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投降?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aoshi_im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第二次世界大戰这场漫长的浩劫,终于画下了休止符。曾经气焰千万丈的日本帝国主义穷途末路,最终同意无条件投降。
  关于日本投降的最终原因,坊间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令日本政府肝胆俱裂,不得不同意投降以免遭毁灭。不错,原子弹轰炸的确是日本投降的重要诱因,然而在许多民间说法中,日本就是败于两颗原子弹,貌似就是依靠这两次原子弹轰炸彻底击败了日本。这种简单粗暴的分析忽略了当时的大量客观现实,也高估了原子弹的威力,在民众心中形成了长期的错误认知,使得许多人对日本政府投降的决策依据的认识,也变得模糊起来。
  实际情况,远没有如此简单。
  当时日本政府决意接受无条件投降的停战协定,源于多方原因。原子弹轰炸是其中之一,但绝非根本因素。
  二战末期的日本统治局面陷入极端被动,深陷中国战场的日军力量薄弱,几乎无力自保,日渐壮大的抗日力量迫使日伪部队龟缩到大城市与主要交通线,许多沦陷区的日军连吃饱肚子都成了难事,在华北还出现了鬼子兵拿自己的军火和抗日武装交换粮食的怪现象。战争初期不可一世的日军此时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活着回家,因此拱手让出了战略主动权。
  在太平洋战场,日军更是灰头土脸,冲绳丢失后日本,东方门户已然洞开,一度横扫太平洋的联合舰队沦为海底的人工鱼礁,日本当局只能望洋兴叹,制海权早已无从谈起。此时能指望的只有日本的航空部队。然而,当时日本所剩无几的战机与良莠不齐的飞行员,显然难当守土大任。面对集结在近海虎视眈眈的庞大美军舰队,日本此时的局面堪称绝望。
  与此同时,日本本土同样哀鸿遍野。大海不再是安全的屏障,一群来自苍穹的“空中堡垒”不分白天黑夜对日本帝国的心脏——东京——扔下炸弹。凄厉的空袭警报与起火燃烧的房屋成为日本人的“新日常”。无数工厂在美军战略轰炸中被摧毁或疏散,工业产品产量一降再降,品质也是每况愈下。由于近海航线被美军封锁,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被凶狠地掐断,生活必需品从匮乏变为奇缺,饥荒的征兆初现,此时维系法西斯战争机器的原材料也化为泡影,工厂的工人尽是妇女和儿童,熟练度几乎不值一提。无论怎么看,日本面临的情形都只有四个字:“末日临头”。
  美军的登陆作战迫在眉睫,在势不可挡的强敌面前,日本的军国主义统治者还在鼓吹“一亿玉碎”,逼迫军民誓死抵抗即将登陆本土的美国部队,妄图将日本本土的芸芸众生变为军国主义的殉葬品。
  然而与公众的普遍印象不同,这并不代表帝国主义者真的打算把自己整个民族推向灭亡,日本的统治者自己也绝对没有以死相拼的勇气,战争结束后,东京审判中,日本军国主义者极少有人“自裁”殉国,而是各种装疯卖傻推卸罪责,活脱脱一幕昭和丑剧,根本看不出分毫承担战争责任的勇气,因此很难想象这群统治者下定决心与自己的国家民族共存亡。他们没有疯狂到打算战斗至最后一个人最后一颗子弹,他们鼓噪唇舌的奋战口号不过是幌子,这些看似全无理性的好战行为也绝非目的,而是手段。
  到了1945年中旬,日本的统治阶级对战争的关注点早已不是如何取胜,而是怎样能输得体面。到此时为止,主要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只有苏联与日本处于非交战状态,这一微妙的平衡源于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当时苏军击败入侵的关东军,停战后苏日双方达成《苏日中立条约》,之后苏联与日本由此维系了多年的准和平局面。由于条约的影响,苏联对抗日事业的态度也变得格外暧昧,渐渐中止了对华军事援助,苏联在大方向上一直避免与日本的直接冲突。
  此外,在二战中,苏联一直不准许美军在苏联建设机场用于轰炸日本,空袭过日军目标后受伤迫降到苏联的美军战机被苏方直接扣留,机组成员也被羁押。斯大林赞同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却并未签字。这些举动似乎为日本政府提供了一根救命稻草。在日本政府看来,苏联对日态度友好,如果日本与苏联达成共识,苏联方面可以在美英等反日盟国面前为日本争取一个有利的停战条件。
  1945年4月5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知会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宣布苏联退出《苏日中立条约》,而日本方面判断对方是在追求一个对苏联更有利的新条约,因而日本官方进一步表示自己的友好姿态。日本代表居然在莫斯科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胜利阅兵,见证自己曾经的铁杆盟友纳粹德国的彻底失败。日本方面试图以此加强日苏之间的互信。1945年6月7日,苏联驻日大使马利克报告莫斯科方面,日本政府为签订日苏新条约,表示可以将双方争议的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归还苏联。此外日方还企图用两艘旧航空母舰交换苏联的数百架军用飞机,可见日本政府对苏联仍抱有极多幻想。
  日本方面寄希望于苏联可以出面成为美日问的中介人,调低同盟国对日停战条件,比如允许日本自行处理战犯,维持天皇统治,保留日本军队等等。
  按照日方一厢情愿的预想,此时面对伤亡数字焦头烂额的美国政府很可能就坡下驴,同意放低停战条件,从而使日本可以“体面”地退出战争,战争贩子们逃脱审判制裁,自然皆大欢喜。
  乃至于日本可以有一种更大胆的可能,美军登陆之前,见到日本全民皆兵的景象,在佩里硫、硫磺岛和冲绳的惨烈攻防战中的心理阴影就会使美国政府心惊胆战,从而希望可以与日本达成停战。毕竟美军在登陆之前,就预计攻占整个日本要付出50万人伤亡,军方还为登陆日本赶制了数十万枚授给死伤战士的紫心勋章,这批勋章历经多次战争到现在都没发完。如果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日本政府当然双手赞成。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1945年8月8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日宣战,8月9日凌晨,上百万苏军机械化部队怒潮一样涌入东北,迅速攻入东北腹地。至此,日本的“苏联调停”美梦成为幻想,日本寄予厚望的“盟友”变为了日本最可怕的敌人之一,将日本苦心经营多年的“伪满洲国”殖民地打得七零八落。
  1945年8月6日与8月9日分别在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也摧毁了军国主义者的最后野心。他们终于意识到,即使美军不登陆,通过这种“一枚摧毁一个城市”的超级炸弹也能把日本彻底抹平。日本方面不清楚美国当时总共只有3枚原子弹,1枚在新墨西哥州沙漠上进行了核试验,其余2枚已经在日本炸响,美军手中已无原子弹可用。但即使如此,日军也绝无战胜美军的可能,只要美军继续围困日本列岛,封锁其海上运输线,日本的崩溃都无可避免。
  无论如何,苏联参战代表日本体面停战的最后希望破灭,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军国主义者鼓吹的一切荣耀、自豪、梦想都烟消云散,失魂落魄的日本政府明白如果拖延战争,等待的只是自己或早或晚的灭亡下场,最终日本官方强压军方主战派,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认罪伏法。
  因此,原子弹的攻击,对日本的投降,更多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原子弹投放早几个月,日本未必会投降:如果晚上几个月,则很可能在投放之前日本就已经先投降。到1945年8月,日本政府早已在内外交困之下不堪重负,苏联出兵、航线封锁、核弹轰炸等诸多因素的集合彻底击垮了日本政府的抵抗意志,才导致这个法西斯政权的最终投降。
其他文献
直升机是指依靠发动机带动旋翼产生升力和推进力的航空器。由于其特殊的飞行机理,能前飞、后飞、左右侧飞,并能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悬停回转等固定翼飞机难以完成的动作,因而它具有独特的军用价值和极其广泛的民用价值。如果没有直升机,五彩斑斓的航空世界将显得单调和乏味;如果没有直升机,现代化的战场将少了一个充满故事的角色。纪念直升机,不仅是对一种航空器命运的关注,而且是对人类智慧的尊重和期待。    艰难
有别于20世纪末空中武力与防空武力彼此互相制衡而达到平衡,新世纪的新一代战机与防空武器将对上世纪末的系统构成强大冲击。这些构成冲击的技术包括隐身战机、超远程防空系统、300千米级攻击武器等。  隐身战机能针对最有效的探测与火控波段(X波段)隐身,大幅缩短各式雷达、战机、防空导弹对其的作用距离。俄制S-400与美制“爱国者”PAC-3等新一代防空系统的射程达200~400千米,远超出一般战机的探测与
新加坡在军事工业的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其研制思路和做法非常值得其它国家借鉴。尤其在火炮领域,其创新性和实用性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近些年推出的几款新炮总是让人耳目一新。SRAMS就是它最近研制成功的一种已申请了多种专利的新型120毫米迫击炮。SRAMS由新加坡技术动力公司研制,是“超高速先进迫击炮系统”(Super Rapid Advanced MortarSystem)的英文缩写。该炮优异的性能以
编者按:2006年1月16日,美军一架“阿帕奇”直升机坠毁。有目击者说,这架直升机是被火箭弹击落的。这是近10天来在伊拉克发生的第三起美军直升机坠毁事件。1月13日,美军一架OH-58“基奥瓦”侦察直升机在伊北部摩苏尔附近坠毁,机上的2名飞行员身亡。这一连串事件使人们对直升机的生存力问题再次加以关注。本刊特别邀请军用直升机专家陈德琰先生撰写此文,从理论上剖析军用直升机的生存力。    军用直升机包
“闪电”这个名称没有多少新意。二战时期,美国的P-38战斗机被命名为“闪电”;20世纪50年代,英国研制的一款2倍声速战斗机也叫做“闪电”。美军对F-35的这次命名,说是为了纪念这两种飞机,但却表现出了一些非同寻常之处:它首先打断了美军近几十年用猛禽或动物命名战斗机的惯例;其次是直接将“X-35”转为“F-35”;另外,以前型号的后缀字母是表示改型的,这次却用F-35A、F-35B、F-35C来区
据美国空军物资司令部表示,换装机翼后的A-10可以在不需要机库检查的情况下飞行1万小时。他们还改进了新设计的线束,使机翼更容易拆卸,并减少了在拆卸过程中损坏机翼的几率。至此,美国空军和美国国会围绕A-10进行的持续多年的纷争,正式告一段落。A-10战机B服役以来参加7几乎美国空军的每一场重大战役,而且每次均表现出色  A-10是美国空军一款非常经典的对地攻击机。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列装服役以来,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当人类相继从空中征服了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太平洋等昔日不可逾越的“拦路虎”之后,又把目光转向了新的目标,从空中征服地球轴线上下两个端点:北极和南极。一些勇敢的飞行家驾驶各类航空器加入了极地探险的行列。  人类乘雪橇、车船到极地探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但从空中征服极地却是气球、飞艇和飞机诞生之后才得以实现的。  第一个试图飞越北极的飞行家是瑞典飞行员萨罗门-奥古斯特-安德列
冷战后国际局势缓和,以色列也与阿拉伯民族展开“土地换和平”的谈判进程,这导致传统大规模军事威胁的消失,也促使以军转变军事战略和作战指导思想。当城市地面作战等低强度冲突日益成为各主要军事强国必须面对的日常作战行动之时,以军也不得不急于应对位于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以及位于以色列北部边境上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人员的低强度作战威胁。这些武装人员采用大量非对称作战手段,如反坦克制导导弹、火箭助推榴
投石问路是一句常用的成语,但也有很深的哲理。自己人可以投石入水试深浅,找路径,别人也可把自己当做石头投入水中一探深浅。这回格鲁吉亚就被美国和北约当做一块“顽石”投进了南奥这潭“浑水”之中,一试俄罗斯的反应,结果正好被憋屈了几年的俄罗斯逮个正着。西方一看俄国熊真的发怒了,自己也就往后缩。天底下只有傻瓜才相信,北约和美国会为了国土面积只有俄罗斯0.44%的格鲁吉亚和俄国熊开打呢。  1 2008年,8
2015年5月19日,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与实施,在中国制造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而使中国成为大国重器制造强国,既是《中国制造2025》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成为制造强国最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