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系游戏,瞬间玩出好心情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孩子陷落在情绪的旋涡里,说理、劝解其实全都无用,这时最好的办法,其实是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来化解情绪困境,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懂得: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在遭遇负面情绪时,要想办法让自己依然能行动起来;最终让自己重新获得积极、正面的力量,去处理问题、去享受生活中的其他乐趣。
  场景1 当坏情绪来袭
  做拼图游戏遇到挫折啦,搭得高高的积木一下子倒掉啦,心爱的玩具被不小心弄坏啦……有太多细小的事情,在爸爸看来微不足道,对孩子来说,那一瞬间却好像世界崩塌。这时候孩子的情绪反应激烈,爸爸得先放下“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念头,跟孩子站在一起,换到他的立场去理解和体会。然后,用一些小游戏带着他跳离情绪陷阱。
  游戏推荐:数颜色
  这是一个简单实用、在任何地方都能做的小游戏。可以由孩子选择一种颜色,然后轮流在周围空间里寻找它,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程度,可以玩出不同的变体:对于年纪很小还不太会数数的孩子,就简单地指出“这里有一个颜色、那里也有一个颜色”;已经会数数但还数得不多的孩子,就和他一起数;对于已经数得很好的孩子,就大家分头找和数,最后看看谁找到的颜色多。
  治愈效果:这个游戏能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外部世界,并与周围环境、多种事物建立起联结,从而自然地离开内心的负面情绪,不会陷在里面;能让他行动起来,不被负面情绪“卡住”。
  这个游戏也适合在诸如旅途中、等候时玩,当孩子感觉无聊、烦闷的时候,让他有点事情做,让他的旺盛精力有处可去,并活跃他的思维和情绪。
  游戏推荐:Hello,坏情绪
  如果把坏情绪比作一个人,眼下我们遭遇到的这个“他”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语言叙述,“他”的长相、“他”的体形、“他”的发型、“他”穿什么样的衣服和鞋子,还可以把“他”画出来,或者用积木、剪纸、拼贴等把“他”表现出来。再想想看,这个“坏情绪先生”或 “坏情绪小姐”,会遇到什么样的故事?
  治愈效果:这个游戏能让孩子隔开一段距离,去观察和体会自己的情绪,在描绘、表现的过程中获得宣泄与舒缓,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思考、学习与情绪相处的方式。
  这个游戏的变体有很多,比如把坏情绪比作一种水果,我们把它吃掉好不好?或者把坏情绪比作一件玩具,我们一起来跟它打个招呼,看看它有什么话要说?
  场景2 遭遇分离焦虑
  小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抗拒上幼儿园,不是因为幼儿园不好,而是因为他舍不得家、舍不得爸爸妈妈。即便是在幼儿园玩得很开心的孩子,在早晨入园时,还会跟爸爸妈妈难分难舍。说实话,在帮孩子面对分离焦虑这件事上,爸爸比妈妈更有优势,因为爸爸往往更懂得放手。与其一遍遍地劝说、安慰,不如来做个游戏吧!
  游戏推荐:爱的口袋
  每天早晨,在孩子的口袋里装上很多很多的“爱”,添加一个具体可感的仪式,比如猛吹一口气到拳头里,再小心翼翼地放进孩子的口袋,要做得夸张、动感,就像有神奇的魔法一样,要把全身上下每一个口袋都装满。告诉孩子,在幼儿园如果想爸爸妈妈了,或遇到困难了,从口袋里掏出“爱”,会感觉到爸爸、妈妈陪伴在身边。
  治愈效果:这个游戏,用具体可感的行动,加上对情感的想象,让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产生充分的信心,从而获得安全感。而有安全感的孩子会更独立、更乐于向外探索。
  聪明的爸爸还可以反过来,跟孩子说:也请你用爱装满我的口袋,这样当我上班时,想念你,就可以掏出你的爱,就像你陪伴在我的身边。让孩子感受情感的双向流动。
  
  游戏推荐:乘公车
  这是多人游戏,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把椅子排成一列,当作公交车。大家都坐好:“开车了!”放段音乐或打节拍,停止时:“公交车到站了!”坐在最前面的人就“下车”,同时为下车说个由头,比如到菜场了,奶奶下车去买菜。其他人继续“乘坐”,直到最后一个人也离开,游戏结束,所有人都回到房间中央:“我们又在一起啦!”
  治愈效果:这个游戏是为了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感受“分离”,了解分离并不是绝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但我们仍会再聚在一起。
  聪明的爸爸还可以设置一个“情绪分享”环节,让每个人都说说在“分离”的时刻,自己的感受,但要注意:不要评判,也不要刻意去教育或引导,予以倾听和接纳就好了。
  场景3 与恐惧相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对象,小孩子的害怕更多,这都是正常的,首先要让孩子了解这一点:有恐惧感并不意味着你有问题,或是“胆小鬼”。在这个基础上,聪明的爸爸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再来引导他学习与恐惧相处。事实上,小孩子的大部分恐惧都是“想象型”的,如怕黑、害怕躲在门背后的妖怪等,那就用同样充满想象的游戏来处理吧!
  游戏推荐:小红点内裤
  当孩子害怕门背后的妖怪时,或当他做噩梦遇见大怪物时,聪明的爸爸就告诉他说:现在,想象这个怪物,穿上了一条小红点内裤,还不停地扭动屁股……相信绝大部分孩子都会破涕而笑吧!
  治愈效果:对孩子来说,恐惧就是恐惧,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却与现实、理性无关,所以说理、教育都是无用的,还有什么比给他一个想象的武器更有效的呢?
  聪明的爸爸,你们说,要是真的准备一条滑稽的小红点内裤,送给孩子,他会有什么感觉?小心啊!下一次如果你对他发脾气、变成一只大怪物,说不定他就会取出来给你穿上喔!
  游戏推荐:假面舞会
  先让孩子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全部说出来,然后由家人分别饰演(如果只有爸爸,那就爸爸依次饰演)。给它们起个名字,设计些造型、声音、口头禅、习惯动作……注意寻找这些事物的特征。用硬纸板和绳子,为它们都做好面具,戴起来举行一场“假面舞会”。唱歌跳舞,搞怪耍宝,总之怎么滑稽怎么来。最后,由孩子出场戳穿恐惧的真面目。
  治愈效果: 这个游戏首先是将孩子的恐惧形象化,帮助他表达出来,然后在安全、又好玩的环境中,让他去面对自己的恐惧:一起唱歌跳舞,还可以“戳”它们。
  这个游戏的变体也很多,不仅仅是“恐惧”可以开假面舞会,比如“喜欢做的事”“特点”等都可以,聪明的爸爸,一定能和孩子一起找到更多主题,办场新奇的家庭派对没问题。
其他文献
不少家长认为,游戏就是玩,而玩是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的。“玩物丧志”“业精于勤荒于嬉”等这些说法,充分表达出自古以来人们对游戏的担忧。其实,古今中外,游戏都有着极高的地位,游戏对儿童就犹如水对鱼一样重要。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这次我们要谈的是游戏如何帮助儿童培养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学习知识或技能时的态度和倾向  儿童具有某种知识或能力,并不一定意味着有良好的学习品
《中国青年报》新一期的“冰点周刊”报道了南京一位政协委员“拿自己当炮弹,拿政府当靶子”的故事。这位名叫薛正毅的政协委员对政府部门尖锐的批评,甚至让官员产生了“防火防盗防薛正毅”的焦虑和恐惧感。其中一个细节意味深长:  一次,“提高市民素质,迎接十运会召开”为主题的政情通报会上,连举8次手后,薛正毅起立发言:“我想针对一些市民不够尊重国旗的问题说两句。”此时主席台上的领导们面露笑容,似乎对这个话题“
社交能力越来越重要,可让父母抓狂的是,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非常退缩,一到人前就不爱说话,总是躲在一边自己玩耍,这该怎么办呢?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比较内向,无法成为社交达人,又比较自我地认为,只要孩子自己开心,不进行社交也无妨。那么,需要提醒持有此种想法的父母,你可能正在严重地低估社交能力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必要性。  没有了社交,孩子便无法感受到与人互动的快乐,感受不到自己被接纳,找不到归
继陕北吴起县之后,广东东莞石排镇在户籍居民中开始推行免费教育(详见本刊报道)。综合媒体报道,石排免费和吴起免费,至少有以下不同:  一是地域差异。陕北吴起县虽在贫穷大西北,但“因油而富”,年财政收入将近28亿元人民币;东莞石排镇地处东南经济发达之地,却是发达地区的“欠发达镇”,年财政收入为3.6亿。二是人口构成不同。吴起全县才13万户籍人口,基本为本地户籍;石排全镇户籍人口仅4.2万左右,另有14
说到专业的体育运动人士,人们可能会想到一句老话“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事实其实恰恰相反!心理学研究表明,擅长运动的人往往比不运动的人更加聪明、快乐、自信、自控、合群。  清华大学有“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很多名校也喜欢招收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国家的政界领袖、学界翘楚、商界精英往往有过当运动员的经历……这些事实可以表明,运动可以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非常多的积极影响。  运动带来的5个积极心理影响  运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外慎冷热,摄养调和  这句谚语说的是春天的时候不要急着减衣服,秋季也不宜过早戴帽子、加衣服。要循序渐进,正如民间常说的春捂秋冻,此为冷热季节转换过渡阶段的调护之道。  春不减衣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二月休把棉衣脱,三月还有梨花雪。”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昼夜温差较大。虽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由于天人相应,人体阳气会逐渐趋于外,腠理开始变得疏松。而小儿肺气常不足
这人哪,无论玩什么,只要玩出境界,便玩出品牌,玩出标签,贴在你身上,成为一种符号。就像西安玩古董的,一不留神玩出名气,在路上捡块瓦片,惹得别人都来捡瓦片,说老某捡瓦片,最起码也是汉瓦,极富收藏价值。没想到老某此次嫌路边有瓦片影响市容,当了一回清洁模范,众人叹口气,将手中瓦片丢进垃圾箱。老杜亦如是,讲了几回笑话,大家都觉得老杜这人是最幽默的,即使“每周一笑”不再笑了,朋友也会将老杜的一些话“每周一笑
“我家宝宝刚7个月,我看她耳朵里有很多的耳屎,怕堵住耳朵,影响听力,于是,我专门买了婴儿专用的掏耳勺给宝宝掏耳朵。宝宝还太小,我有点小紧张,不小心把宝宝弄疼了,当时她嗷一声大哭,哭了好久。我很自责。宝宝有耳屎,到底要不要掏?”——悠悠妈  耳屎能保護宝宝的耳朵  耳屎,学名耵聍,是由外耳道皮肤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混合了灰尘、皮屑形成的。耳屎分为干性和湿性的。虽然耳屎听着恶心,但它对健康是很用的。 
主题阅读是亲子共读的好方法,既能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培养多元思维,又能解决父母不知道如何为孩子选书的问题。  主题阅读,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一个主题下,阅读2本以上的书,目的是建立起对这个主题比较完整、全面的了解,这种方式较多地出现在高年级的阅读课上。其实,在陪孩子读绘本时,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式,不过目的有所不同,亲子共读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孩子认识事物的角度。  多年前我在一家绘本馆工作
知道自己是谁,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成为妈妈之后,我们更需要经常回溯这个问题,才能了解自己这一角色的伟大,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困境。  发展心理学很早就已提出“毕生发展观”理论,因此,成为母亲,不仅是一种身份和角色的转变,更意味着这是女性心理的一次重要成长。当然,也是牵动整个家庭关系能否进行良性运转的重要枢纽。  角色的转变  女性一生要扮演3种重要的角色:女儿、妻子、母亲。在由女儿转变为妻子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