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转向“我们”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大多数领导者来说,真正的成长源于炼狱般严酷的考验
  高超的工作技能、先进的管理理念、精准的信息传达,以及明智的策略选择——所有这些特点,在我们的老板、下属和同事身上都屡见不鲜。要成为一名好的领导,光有技能和理念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到底还需要些什么呢?
  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对领导力发展进行了详尽而透彻的研究,并最终写出了以125位全球顶尖领导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的研究报告。这125位领导者皆因其事业成就、工作效率及高尚品格而闻名于世。
  成功的领导者会把逆境看作吸取经验教训、帮助自己成长的宝贵经历,并从中学会怎样体恤和锻炼同事及下属
  他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波折,同时还克服了众多个人困难。这些波折和困难使他们认识到,领导力的培养并不一定要求事业上的成功,领导力的精髓也并不在于他人的服从。只有在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将组织成员紧密地团结起来,并通过授权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领导意识,才能成为真诚的领导者。我们把这种转变称做从“我”到“我们”。
  
  漫长而艰苦的转变历程
  
  在我们调查的125名领导者中,绝大多数在职业生涯开始的时候,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身绩效、成就及薪酬水平的提高上。他们把自己看成是身负重任、战无不胜的救世主。从“我”到“我们”的转变,这一阶段通常会持续3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阶段十分重要,也十分关键。但要想顺利实现从员工到管理者的最终跨越却不是那么容易。
  尽管出色的绩效能够带来诸多收益,但大多数领导者认为,只有逆境和困难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成熟起来。事实上,领导者从困境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才是促成“我”向“我们”发生转变的动力所在。领导者们的早年经历在后来的成功中得到强化,逆境和困难又使他们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的理念和方法。每一位领导者都必须重新思考生活、工作及领导的真实意义所在。例如,他们可能会自问:“作为领导,我尽了自己的全部职责吗?”“为什么我没能带领团队实现之前设定的目标?”缺乏这个步骤,他们就很难真正成长起来,
  对于绝大多数领导者来说,真正的成长、成熟还是源于炼狱般严酷的考验。工作中所遭遇的严重问题、来自各方面的负面评价,甚至可能是失业、丧偶、疾病等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双重打击,都可能成为这一考验的开端。
  
  领导力培养中的“撞墙期”
  
  在成长为真诚领导的过程中,许多领导者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及自我评价都遭到了一系列的考验,甚至事业前景也变得模糊起来。我们把这一特殊时期称做“撞墙期”,因为它所带来的震撼性就好比一辆高速行驶的赛车撞在了跑道的墙壁上。处于成长期的领导者无一例外会经历这一时期,有的还不止经历一次。
  通用电气现任CEO杰夫·伊梅尔特在30多岁时迎来了自己最大的挑战。那时,正处在事业的高速发展时期的杰夫·伊梅尔特被董事会调任通用电气塑胶业务部,担任全球市场营销与销售负责人。
  在严酷的竞争形势下,塑胶业务部不得不与包括美国汽车生产商在内的主要客户签订了保持价格不变的长期合同。但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的爆发又使业务部的成本大大上升。杰夫-伊梅尔特为此损失了30%的营业利润,共计3000万美元之多。他试着提高产品售价,但结果却收效甚微,而且还导致了通用电气与主要业务合作伙伴通用汽车公司关系的恶化。
  最后,不得不由杰克·韦尔奇亲自出面才解决了这一问题。韦尔奇也在电话里对伊梅尔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责问。
  杰夫-伊梅尔特没被打倒。他承受住了所有的压力,最终通过数个长期计划将塑胶业务部的运营拉回了正常的轨道。这一段艰难的经历也帮助伊梅尔特成为了杰克·韦尔奇的接班人,得以在接下来的10年里实践自己的通用电器建设理念和发展战略。
  面对逆境,领导者通常会有三种可能的反应方式。他们一开始可能会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旧方法,直到碰壁为止。以伊梅尔特为代表的领导者则会把逆境看作是吸取经验教训、帮助自己成长的宝贵经历。他们会体会到,每个人都会经历逆境,自己当然也不例外。这样的经历也能教会他们怎样体恤和锻炼周围的同事及下属。最终,领导们将意识到这些磨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并确定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逆境的磨砺都是领导者实现从“我”到“我们”转变的基础所在。
  
  
  完整地看待生活
  
  第一次见到国际旅游和酒店巨头卡尔森集团CEO玛丽莲·卡尔森,相信你一定会被她的热情、对生活的热忱以及她的乐观所感染。但回忆起女儿的去世,玛丽莲仍然痛不欲生、难以自控。“那天早晨,我和丈夫接到了我们19岁的女儿在车祸中丧生的噩耗。”
  “那是我们经历过的最严酷的考验。我甚至对时间、对信念都失去了热情和信任。”玛丽莲回忆道,“最后,我终于振作了起来。我发现其实生活的每一天、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珍贵。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我决定,就算是为了女儿,我也要珍惜并过好余下的每一天。我和丈夫开始利用手头的一切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来回报这个社会。”
  女儿死后不久,玛丽莲加入了卡尔森集团。20年来,玛丽莲始终坚持着自己回报社会、改善生活的誓言。在她的带领下,卡尔森的15万名员工共同致力于为顾客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服务。
  玛丽莲·卡尔森正是从至爱亲人的去世中得到了对生命、对领导及责任的领悟。这样的经历帮助他们从关注自己转向了关注别人。
  
  成功踏上领导征途
  
  从“我”到“我们”的转变正是领导者结束个人旅途,踏上领导征途的重大转折点。不仅如此,它还能帮助领导者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责任感、目标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以及自我约束原则。所有这些,对领导者最终成长为真诚领导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特别提出领导者从“我”到“我们”的转变过程,其原因在于,这一经历具有极其特殊的重要意义。成功实现这一转变要求领导者具有高超的技巧和超人的毅力。同时,这一转变也能磨砺领导者的心智,使他们变得成熟且谦卑。他们终将意识到,领导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活动。
其他文献
“什么时候我们才可能拥有一家世界级的公司?”这已经成了中国商业界所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尴尬的挑战    三十年来,中国企业跋涉在一条十分独特的市场化道路上,它们在一系列看似偶发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过程中——譬如“特区”的开设、乡镇工业的意外崛起、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互联网经济的诞生以及十分特殊的资本市场等等——不断适应、随机衍变。在这场精彩而多变的历史进程中,根本观察不到经济学家津津乐道的“客观规律
期刊
富豪们需要的是私人银行能花时间了解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来了解业务种类有多少    家族性企业需要私人银行    上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约80%的财富掌握在大约20%的人手中。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帕累托法则”。    对于社会财富分配中80%的众人而言,掌控着社会多数财富的豪门巨富们如何生活,又如何理财,总透着点神秘。更何况“
期刊
要从传统经营的存贷业务转向中间业务,从共性服务转向个性化服务  2008年,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紧的货币政策、房价下跌、美国次贷危机、证券市场低迷、雪灾地震等多种不利因素都波及到中国银行企业,交织影响之下,2008年成为中国银行战略转型关键的一年,谁能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加大自身转型力度,谁就可能在未来占据市场制高点。创新已成为银行企业提升自我价值、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  
期刊
认为创新就是在技术上有多少发明,是个大大的误区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生死转型成为不少中国企业的无奈选择。向哪里转,如何转?其中就包含着对创新的强烈需求。“全球化背景下,依靠单一模式达到企业成长和利润增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要将创新提到战略高度,比如通过创新提升环境保护能力,让企业变绿;引入新的业务模式,或者提升服务附加值,等等。有些企业仅仅认为创新是在技术上有多少发明,这是个大大的误区。”
期刊
怎样才能最大化地激励员工,并通过实施企业变革来促使员工行为朝着管理者希望的方向发生改变?这是无数企业几十年来致力追求的管理圣经。  目前,一种自上而下、逐步改变企业结构及薪酬体系的变革在企业内部盛行。一些专家认为,在企业领导层中安排专门组织与实施变革的领导者是十分有效的,这样能使变革在企业的各个层次得到贯彻实施。  但全球著名的企业变革学者斯图尔特·布莱克与哈尔·格雷格森在其新著《从一开始:变革中
期刊
自2008年5月与美国政府咨询业务分拆后,我们博思艾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BoozAllen HamiIton)现在正式更名为博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BOOZ&Company)。  分拆之后,我们的全球管理咨询业务一如既往地保持服务水准和专业精神。博斯公司现时在30多个国家拥有57个办事处,3,300名员工。  我们的根本理念始于公司草创的1914年,就是为客户带来独特的远见和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实
期刊
投资者是财务报告的最终“消费者”。资产负债表、成本收益表以及各种财务笔记等,都是他们需要仔细琢磨的参考资料。他们根据这些参考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运营绩效及发展前景进行判断,并最终做出投资决策。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2004年公布的《财务报表制定与发布准则》中明确指出,仅有财务盈亏收入等方面的信息还不足以达到财务信息报告的目的和要求,企业必须对影响其发展方向、绩效水平及现有市场地位的主要趋势及因
期刊
2008中国最具创新公司TOP30
期刊
CEO要把创新相关的事务从研发部门拿出来,变成整个企业的共同追求  创新决定成败!创新才有未来!从2008“中国最具创新公司”的优秀创新表现来看,这一理念正成为诸多中国企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中国CEO,把创新放进了他们的日常议程,用创新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但是,作为企业创新步伐的直接推动者,CEO们的笑容并非都像收获创新硕果时那么灿烂。由于种种限制,绝大多数CEO在推行创新举措时无法一帆风顺,在将
期刊
前馈帮助人们将精力集中在积极的未来,而不是失败的过去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及时反馈看作领导者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正如员工需要领导者的反馈一样,领导者也能从下属的反馈中获益。员工可以就生产及管理流程的效率提改进建议,同时也能就领导者的领导工作进行反馈。随着近年来360°全方位领导评价法的出现,这种“向上反馈”的方式将变得越来越流行。  但是,只要是反馈,就必然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反馈的内容总是集中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