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滥也宁啬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之妙,在于运用。颊上三毫,龙睛一点。与其滥也宁啬。”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成语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运用成语要注意恰如其分,否则,宁可不用也不能滥用。可是,当今滥用甚或错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里仅以畅销书《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5年6月第4次印刷)中成语运用方面的错误,按其性质分类评改如下。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很多时候是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推敲得知的,我们一定要从整体上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以避免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尤其不能断章取义。例如:
  (1)池仲安记忆力差强人意,所以把这些问题都记在一张纸上,他以为用不上几天时间,就能探得王阳明的虚实。
  “差强人意”中的“差”是程度副词,表示大体、稍微之意。成语原指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用来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例句说的是池仲安的记忆力不好,所以他需要把问题记在纸上。显然是作者错误地把成语的意思理解成能力差了.犯了断章取义的毛病。
  二、张冠李戴
  有的成语形体相似,甚至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有别,要注意辨别,以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例如:
  (2)过了一会儿,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儿,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这个句子说的是大盗对王阳明让他脱内衣的要求满不在乎,因而说脱就脱,其中的“不以为然”应该改为“不以为意”才恰当。成语“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之间的意义和用法的区别在于第一、前者的“以为”是“认为”,后者则是“以之为”第二、前者的“然”是“对”“正确”,后者的“意”则是“心里”第三、前者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不赞成,多带有瞧不起的意味:后者的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在意、不在乎,多带有不重视的意味。
  (3)还有弟子说,这是因为先生的学说影响力已如泛滥的黄河一发不可收拾,而那些朱熹门徒自然要站出来反抗让他们耳目一新的学说。
  这个例子形容王阳明的学说“一经开始便停不下来,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其中的“一发而不可收拾”应当改为“一发而不可收”。成语“一发而不可收”与“一发而不可收拾”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的意义、用法却大相径庭第一、前者是一个独立的短语,后者则是由副词“一发”和成语“不可收拾”联合而构成的篇二、前者的“一发”是“行动之后”“一经发生”,是时间性副词后者则是“越发”“更加”的意思,是程度性副词篇三、前者的“收”是“控制”“结束”,后者的“收拾”则是“整顿”“整理”篇四、前者的意思是“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后者则是指事情或局势在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表示事态严重,难以控制第五、前者通常是褒义词后者则往往含有贬义。
  三、不辨对象
  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和范围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某种事物,运用时要注意避免犯不辨使用对象的毛病。例如:
  (4)周敦颐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那篇美轮美奂的《爱莲说》。
  “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指轮困,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此处名词用作形容词,指高大。奂:众多。)原形容房屋建筑得高大、众多。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应该用于美好而具体的事物上,这个句子却用于形容文章的内容好,不妥。
  (5)王阳明审视了桶冈,不由得发出一声赞叹:“真是个鬼斧神工的山贼老巢啊。”
  “鬼斧神工”出自《庄子·达生》,说的是梓庆用木头削雕成的镰,形象活灵活现,见到它的人都特别惊奇,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而好像出于鬼神之手。因此,该成语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而例句却用于形容桶冈的地理形势险要,欠妥。
  四、褒贬失当
  不少成语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运用成语时务必要分清其感情色彩,避免犯褒贬失当的错误。例如:
  (6)我们要经常实践自己的善意来炼心,把自己的心炼成仁者的心。长此以往,我们就会成为伟大的人,因为孟子说了,仁者无敌。
  “长此以往”的意思是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根据语境,这个句子中的“长此以往”宜改为“久而久之”。“长此以往”是个贬义词,适用范围较窄,它之前的一个分句是就不好的情况说的,之后的一个分句则是说的不好的结果。“久而久之”则是个中性词,适用范围较宽,前后两个分句既可以都是好的情况,也可以都是不好的情况。例句显然是将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误用作褒义词了。
  (7)他的弟子问他:“那些伟大人物能做出惊天动地大事业,是不是预先都有计划啊?”王阳明回答:“怎么可能有计划。他们的良知光明,守株待兔而已。事情来了就做,事情不来也不去找事,不过是随感而应罢了。”
  “守株待兔”典出《韩非子·五蠹》,其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成语用来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地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其贬义色彩极为浓厚。例句用以形容伟大人物的良知光明,与成语固有的贬义色彩不相吻合,同时也把成语的意思理解为“等待”,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
  五、不合句意
  运用成语要注意成语与所在句子中其他词语的呼应.注意与句子意思的吻合。例如:
  (8)但是王阳明部队已经一拥而入,双方几乎是摩肩接踵,根本没有打阻击战的条件,只能肉搏。
  “摩肩接踵”形容的是肩碰着肩、脚后跟碰着脚后跟的人多拥挤的场面,而该句描绘的却是双方军队刚刚接触时的一场面对面的肉搏战,侧重点不在于表现场面的拥挤。因此,这里使用“摩肩接踵”是不大合乎当时双方交战的实际情形的。根据语境,将其改换为“短兵相接”,才能与后文中的“肉搏”相呼应。
  六、形体有误
  成语结构的固定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其结构是不宜随心所欲地加以变动的,要避免出现颠倒位置、改换字眼的状况。例如:
  (9)此人精通儒释道三家学问,是当时的大学问家,世人评价他的品行时说他“胸怀洒落风光霁月”。
  此句中的“风光霁月”应为“光风霁月”之误。“光风霁月”中的“光风”指雨后天晴时的风,“霁月”指雨后天晴时的月亮,二者的结构协调一致。可见,该成语属于偏正型的联合式成语。而写作“风光霁月”,其内部结构显然是不一致的。又,例句所评述的人物是周敦颐,该引文的出处原文为:“春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由此可以推测,该处错误当是由于引用不慎而造成的。
  (10)长久以往,我们的智慧和道德渐渐销声匿迹,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腐烂的躯壳。
  其中的“长久以往”当是“长此以往”之误,大概是由“长此以往”和“久而久之”两个成语捏合生造而成的。
  總而言之,只有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成语的形体、意义、色彩和适用对象,并努力做到与上下文意保持一致,才能达到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的效果。运用成语当慎之又慎。
其他文献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星空中,苏轼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经历多少沧海桑田,依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芒。苏轼集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学者、美食家等于一身。历经诸多磨难,他依旧潇洒豁达,自有一股豪侠之风,令人荡气回肠。他身上散发的无穷魅力,至今让人敬仰赞叹。  一、从云端跌到低谷  1.一举成名天下知  宋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同父亲苏洵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其才华深受主考官欧阳修和梅尧臣的叹赏,一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学习任务群。其中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设为一个独立的任务群,并且与“文学阅读与写作”“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相提并论,学分设置在必修的7个任务群中也仅次于“文学阅读与写作”,这充分说明它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碰上学生在答题或写作的时候不是东拉西扯、生搬硬套,就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就
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新课标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教师是引领学生领略无限风光的“导游”  一节课犹如一次旅行,沿途的风光很美,教师就是一个导游,一路上带领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去思考。  1.渗
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初看很平常,他用很平淡的语言甚至是口语来叙写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过程,其实这篇文章很有特色,蕴含着作者别样的情怀。所以,我们阅读时要细细品味,去触摸文字,挖掘文本蕴藏的深意。  一、细品“月令”蕴含的深意  “月令”本是《礼记》中的篇名,又见于《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汪先生在这里用“月令”一词,既认可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又传承了中国
平时的语文教学无非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提升能力。面对一篇内容丰富、知识众多、能力提升点集中的课文,怎样引导学生学习呢?我认为在我们认真研究了教材的基础上,采用问题导引,模块分割,合理组合,最终提升能力的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探索。现就《琵琶行》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琵琶行》是白居易一生前后诗风变化的分水岭,诗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她人的曲折人生叙述,又有自己人生变故的诉说;
《兰亭集序》主要思想情感变化表现为“乐——痛——悲”,“乐”的原因比较好理解,然而“痛”和“悲”则比较含蓄委婉,学生因为生活阅历浅等原因,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笔者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发现通过矛盾分析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升了教学效果。现就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矛盾分析方法做一个回顾分析。笔者将分别从“永恒之痛”和“轮回之悲”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永恒之痛  文章一、二段,写的是兰亭集会之乐,很
新课程在我省的实施已经进入第十年,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教学行为上注入新的内容,应用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师生的互动。但是,过犹不及,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变成谬误。我们发现,有些老师没有充分理解“新课程”的本质特征,偏要区别于传统,便在形式上玩新花样,华而不实的教风和学风反而得到一定的追捧,这对新课程是一种误解和背叛,也跟闽派语文的精髓“求实、去蔽
比较阅读,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适当拓展课外资源,对多篇同题材或同体裁文章進行多角度比较,以达到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培育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实施以来,大部分教师已经认可了好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围绕“创新”的理念,教师们在课堂上想方设法,以生为本,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过,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真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
《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是情感最为集中且非常细腻的部分,我们在讲解文本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而直接揭示出作者对母亲深沉而饱含遗憾的爱。揭示的最终情感固然是正确的,但是通达至最终情感的过程却总显得仓促而意犹未尽。倘若抓住文本的每一个细节展开讲解,在一堂课中又不免细碎而冗长,所以抓住文本中的一个细节部分,探析“我”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失为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我们在讲解文本的这一部分的时候,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