产和使用等。“杀人机器人”顿时成为媒体热点。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报告员海因斯在报告书中指出,机器人将有可能由人类远程遥控发展至全自动执行识别敌人、判断敌情和自主杀死敌人的情况,并称这种机器人可能会误伤已丧失战斗意志或能力的伤员和士兵。报告书称,这种机器人使遵守国际人权法和人道法变得困难,而且把是否杀害人类的判断交给机器更是“道义责任的缺失”。
机器人在美伊战争中首度亮相。那时的机器人虽有飞行机器人(无人机)、排雷机器人、搜索机器人等多种形态,但都是由人遥控的战场机器人。以后,美国、英国、以色列、韩国和日本都在积极研发各种类型的智能或半智能战场机器人。
韩国三星集团研发的SGR-1哨兵机器人,被韩国政府部署在三八线附近。SGR-1机器人在侦测到闯入者时会发出警报,后方的机器人管理员将通过机器人盘问闯入者,并决定是否用该机器人的5.5毫米口径机枪将其射杀。韩国联合参谋本部作战处上校崔谨孝认为,机器人可以使韩国军队的战斗力增强2~4倍。
简易爆炸装置(IED)一直是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面临的最大威胁,搜索和清除IED是机器人最受肯定和最常执行的工作。福斯特·米勒公司的“魔爪”机器人就是使用最多的型号。它采用履带式底盘设计,装有机械手,重约52公斤,可以拉动一个人。现已有3000多部交付部队,成功拆除成千上万的IED。许多在拆解炸弹时“殉职”的“魔爪”机器人都在4小时内被修复。
无人机是美国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另一类机器人。飞行员变身为“无人机操作员”,他们不需要到前线送死,只需坐在办公室里操作操纵杆,让无人机对准目标,然后按下按钮将导弹射出。操作员还能够通过无人机上携带的摄录设备清晰地看到目标被摧毁的情况,其过程就像“打了一场电子游戏”。
也许正是基于这类战例,美国等国正在积极研发可以代替士兵的自动杀伤对手的“杀人机器人”——不需要等待远方指令、自主开火的战争机器人。
媒体报道称,美英战舰都安装有Phalanx自动格林机关枪,当导弹来袭时,能自动对导弹开火。以色列正在加沙地区边境部署能够对“入侵者”巴勒斯坦人自动开火的机关枪。这或许就是战场机器人从“按指令杀人”变为“自主杀人”的证据吧。
海因斯在报告书中指出,“机器人大战”给人们带来的远非科技进步的喜悦,而是忧虑。他认为,让机器人自己决定是否杀人,难以保证它们不会滥杀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