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B)—0040—01
语文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是提高人素养的教育。语文素养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人自身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可将生活引入语文教学
吕叔湘说过:“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而生活就为学生提供了诸多机会。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将社会生活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时政、科技成果等等,还可以把“东方时空”、“焦点访谈”、“道德观察”等栏目,以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嫦娥”奔月等社会热点引入课堂,让学生把真切的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还有利于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充分的发展。
二、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读”起来
语文属于语言学科,需要长期积累。如果学生能背诵大量的精品诗文,阅读大量的文艺小说,那么,提笔为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辞畅意达。巴金先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体特点及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诵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并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诗词佳作,使其在积累大量感性语言的同时,促进自我语言的生成。教师还可以把课内的“读”与课外的“读”结合起来,成立 “语文读书室”,在里面摆放文学类杂志、报纸等,每星期拿出两节课作为固定的自由阅读时间,并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的数量。让学生读小说、诗歌、散文等书籍,不仅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语感,还能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规律,并学会运用,从而达到写作时思维缜密,情感丰富,表达准确、生动的目的。
三、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已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缺乏主动性。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语文教学要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在建立平等、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乐学、活学、善学、会学,让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给诗词配乐;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给作者介绍知心朋友;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图片制作幻灯片等等。教师要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教师要转变语文教学的评价观念
学生评价专家赵学勤认为,评价标准应多元化,由一元因素向多元因素转变,除了单纯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囊括非认知领域,要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向学生、家长等多元的科学评价转变。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把“考试”当作唯一的评价内容,而应把与语文教育相关的书写、朗诵、写作等包括在内。教师制订科学的评价体系,除了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在内,还应将其人生观、价值观等许多非智力因素以及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理念纳入评价体系。总之,教师要破除单一评价的局面,评价不仅从考试来评价,还可从作业中来评价;不仅是教育后评价,还是教育过程中评价;不但是学校、教师评价,而且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互评;教师要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方式多样化。这样,才能使语文评价更为科学、真实、合理、有效,使评价过程变成学习主体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4(B)—0040—01
语文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是提高人素养的教育。语文素养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人自身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可将生活引入语文教学
吕叔湘说过:“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而生活就为学生提供了诸多机会。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将社会生活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时政、科技成果等等,还可以把“东方时空”、“焦点访谈”、“道德观察”等栏目,以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嫦娥”奔月等社会热点引入课堂,让学生把真切的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还有利于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充分的发展。
二、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读”起来
语文属于语言学科,需要长期积累。如果学生能背诵大量的精品诗文,阅读大量的文艺小说,那么,提笔为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辞畅意达。巴金先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体特点及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诵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并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诗词佳作,使其在积累大量感性语言的同时,促进自我语言的生成。教师还可以把课内的“读”与课外的“读”结合起来,成立 “语文读书室”,在里面摆放文学类杂志、报纸等,每星期拿出两节课作为固定的自由阅读时间,并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读课外书的数量。让学生读小说、诗歌、散文等书籍,不仅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语感,还能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规律,并学会运用,从而达到写作时思维缜密,情感丰富,表达准确、生动的目的。
三、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已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缺乏主动性。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语文教学要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在建立平等、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乐学、活学、善学、会学,让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给诗词配乐;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给作者介绍知心朋友;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图片制作幻灯片等等。教师要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教师要转变语文教学的评价观念
学生评价专家赵学勤认为,评价标准应多元化,由一元因素向多元因素转变,除了单纯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囊括非认知领域,要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向学生、家长等多元的科学评价转变。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把“考试”当作唯一的评价内容,而应把与语文教育相关的书写、朗诵、写作等包括在内。教师制订科学的评价体系,除了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在内,还应将其人生观、价值观等许多非智力因素以及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理念纳入评价体系。总之,教师要破除单一评价的局面,评价不仅从考试来评价,还可从作业中来评价;不仅是教育后评价,还是教育过程中评价;不但是学校、教师评价,而且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互评;教师要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方式多样化。这样,才能使语文评价更为科学、真实、合理、有效,使评价过程变成学习主体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