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印俄受制于西方看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历史选择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tou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5月19日,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与实施,在中国制造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而使中国成为大国重器制造强国,既是《中国制造2025》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成为制造强国最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这些高端装备均属典型的大国重器。
  2013年,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我国第一部装备工业题材的纪录片《大国重器》,使全社会对大国重器的地位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大国重器既有民用,也有军用;既有大体量的大国重器如航空母舰、大型军民用运输机、重型运载火箭等,也有小体量大国重器如卫星、航空发动机、高精度数控机床等。但其共性是结构非常复杂,技术水平非常高。大国重器的研制早已脱离了单一经济范畴,上升成为一种国家行为,是各强国之间博奕与角力的主战场。大国重器堪称大国立国、强国与捍卫国家利益之本,故世界各大国在大国重器研制上均是不惜成本、不计代价,谁都不想依赖他国的大国重器。即使美国的“铁杆”盟友日本与欧盟也不愿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上只依赖美国的GPS,而是打算不惜成本地自起炉灶,另搞一套,自成体系,这充分凸现了大国重器的价值与意义。
  西方打压中印俄三国大国重器
  中印俄三国是金砖国家成员国,也均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其既得利益格局,对中印俄三国进行打压与遏制是必然的,打压三国大国重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2015年8月5日,法国总统奥朗德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电话会谈,确定了解除法国向俄罗斯交付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合同的具体方案,结束了两国间长达8个月的紧张谈判。根据最终方案,法国将向俄罗斯赔偿高达12亿欧元的合同款项;法国则获得两艘舰船的完全所有权并可以自由处置。这意味着法国对俄国第一个军售大单因乌克兰危机所导致的西方制裁背景而被取消。有俄媒称,法国阻止俄罗斯接收已交付全款的“西北风”级战舰,让俄感到“刺骨寒意”。
  法国达索公司2012年在印度举办的竞标活动中击败美国和俄罗斯的企业,获得向印度出口126架“阵风”战斗机的机会。当时,印度要求全部126 架中的18架由法国生产,其余108架由法国转让技术,由印度企业生产。然而,在随后的“独家谈判”中,法国方面不仅拒绝保证实现“生产本土化”,而且将单价从6500万美元大幅提高到1.2亿美元,几乎翻倍。其单价与美国空军采购正宗4代机F-35A的价钱不相上下,而“阵风”不过是一种“三代半”战机。印度国防部对于达索公司“调整价格”的做法感到十分不满,相关谈判陷入僵局,但印度最终因缺少选择只能无奈接受。2015年4月11日,访法的印度总理莫迪当天在巴黎宣布将向法国购买36架“阵风”战斗机。据美国媒体报道,印度国防部长帕里卡尔表示,首批36架“阵风”战斗机交付后,印度将停止后续采购。可能是印度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对外军购案也就此草草收场。
  之后,有印度媒体称,较之价格高昂的“阵风”战斗机,印度更倾向于印、俄联合研制的T-50隐身战机。但据俄媒披露称,受经济下滑影响,俄空军决定对本国T-50战机采购数量削减85%,改用升级版苏-35战机作为弥补。这意味着T-50隐身战机的单架成本将大幅上升,印度还必须支付更多的研制资金。更糟的是,各种情况显示T-50研制进度不顺,俄拒绝与印度分享重要的设计信息。这意味着无论印度是继续选择“阵风”战斗机,还是选择T-50,都将面临两头“挨宰”的困境之中,这实在令印度人感到很无奈。
  2015年4月初,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禁止向中国4家超级计算机机构出售“至强”(Xeon)芯片,这在中国超算领域引发强烈关注。与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有关的中国4个技术中心被列入美国政府的一个名单,名单上的实体被认定从事“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动。
  所有大国重器的复杂设计与计算均离不开超级计算机,把超级计算机称为大国重器之母并不过份。美国禁售高性能计算机芯片的深层企图,是间接打压中国大国重器强劲发展势头。
  中印俄三国大国重器均受制于西方的惨痛教训表明,大国与中小国家的重要区别是:大国就必须大造大国重器,大国就必须拥有大国重器,大国地位要靠大国重器来维护,大国利益要靠大国重器来保护。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是依赖他国提供的大国重器实现崛起的。中国要崛起。同样要大造大国重器,中国必须具备航空母舰、大飞机等大国重器研制与生产能力,否则就不能成为有巨大影响、有很高国际地位的世界性大国。
  苏联/俄罗斯在大国重器领域的前车之鉴
  从苏联的强盛到俄罗斯衰败,其实都与其大国重器兴衰密切相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苏联与俄罗斯在大国重器领域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
  中国有“中国梦”,俄罗斯有“俄罗斯梦”。“俄罗斯梦”就是再现“伟大的强国”曾经的辉煌。
  众所周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是在苏联/俄罗斯的“瓦良格”号航母基础上改建的。
  1993年,时任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在乌克兰总理库奇马的陪同下来到黑海造船厂,研究把“瓦良格”号航空母舰造完的可能性。当时“瓦良格”号航母已建造了67.3%,还剩下32.7%的工程量。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罗夫表示己不可能再完工了。俄、乌两国高官们问:为了将“瓦良格”号航母完成,工厂究竟需要什么?马卡罗夫回答:“需要苏共中央、苏联政府、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苏联军事工业委员会和苏联9个国防工业部门的密切协作。”他在最后强调:“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而这个强国已不复存在了。”马卡罗夫这一振聋发聩的“宏论”令在场所有高官一时哑口无言,他们终于明白了,在苏联解体、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要将“瓦良格”号建成是不可能的。   马卡罗夫的“只有伟大的强国才能建造它”已成为不少中国航母迷心目中的经典名言。马卡罗夫能说出这样名言决非偶然,那时苏联的确是“伟大的强国”。特别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经过战后三十多年的恢复发展,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有一种说法是,那是个停滞的时代,但这个说法过于片面,确切地讲那是个停滞与辉煌共存的年代。尽管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十分平庸,但在全体苏联人民努力奋斗下,苏联国力是蒸蒸日上,逼得美国步步后退,苏联迈入“伟大的强国”的巅峰时期,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因此每个俄罗斯人都怀念那一时期苏联“伟大强国的辉煌”,而这个辉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大国重器的辉煌。
  苏联建造的“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当时也是现在吨位最大的核潜艇,其体积几乎是美国最大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两倍。一艘“台风”级战略核潜艇所携带20枚SS-N-20弹道导弹足以毁灭几乎所有美国主要城市,美国媒体惊恐地称之为“水下毁灭者”。
  苏联造的安-225“梦幻”运输机是一架起飞重量超过600吨的超级军用运输机,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运输机,主要用于运输大型航空航天器部件和其他大型成套设备。有专家认为以安-225的巨大机舱容积,如果转用作为客机,初步估计它可以同时容纳1500~2000名乘客。而当今最大客机A380最多载客550人,比安-225相去甚远。
  苏联不仅在军用、民用大国重器领域能与美国并驾齐驱,而且还在部份领域超越美国。至于勃列日涅夫后来头脑发热,野心过度膨胀,悍然决定入侵阿富汗,“伟大的强国”从此由盛转衰,踏上解体和崩溃的不归之路,则是后话。
  虽说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在大国重器领域的主要“遗产”,但盘点俄罗斯现有的军民用大国重器的现状,就会发现俄罗斯从民用的7.5万吨级的巨型锻压机到唯一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从“质子”号运载火箭到“联盟”号运载火箭,再到最大的“台风”级核潜艇、最大的军用运输机伊尔-76、最大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图-160、最大的直升机米-26等,都是清一色的“苏联制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竟没有造出一样能与苏联时期相媲美的军民用大国重器,连“复制”苏联时期的大国重器都感到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
  不知道这些苏联研制的、目前也已“廉颇老矣”的军用/民用大国重器还能为维护俄罗斯大国地位效力多久?不知道俄罗斯吃苏联大国重器的“老本”还能吃多久?前文所述,已经解除的法国向俄罗斯出售4艘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协议(价值15亿欧元),是北约国家首次与俄罗斯达成类似大宗军购协议。昔日的大国重器制造强国,如今却沦落到向其对手购买大国重器的地步,这实在令俄罗斯颜面扫地。
  俄罗斯在对外交往中一向态度强硬,但俄罗斯人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腰杆不够硬,甚至有点软。因为支撑俄罗斯人腰杆的军民用大国重器早就因“超期服役”而摇摇欲坠,俄罗斯由超级大国降格为一个普通大国也就不足为奇。俄罗斯人不应忘记,一个大国要在国际舞台上有强大的影响力,不是靠大话与态度强硬,而是靠自己的实力与综合国力,而军用/民用大国重器研制能力正是大国实力与综合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份之一,这正是俄罗斯最欠缺的。
  中国在大国重器领域崛起的机会与选择
  俄罗斯国力虽在恢复,但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到苏联鼎盛时期。也就是说已丧失超级大国地位的俄罗斯己难以在大国重器领域再创苏联时代的辉煌,目前唯一能做的是“复制”苏联时代的大国重器,拼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大国重器研制国的地位。
  美、俄两国原本强大的大国重器研制能力均因受综合国力下降的冲击,一个是绝对优势地位开始动摇,另一个是明显衰退,而中国综合国力蒸蒸日上。有了强大国力的支撑,就为中国在大国重器领域的后来居上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与美、俄国力衰退的时机,力争在大国重器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与赶超。
  大飞机等大国重器是以大国国力为支撑,甚至需要动员组织全国相关力量来研制,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与能力,中国要崛起,要成为“伟大的强国”,就必须大造大国重器,否则就不可实现大国崛起。
  近两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国产大飞机与长春高铁项目都作出过重要指示,很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对发展中国大国重器的态度,即中国只能选择前者。中国要像当年研制“两弹一星”那样,倾举国之力发展以大飞机为代表的大国重器,把大国重器作中国产业发展最优先方向,在大国重器领域复制类似中国高铁的奇迹,伴随着中国大国重器的崛起,中国也必然实现大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际反华势力利用其在西方的话语优势,宣扬达赖为代表的藏独势力一向主张的“和平”和“非暴力”。而了解西藏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完全是颠倒黑白。应许多读者的要求,本刊特别邀请长期研究西藏平叛和中印边界问题的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少将,撰写此文,介绍当年以达赖为首的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发动暴力叛乱的过程,以及解放军平叛作战的艰苦和所创造的辉煌业绩。  1956年至1961年,政教合一的藏族上层集团曾发动过血腥的武
直升机是指依靠发动机带动旋翼产生升力和推进力的航空器。由于其特殊的飞行机理,能前飞、后飞、左右侧飞,并能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悬停回转等固定翼飞机难以完成的动作,因而它具有独特的军用价值和极其广泛的民用价值。如果没有直升机,五彩斑斓的航空世界将显得单调和乏味;如果没有直升机,现代化的战场将少了一个充满故事的角色。纪念直升机,不仅是对一种航空器命运的关注,而且是对人类智慧的尊重和期待。    艰难
有别于20世纪末空中武力与防空武力彼此互相制衡而达到平衡,新世纪的新一代战机与防空武器将对上世纪末的系统构成强大冲击。这些构成冲击的技术包括隐身战机、超远程防空系统、300千米级攻击武器等。  隐身战机能针对最有效的探测与火控波段(X波段)隐身,大幅缩短各式雷达、战机、防空导弹对其的作用距离。俄制S-400与美制“爱国者”PAC-3等新一代防空系统的射程达200~400千米,远超出一般战机的探测与
新加坡在军事工业的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其研制思路和做法非常值得其它国家借鉴。尤其在火炮领域,其创新性和实用性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近些年推出的几款新炮总是让人耳目一新。SRAMS就是它最近研制成功的一种已申请了多种专利的新型120毫米迫击炮。SRAMS由新加坡技术动力公司研制,是“超高速先进迫击炮系统”(Super Rapid Advanced MortarSystem)的英文缩写。该炮优异的性能以
编者按:2006年1月16日,美军一架“阿帕奇”直升机坠毁。有目击者说,这架直升机是被火箭弹击落的。这是近10天来在伊拉克发生的第三起美军直升机坠毁事件。1月13日,美军一架OH-58“基奥瓦”侦察直升机在伊北部摩苏尔附近坠毁,机上的2名飞行员身亡。这一连串事件使人们对直升机的生存力问题再次加以关注。本刊特别邀请军用直升机专家陈德琰先生撰写此文,从理论上剖析军用直升机的生存力。    军用直升机包
“闪电”这个名称没有多少新意。二战时期,美国的P-38战斗机被命名为“闪电”;20世纪50年代,英国研制的一款2倍声速战斗机也叫做“闪电”。美军对F-35的这次命名,说是为了纪念这两种飞机,但却表现出了一些非同寻常之处:它首先打断了美军近几十年用猛禽或动物命名战斗机的惯例;其次是直接将“X-35”转为“F-35”;另外,以前型号的后缀字母是表示改型的,这次却用F-35A、F-35B、F-35C来区
据美国空军物资司令部表示,换装机翼后的A-10可以在不需要机库检查的情况下飞行1万小时。他们还改进了新设计的线束,使机翼更容易拆卸,并减少了在拆卸过程中损坏机翼的几率。至此,美国空军和美国国会围绕A-10进行的持续多年的纷争,正式告一段落。A-10战机B服役以来参加7几乎美国空军的每一场重大战役,而且每次均表现出色  A-10是美国空军一款非常经典的对地攻击机。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列装服役以来,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当人类相继从空中征服了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太平洋等昔日不可逾越的“拦路虎”之后,又把目光转向了新的目标,从空中征服地球轴线上下两个端点:北极和南极。一些勇敢的飞行家驾驶各类航空器加入了极地探险的行列。  人类乘雪橇、车船到极地探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但从空中征服极地却是气球、飞艇和飞机诞生之后才得以实现的。  第一个试图飞越北极的飞行家是瑞典飞行员萨罗门-奥古斯特-安德列
冷战后国际局势缓和,以色列也与阿拉伯民族展开“土地换和平”的谈判进程,这导致传统大规模军事威胁的消失,也促使以军转变军事战略和作战指导思想。当城市地面作战等低强度冲突日益成为各主要军事强国必须面对的日常作战行动之时,以军也不得不急于应对位于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以及位于以色列北部边境上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人员的低强度作战威胁。这些武装人员采用大量非对称作战手段,如反坦克制导导弹、火箭助推榴
投石问路是一句常用的成语,但也有很深的哲理。自己人可以投石入水试深浅,找路径,别人也可把自己当做石头投入水中一探深浅。这回格鲁吉亚就被美国和北约当做一块“顽石”投进了南奥这潭“浑水”之中,一试俄罗斯的反应,结果正好被憋屈了几年的俄罗斯逮个正着。西方一看俄国熊真的发怒了,自己也就往后缩。天底下只有傻瓜才相信,北约和美国会为了国土面积只有俄罗斯0.44%的格鲁吉亚和俄国熊开打呢。  1 2008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