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是1月16日见到张文全的。这天天气很好,他正在自家的小楼里,收拾刚摘回来的橘子。他递过来一个橘子,叫笔者“尝尝”。
橘子个头很大。鲜艳欲滴。笔者尝了一瓣,味道不错。
他告诉笔者。这个橘子叫夕阳红。是朋友从福建引进的。据说,原产地在台湾。现在这个名字是他取的。
“我这1公顷果园,都是好品种。”张文全说。他的目标是四季果园。目前。有水蜜桃、布朗李、枇杷、梨、苹果、蜜橘等。共50个品种。年产水果15吨左右。由于品质好,他的价格。一千克比别人高2元左右,仍供不应求。
我问他:年收入多少?他想了想。伸出5指,翻过来,又翻过去。说:“大概15万元吧。小打小闹。”样子很谦虚。
“这些土。是我们用背篼,从附近山上。一点一点刮来的。”他指着夹在石缝中的小土块说:“为了这些土。我把几座山都要刮遍了。”
他说,这里的山太大太陡。山上除了石头。什么都没有。好不容易积攒一点土,一场雨来,就冲走了。为了留住泥土,灶台大一点土,他也要用石头砌道坎子,才能保住。
“为了这个果园。我们一家人。背了10多年土。即便现在。遇上暴雨。仍要找土。”张文全说。
“除了土。就是品种不好选。”他说。这里终年大雾弥漫。日照少。很多优良品种,到了这里就变了。
1984年。他听朋友说,泸县园科所的橘子好。他亲自去尝了,觉得好。才买的。共买了50株。怕种不好,还要了一堆资料。3年后,树长大了,青枝绿叶。很好看。却不结果。请园科所专家来看,说是气候问题。没办法,只好把树砍了。
此后,张文全买优质果树苗,更谨慎了。每次,只买3株,先试栽。成功了,再买。不成功,则权当交学费。所以这些年,尽管失败不少,损失却不大。
为了掌握信息,他与国内40多家科研单位,50多个果树专家,建立了联系。有新品种,他总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他自费订了50多种果树栽培资料。有介绍新品种的。也有讲技术的。凡有水果展销会,无论多远,他都要参加。每次,他都要带上自己的水果,与别人的比较,请专家品评。尽管花了不少钱,有时亦无收获。但他不后悔。他觉得在信息上花点钱,找得回来。
张文全的水果,都是优良品种。但他却不满足。还在不断优化。不断淘汰。有的,以新品种替换;有的,则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进行改良。他说:“现在的水果,更新换代很快。不优化。会被淘汰。”
为了尽快使品种升级换代,也为了推销产品。张文全想了个办法:给自己的产品摆擂台。他以独孤求败的方式,遍发请帖。请人拿着产品。来与他比。并承诺:谁赢了他,他解决对方往返车费,购买对方树苗,
帖子发出后。他的家里,便常常賓客盈门。每天,都有人从各地赶来。这些人中,有的是带着产品来打擂,更多的则是出于好奇,专程前来看看张文全,看看他的果园。
一个多月下来。张文全尚无败绩。因为真正找他比赛者,很少。
“打擂的人虽然不多,水果的名气却出去了。”他拿起一个“夕阳红”,在手里掂了掂,“这个品种,过去只能卖8元一千克,还要挑到街上去卖。现在10元一千克。还是上门来买。”
张文全的果园赚钱后,同社的王尚贤等人,便来找他,请他传授经验,说是耽误的时间,可以给他辛苦费。
“别提钱的事。”张文全说,“乡里乡亲的,说这些干啥?”他当即领着大家,到他的果园去,给大家做示范。晚上,还留大家在他家吃饭,看资料。
据村民讲,他们社,有一半人家建了果园,都是在张文全帮助下搞起来的。
张文全为人实在。答应了的事,便会帮到底。从选树苗,到开土、打窝、栽插、剪枝、疏果、防虫。每道工序,他都要到场,手把手,亲自教。由于有张文全的指导,果农们的果园,打开始就没出过问题。
近两年,有些外地果农。也慕名前来,找他学技术。购他的树苗。他像对本社乡亲一样。免费教技术,不收钱。家庭困难者,还招待吃饭。赠树苗。
王尚贤说。这些年,经张文全的手建起的果园,他所知道的就有34户。这些人中。多数的果园,都超过了0.67公顷(10亩)。目前均已挂果,收入颇丰。有的,还成了水果大户。(据《农民日报》)
橘子个头很大。鲜艳欲滴。笔者尝了一瓣,味道不错。
他告诉笔者。这个橘子叫夕阳红。是朋友从福建引进的。据说,原产地在台湾。现在这个名字是他取的。
“我这1公顷果园,都是好品种。”张文全说。他的目标是四季果园。目前。有水蜜桃、布朗李、枇杷、梨、苹果、蜜橘等。共50个品种。年产水果15吨左右。由于品质好,他的价格。一千克比别人高2元左右,仍供不应求。
我问他:年收入多少?他想了想。伸出5指,翻过来,又翻过去。说:“大概15万元吧。小打小闹。”样子很谦虚。
“这些土。是我们用背篼,从附近山上。一点一点刮来的。”他指着夹在石缝中的小土块说:“为了这些土。我把几座山都要刮遍了。”
他说,这里的山太大太陡。山上除了石头。什么都没有。好不容易积攒一点土,一场雨来,就冲走了。为了留住泥土,灶台大一点土,他也要用石头砌道坎子,才能保住。
“为了这个果园。我们一家人。背了10多年土。即便现在。遇上暴雨。仍要找土。”张文全说。
“除了土。就是品种不好选。”他说。这里终年大雾弥漫。日照少。很多优良品种,到了这里就变了。
1984年。他听朋友说,泸县园科所的橘子好。他亲自去尝了,觉得好。才买的。共买了50株。怕种不好,还要了一堆资料。3年后,树长大了,青枝绿叶。很好看。却不结果。请园科所专家来看,说是气候问题。没办法,只好把树砍了。
此后,张文全买优质果树苗,更谨慎了。每次,只买3株,先试栽。成功了,再买。不成功,则权当交学费。所以这些年,尽管失败不少,损失却不大。
为了掌握信息,他与国内40多家科研单位,50多个果树专家,建立了联系。有新品种,他总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他自费订了50多种果树栽培资料。有介绍新品种的。也有讲技术的。凡有水果展销会,无论多远,他都要参加。每次,他都要带上自己的水果,与别人的比较,请专家品评。尽管花了不少钱,有时亦无收获。但他不后悔。他觉得在信息上花点钱,找得回来。
张文全的水果,都是优良品种。但他却不满足。还在不断优化。不断淘汰。有的,以新品种替换;有的,则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进行改良。他说:“现在的水果,更新换代很快。不优化。会被淘汰。”
为了尽快使品种升级换代,也为了推销产品。张文全想了个办法:给自己的产品摆擂台。他以独孤求败的方式,遍发请帖。请人拿着产品。来与他比。并承诺:谁赢了他,他解决对方往返车费,购买对方树苗,
帖子发出后。他的家里,便常常賓客盈门。每天,都有人从各地赶来。这些人中,有的是带着产品来打擂,更多的则是出于好奇,专程前来看看张文全,看看他的果园。
一个多月下来。张文全尚无败绩。因为真正找他比赛者,很少。
“打擂的人虽然不多,水果的名气却出去了。”他拿起一个“夕阳红”,在手里掂了掂,“这个品种,过去只能卖8元一千克,还要挑到街上去卖。现在10元一千克。还是上门来买。”
张文全的果园赚钱后,同社的王尚贤等人,便来找他,请他传授经验,说是耽误的时间,可以给他辛苦费。
“别提钱的事。”张文全说,“乡里乡亲的,说这些干啥?”他当即领着大家,到他的果园去,给大家做示范。晚上,还留大家在他家吃饭,看资料。
据村民讲,他们社,有一半人家建了果园,都是在张文全帮助下搞起来的。
张文全为人实在。答应了的事,便会帮到底。从选树苗,到开土、打窝、栽插、剪枝、疏果、防虫。每道工序,他都要到场,手把手,亲自教。由于有张文全的指导,果农们的果园,打开始就没出过问题。
近两年,有些外地果农。也慕名前来,找他学技术。购他的树苗。他像对本社乡亲一样。免费教技术,不收钱。家庭困难者,还招待吃饭。赠树苗。
王尚贤说。这些年,经张文全的手建起的果园,他所知道的就有34户。这些人中。多数的果园,都超过了0.67公顷(10亩)。目前均已挂果,收入颇丰。有的,还成了水果大户。(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