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女性成长的声音,看乘风破浪的姐姐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dan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20年夏天,电视剧《三十而已》、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火遍全国,感动了无数人,也引起了众多女性的共鸣,这些作品让大家听到了30 女性成长的声音,其带来的强烈效应引人深思。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聚焦于女性生活现状,用多样的手法展示女性在现代社会进程中愈加凸显的以下五个方面特质:母性思维、感性气质、独立智慧、合作主义、和平关爱。本文将结合这两部大热作品,深入挖掘这些乘风破浪的姐姐们身上所体现的文化女性主义,有助于引发人们对开拓女性价值空间、重估女性社会贡献的思考。
  关键词:女性成长 文化女性主义 《三十而已》 《乘风破浪的姐姐》
  一、引言
  文化女性主义(Cultural feminism) 是新女权运动在文学领域深入发展的产物,它通过文化表达(视觉艺术、音乐、文学、戏剧等)弘扬被贬低的女性价值,目标是创造独立的女性文化和赞扬女性气质,它是女权运动浪潮中的重要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女性主义推动了全球新女性文化的崛起,为女性在社会中寻找合适的活动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文化女性主义主张重估女性伦理特征,开拓女性价值空间以及重估女性在社会方方面面做出的贡献,不同于主张男女平等的自由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更重视女性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相信女性具有独立的文化和道德传统,拥有母性和合作精神。本文将结合《三十而已》和《乘风破浪的姐姐》两部大热作品,分析文化女性主义提出的五个方面的女性特质,以期能更好地认识和评价女性特征,了解和尊重当代女性价值。
  二、母性思维
  提到女性,大家不难想到母性的力量,母性本能的最大特质是宽容和奉献。由于女性拥有的母性本能,而使她们具有了利他主义的精神,是生命和家庭的维护者。过去女性留在家里的传统使得她们更富于养育性和支持性,也乐于照料别人,这是家庭稳固、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文化女性主义认为母性是人类伦理的根本,是人类历史在最初发展阶段积淀在文化意识深处的原始情结,是女性最光辉的品质,也是社会进步和谐的源泉。
  《三十而已》的主人公顾佳可以说是全剧母性力量的代言人,其聪明、美丽、工作能力突出,却愿意在事业上升期选择激流勇退,回归家庭,把生活重心放在孩子和丈夫身上,一边辅佐丈夫从烟花编程师成长为“许总”,一边为了儿子能进入一流幼儿园而拼尽全力。一个为了家庭不断牺牲、奉献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当她丈夫的烟花厂发生事故,本来已经决定离婚的顾佳第一时间出面处理善后事宜,卖房赔款,还天天蹲在受害人家门口争取谅解以帮助许幻山减刑,这样的包容和责任感,也是母性本能的最大特质。尽管顾佳最后婚姻失败了,但是文化女性主义所提倡和颂扬的母性思维,成为女性提升自我的动力,母性的力量如此强大,既激励女性奋发向上,又强调女性做母亲的责任。从顾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有没有婚姻,母性的力量都可以帮助女性打破社会局限,忘却婚姻的创伤,在危机重重的社会生活中寻求精神独立。当现实困境让很多女性在生儿育女和自我价值实现之间难以取舍时,母爱使女性得到精神上的高度满足。母性思维会让智慧又勤奋的职场女性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强大,不仅能独立挣钱抚养孩子,还能在某个行业取得成功。
  再看《乘风破浪的姐姐》,当选手们为了比赛全力训练时,总是会看到有母亲含泪联系孩子的画面,节目组的煽情桥段反而让我们看到被事业和家庭挤压的女性对孩子的无限挂念,而这种深沉的母爱,在现代社会的投影可以是母亲本身追求上进的动力,是为了成为孩子的榜样而咬牙坚持的决心。
  三、感性气质
  文化女性主义一直以来都在强调这样一个存在却又经常被忽视的事实:女性重视情感和直觉的气质,对于人类相互依赖和生存是绝对重要的,这样的特质应该得到重新评价。因为直觉化、感性化,女性被无辜贴上了懦弱、不理智的标签,然而这并非事实,令女性如此动容的其实是人性的真与美,女性并非因为男性本身而如此感性,她们正是因为无法脱离人间至纯至善的真情,在男性眼中才会有时显得柔弱疯狂,有时显得莽撞幼稚。
  《三十而已》剧中的钟晓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与其他两个女主角不同,晓芹没有她们那么理智和智慧,反而有点傻大姐的个性,说话做事总是像个长不大的小孩,凭着自己的感性行事。然而这份率真与可爱也深深打动了观众,剧中,晓芹和陈屿约定婚后五年再要孩子,可是却意外怀孕了,本来是自己最需要关爱和照顾的阶段,她却担心怎么跟陈屿说,她本身就是这样一个总考虑别人感受的人。在婚姻中,她也时时因为过于感性而遭遇情感的大起大落,一边为陈屿在家里装上起夜声控灯而惊喜感动,一边又为痛失期盼到来的孩子而伤心欲绝。三十岁生日那天,晓芹对两人关系破冰充满期待,精心打扮等待晚上与陈屿共进晚餐,结果却在滂沱大雨中无法进家,连最爱的猫也因为陈屿的疏忽不见了。失魂落魄的是她,下定决心离婚的也是她,至真至善为了帮助陈屿弟弟、妈妈而奔走的还是她,这些陈屿都看在眼里,也终于明白晓芹的可贵,这份感性也让两人冰释前嫌,晓芹收获了陈屿的敬意和爱意。透过傻傻的晓芹,我们看到一个敢于为爱坚强并付出的女性。
  四、独立智慧
  文化女性主义所提倡的女性自身价值就是要女性在精神上真正获得解放,仅仅经济的独立并不等于人格上的独立,女性必须在精神上做到自爱、自强、自尊、自立,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这也是文化女性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即塑造一种独立的女性文化,体现女性特有的气质和文化表达。如果女性有足够的智慧发现其自身的力量和潜在的美,那么女性永远不会希望成为男人或和男人一样,这才是女性实质上的解放。
  再看看《三十而已》的另一个女主王漫妮,有颜值、有头脑、有野心,出场就是独立、智慧的代表,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漫妮留上海、还是回老家的纠结贯穿了全剧,每天为了生活打拼的她,也在遇到梁正贤后想过要走依赖他人的捷径,几番回合下来,感情上也陷入继续和梁正贤在一起却无法结婚、回老家稳定工作然后结婚生子的矛盾中。选择回老家之后,家乡乏味的工作性质点醒了漫妮的事业心,让她认识到女性应该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传统的“适合”女性的工作;梁正贤忽冷忽热的态度也在情感上点醒了她,让她明白精神上的独立才是真正重要的。于是她再次入沪,从头打拼,不再畏惧退缩,情感上也和畸形的恋爱关系画上句号。最后,漫妮決定出国学习,因为有限的人生还有更多的世面在等待她去见识,更多的东西在等待她去学习。漫妮获得了精神上的独立,顾佳茶厂取得了成功,晓芹经历事情后收获了成长与成熟,三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独立,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长为顽强的新女性,打开了人生的新篇章。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身上,我们也看到一样的事业心和对自我完善的追求。她们超越自我,站在女团选秀的舞台上,这份勇气让人心生佩服。她们的颜值和身材,是几十年如一日自律的结果;她们历经艰苦训练、残酷竞演,依然步履不停;她们自信美丽,在专业素养过硬的同时拥有极强的跨界能力,让人感叹:她们有阅历、有智慧,在时光的洪流中逆风成长。
  五、合作主义
  女性主义理论家吉尔曼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角度提出:“竞争和个人主义为特征的社会,必将被一个以女性集体主义及为所有人利益的协调合作的社会主义为其特征的社会所取代。”她的思想非常接近后来出现的文化女性主义,女性留在家里的传统使得她们更富于合作性和支持性,倾向于将个人利益导向合作,以达到共同目标。
  这种合作的智慧体现在《三十而已》中三个女主角之间令人鼓舞的友谊上,也体现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的女团精神上。这正如文化女性主义定义的,是一种性别认同,充分证明了女性之间的凝聚力,正是女性身上相似的特质,才鼓励她们相互支撑,度过重重难关。面对困难,她们会选择彼此交流,让言语的安慰平复生活带来的创伤,她们也会选择互相帮扶,在表现不佳时,迅速调整方案,参考和尊重每个成员的选择,重新设计,重新试验,直到打造出合格的表演,每个人各显所长,互相成就彼此。
  六、和平关爱
  文化女性主义认为,女性能使社会变得富于生产力、和平以及正义。如果能将女性形象设立为社会保护者,高扬女性特征中的和平与关爱,社会将更美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文化女性主义的女权理想激励了众多女性投身社会改良和反战事业中去。她们乐于照料儿童、穷人和受伤害的人,避开对生命的冷漠,女性的依赖性也让她们更深刻地看到整个人类群体和地球的依存关系,珍惜生命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她们具有关怀、爱、保护这一类特征,社会应当赋予女性特征以文化价值。
  七、结语
  文中提到的两部作品让大家看到了女性身上的无限可能,女性气质是一种社会建构,在传统的女性觀点中,女性往往被赋予生育、养育的角色,在社会发展和技术领域中活动空间十分有限。文化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气质是女性思维方式与文化气质的呈现,其文化表征是合作、关心、责任、和谐与善意。在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中,女性应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女性的解放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三十而已》和《乘风破浪的姐姐》掀起的女性呼声正是女性参与社会改良的写照,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我们已经看到女性进一步实现价值的途径,知识女性在社会的重重考验中,更要坚定追寻经济和精神的独立,让母爱和合作成为自己力量的源泉,这也将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 操磊,刘须明.文化女性主义视域下女性独特价值的观照——兼论《疯狂主妇》剧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意义[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李银河.女性主义[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3] Gilman C P. Women and Economics[M]. New York:Harper, 1966.
  作 者: 陈娇,硕士,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教育心理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其他文献
摘 要:“感时忧国情结”是认知《围城》的有效路径,《围城》中的“感时忧国情结”具有多维的深度性。本文从纵向透视《围城》自身的感时忧国情结,以及横向比较《围城》与同时期其他作品中的感时忧国情结两个方面分析。它是被小说中的笑谑所掩盖的,并且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品相比,它的现代性赋予了其特殊性。钱锺书所具备的中西方视角使得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发展为《围城》中的人文主义,体现了中国文学在现代化进程中受西方文化影
摘 要:广州地铁站名作为广州重要的城市语言景观之一,是反映广州文化概貌和社会心理的一面镜子。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通过对所选取的广州地铁站名语言特征、命名理据和文化特征三方面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双音节站名在数量上的显著优势,站名也反映了古越语用字和粤方言用字的鲜明语用字特征,命名理据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广州地铁站名背后也折射出广州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对于传承与弘扬岭南文化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是人类的好朋友,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遇到一位挚友,让人受益匪浅。  小时候,我喜欢读童话故事,当美丽的白雪公主遇到七个小矮人,收获了友谊时,我替她开心;当白雪公主因吃了毒苹果,生命危在旦夕时,我为她着急;英俊的王子救回了白雪公主,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时,我欢呼雀跃。还有善良的灰姑娘,正直的青蛙王子,聪明的拇指姑娘……一个个生动的童话人物,让我在仙
摘 要: 电影《驴得水》上映后,不仅得到观众的认可,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从电影中四位主人公对理想生活的乌托邦想象到覆灭来探究作品批判现实的意义。同时,作为一个历史事件, 《驴得水》在口碑和票房方面的成功,也反映出电影主创团队对艺术功能的乌托邦想象。如果不能严肃而严谨地对待艺术创作,那么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也会如乌托邦一样,迎来覆灭的结局。  关键词:《驴得水》 乌托邦 历史事件  自电影《驴得水
摘 要: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化传承与发展没有中断的国家,这得益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发展与兴亡。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格外重视,并且着眼于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适时提出了有关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并且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
初次见你,是一头精练的短发,脸庞散发着玉兰的气质,你的眼眸大而深邃,仿佛像一个黑洞,纳入所有的光亮。   我曾经以为你是一位极为严肃的老师,因为每当上课的时候,每抬起头看向你,你那不用瞪就睁的极大的眼睛,似乎可以把我上课的每一个小动作尽收眼底,你的目光像一支永远能射中靶心的箭,快,准,狠,让我不得不沿着箭所划出的弧线,找到你的眼睛,认真听你讲课,不得懈怠半分,尤其是当我犯错你批评我的时候,我望向
摘 要: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是一部具有强烈悲剧色彩的剧作,但在布莱希特的悲剧叙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鲜明的喜剧因素。本文就布萊希特悲剧叙事中的喜剧因素及喜剧因素的具体体现两方面作简要的探讨和论析。  关键词:《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悲剧叙事 喜剧因素  一、悲剧叙事中的喜剧因素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1939)是布莱希特史诗剧创作阶段的作品,戏剧以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命运走向为主线,
摘 要: 本文试对林语堂经典之作《吾国与吾民》 的无本回译进行研究,通过译本对比,以无本回译的三个评价标准为主线,解析译者针对文本所做出的不同阐释及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译文的产生是语言、文体和文化标准多维度观照下的结果,因而无本回译的终极性范本并不存在。尽管译本各有偏向,但它们为《吾国与吾民》 在文学舞台上大放异彩、确立其翻译文学的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2.以《
摘 要: 《山崖上的情感》是梶井基次郎在汤岛疗养时期的短篇代表作之一,梶井将对窥视崖下的窗户拥有强烈兴趣的两位青年的对话和心境变化作为故事主线,窥视者透过“窗户”看见的不仅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隐藏在窗内的是对生死的无力感与对人生的虚无感。本文尝试着以“窗户”这一意象为切入口对这篇立意新颖的小说进行研究。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小说中对“窗户”的具体描写为中心;第二部分主要从窗户之内与外,窗
摘 要: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以来,迟子建在书写现实的同时将自己的笔触及到人性的深处。在其均获鲁迅文学奖的《清水洗尘》和《雾月牛栏》中,迟子建挖掘出隐藏在粗糙现实背后的人性温暖。  关键词:粗糙 人性 温暖 《清水洗尘》 《雾月牛栏》  根据我们的阅读经验,文本中不仅仅有真、善、美,也还包括了大量的假、恶、丑,任何作家和读者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而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作家的写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