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妈妈,对于女性意味着什么?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w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道自己是谁,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成为妈妈之后,我们更需要经常回溯这个问题,才能了解自己这一角色的伟大,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困境。
  发展心理学很早就已提出“毕生发展观”理论,因此,成为母亲,不仅是一种身份和角色的转变,更意味着这是女性心理的一次重要成长。当然,也是牵动整个家庭关系能否进行良性运转的重要枢纽。
  角色的转变
  女性一生要扮演3种重要的角色:女儿、妻子、母亲。在由女儿转变为妻子时,角色变化给女性带来的冲击还不明显,一旦成为妈妈,角色的转变角度是非常大的,几乎可以用“天上地下”来形容——小公主一下变成了老妈子,这种角色的转变可能会引起很多女性的不适应。新生代妈妈大多是“85后”,现在还增加了不少的“90后”,从小被爸爸妈妈宠爱长大的这一代女性,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尚未成熟,更不用说要去照顾别人,况且还是一个嗷嗷待哺,吃喝拉撒睡都需要依靠她来搞定的婴儿。所以,很多新时代妈妈虽然以为自己早已做好了当妈妈的心理准备,一旦真的面对幼小而娇嫩的生命时,其实并不相信自己可以照顾好他,以致害怕得都会产生逃跑的想法。
  成为妈妈这件事,并不完全是生理上的变化,更是心理上的继续发展和成长。不过,更多的新生代妈妈现在很懂得“放自己一马”——并不要求自己马上进入角色,做得完美,“臣妾做不到啊”是她们的口头禅。但她们会在意识到自己角色转换的基础上,不断地丰满和完善这个角色,也善于接受失败,相互鼓励,“一边哭,一边用力奔跑”是她们的生活常态。
  自我身份的丢失
  女性在生育子女的过程中,“自我”主体意识是在削弱的。在妊娠的过程中,一切以孩子平安健康为首要目的,支配着女性生活的一切安排——“我”所受的重视,“我”的行动,完全取决于肚子里的宝宝,这让女性会感觉到自我的活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自我感”也和胎儿捆绑在了一起。在孩子出生后,不仅仅要单纯地让他吃饱穿暖,还需要给予优质的陪伴和教育。高质量的养育模式不仅是经济成本提高的问题,还需要女性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成本。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女性自我的发展更是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成长要让位于对孩子的抚育、教育。经常有“过来人”妈妈开玩笑地对急着想“卸货”的孕妈妈说:“等你真的把娃生出来,就知道现在的自由身是多么宝贵了!”可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我”身份的丢失比孕期更严重。同时可能还会伴随着身体衰老,体态变胖,自我时间严重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会引起女性对于自我身份丢失的不满。
  完全不失去自我的妈媽,似乎不存在。但是在做妈妈的同时,不完全失去自我,在尽力将孩子带得更好的基础上,对自己也好,这正是新生代妈妈们的群体像。她们更看重自我形象,自我感受,自我发展,同时也很努力地学习养育知识、善于思考。应该说,新生代妈妈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让养育的整体幸福感提高了。
  夫妻关系的改变
  婚后,夫妻关系是家庭生活的重点和核心,但生育后家庭生活的重点完全以抚养和照顾孩子为生活的主要内容。夫妻双方对孩子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对爱人的关注,生活重心的改变也会导致夫妻关系的淡化。以往恋爱时的你侬我侬,变成了生活的柴米油盐和孩子的奶粉尿布,这不仅仅对于新手妈妈而言是个巨大的改变,对于新手爸爸来讲同样也会措手不及。如果一方对于生活方式的这种改变难以适应,又会带来夫妻关系的危机。因此,成为妈妈,不仅是家里多了一个宝宝,还意味着我们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要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这需要女性有所认知,并能用女性的优势,在关系的重新良性运转中成为重要的枢纽。
  职业生涯发展受到影响
  不得不说,生育会给女性带来职业发展方面的影响。事业和家庭的矛盾好像永远是困扰女性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开始备孕直到孩子3岁可以送进幼儿园,新手妈妈在这3~5年内会失去很多职业发展的机会,比如出去进修、外出调研等活动都无法参加。而且孩子在幼儿时期,女性的主要精力确实要向家庭生活方面倾斜,这些都会给女性的职业发展带来各种影响。
  新生代妈妈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她们大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发展规划,以往的被动生育模式已转化为主动生育模式,因此在职业与育儿的选择上,她们比以前更有主动权,也更有魄力和变通性。
  生育看似是个简单的、以女性意愿为中心的个人问题,但其背后隐藏着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成为妈妈,也是一场伴随着女性角色的转换,自我意识的觉醒,夫妻关系的调整,以及职场地位的取舍,等等来自各方面挑战的成长蜕变之旅。
其他文献
防辐射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尤其是在城市里,这几乎是每个准妈妈们的“标配”。有些准妈妈甚至在未怀孕之前就开始提前穿上防辐射服,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即将来临的新生命。  然而近日,曾经被无数孕妇信赖的防辐射服遭遇揭底尴尬——央视《真相调查》节目披露,尽管目前市场上热销的防辐射服大打高科技牌,声称其可将手机、电脑等日常接触的电子类产品所产生辐射的99%挡在“衣服”外。但当外界环境不为单一辐射源(现
不少家长认为,游戏就是玩,而玩是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的。“玩物丧志”“业精于勤荒于嬉”等这些说法,充分表达出自古以来人们对游戏的担忧。其实,古今中外,游戏都有着极高的地位,游戏对儿童就犹如水对鱼一样重要。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这次我们要谈的是游戏如何帮助儿童培养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学习知识或技能时的态度和倾向  儿童具有某种知识或能力,并不一定意味着有良好的学习品
《中国青年报》新一期的“冰点周刊”报道了南京一位政协委员“拿自己当炮弹,拿政府当靶子”的故事。这位名叫薛正毅的政协委员对政府部门尖锐的批评,甚至让官员产生了“防火防盗防薛正毅”的焦虑和恐惧感。其中一个细节意味深长:  一次,“提高市民素质,迎接十运会召开”为主题的政情通报会上,连举8次手后,薛正毅起立发言:“我想针对一些市民不够尊重国旗的问题说两句。”此时主席台上的领导们面露笑容,似乎对这个话题“
社交能力越来越重要,可让父母抓狂的是,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非常退缩,一到人前就不爱说话,总是躲在一边自己玩耍,这该怎么办呢?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比较内向,无法成为社交达人,又比较自我地认为,只要孩子自己开心,不进行社交也无妨。那么,需要提醒持有此种想法的父母,你可能正在严重地低估社交能力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必要性。  没有了社交,孩子便无法感受到与人互动的快乐,感受不到自己被接纳,找不到归
继陕北吴起县之后,广东东莞石排镇在户籍居民中开始推行免费教育(详见本刊报道)。综合媒体报道,石排免费和吴起免费,至少有以下不同:  一是地域差异。陕北吴起县虽在贫穷大西北,但“因油而富”,年财政收入将近28亿元人民币;东莞石排镇地处东南经济发达之地,却是发达地区的“欠发达镇”,年财政收入为3.6亿。二是人口构成不同。吴起全县才13万户籍人口,基本为本地户籍;石排全镇户籍人口仅4.2万左右,另有14
说到专业的体育运动人士,人们可能会想到一句老话“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事实其实恰恰相反!心理学研究表明,擅长运动的人往往比不运动的人更加聪明、快乐、自信、自控、合群。  清华大学有“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很多名校也喜欢招收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国家的政界领袖、学界翘楚、商界精英往往有过当运动员的经历……这些事实可以表明,运动可以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非常多的积极影响。  运动带来的5个积极心理影响  运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外慎冷热,摄养调和  这句谚语说的是春天的时候不要急着减衣服,秋季也不宜过早戴帽子、加衣服。要循序渐进,正如民间常说的春捂秋冻,此为冷热季节转换过渡阶段的调护之道。  春不减衣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二月休把棉衣脱,三月还有梨花雪。”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昼夜温差较大。虽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由于天人相应,人体阳气会逐渐趋于外,腠理开始变得疏松。而小儿肺气常不足
这人哪,无论玩什么,只要玩出境界,便玩出品牌,玩出标签,贴在你身上,成为一种符号。就像西安玩古董的,一不留神玩出名气,在路上捡块瓦片,惹得别人都来捡瓦片,说老某捡瓦片,最起码也是汉瓦,极富收藏价值。没想到老某此次嫌路边有瓦片影响市容,当了一回清洁模范,众人叹口气,将手中瓦片丢进垃圾箱。老杜亦如是,讲了几回笑话,大家都觉得老杜这人是最幽默的,即使“每周一笑”不再笑了,朋友也会将老杜的一些话“每周一笑
“我家宝宝刚7个月,我看她耳朵里有很多的耳屎,怕堵住耳朵,影响听力,于是,我专门买了婴儿专用的掏耳勺给宝宝掏耳朵。宝宝还太小,我有点小紧张,不小心把宝宝弄疼了,当时她嗷一声大哭,哭了好久。我很自责。宝宝有耳屎,到底要不要掏?”——悠悠妈  耳屎能保護宝宝的耳朵  耳屎,学名耵聍,是由外耳道皮肤自行分泌出来的物质,混合了灰尘、皮屑形成的。耳屎分为干性和湿性的。虽然耳屎听着恶心,但它对健康是很用的。 
主题阅读是亲子共读的好方法,既能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培养多元思维,又能解决父母不知道如何为孩子选书的问题。  主题阅读,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一个主题下,阅读2本以上的书,目的是建立起对这个主题比较完整、全面的了解,这种方式较多地出现在高年级的阅读课上。其实,在陪孩子读绘本时,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式,不过目的有所不同,亲子共读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孩子认识事物的角度。  多年前我在一家绘本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