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何在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电影《长江七号》的热播,票房价值的居高不下,是否周星驰又有新的创造?探讨电影剧本后的深层意蕴和文学特色,无疑将会拓宽我们的思考空间。
  关键词 反讽 《长江七号》视角
  
  2008年1月30日起,周星驰自导自演的电影《长江七号》在台湾开始放映,五天后,台湾全岛的票房已突破新台币八千万元,突破了《国家宝藏2》第一周七千八百六十八万的放映纪录。比较而言,李安的《色·戒》是两千五百九十二万元,《卧虎藏龙》为两千一百四十三万元,《投名状》则有两千零六十九万元,的确令人惊叹这部电影的魅力。
  那么,这部电影究竟以什么特质博取了如此之多的观众?显然不仅仅是名演员的吸引力问题,曾有网友评论说这是一部让你“大哭大笑”的电影,从这一点来说,似乎和周星驰以往的纯粹化的喜剧风格有所不同。
  这部电影其实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相依为命的穷父子得到一只外星机器狗。“长江七号”是它的名字。儿子通过它获得了友谊和乐趣,最后机器狗为拯救父亲而献身。影片一如既往地继承了周星驰电影中的喜剧元素。在这部片子里他虽较过去现身镜头减少,但那种幽默诙谐令人爆笑的风格却是其所惯有。搞笑镜头接连不断,对老师的夸张性戏弄,父子二人捉蟑螂,放大的超常细节,卡通动画式的人物呈现姿态,皆令人捧腹。喜剧总是惯于取悦观众的,它以“轻松、诙谐、幽默”的姿态解构了现代主义的“权威标准”和“发现真理的天职和使命”,消解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小人物在生活中遭压抑而积聚的能量得到一定的释放。但综观本片,在喜剧性的主题之外,显然还包含着一股脉脉的温情,并试图告诉人们一些有关人生中一些需要人们珍视的东西,像怜悯之心(女老师对小狄):虽处逆境亦不忘修身之道:反对恃强凌弱(小狄不顾自己安危打抱不平):连看似凶恶的土头老板居然也有圆转通融之处,而小狄因为鞋子破遭罚站,在商场里哀求父亲买玩具的镜头,实在也是可以触动人们内心那“最柔软的部分”。这也是人们在笑声里混合着泪水的因由。
  而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片有两点引人注意:
  
  一、反讽技法形成的荒诞意蕴
  
  米克在《论反讽》中认为,“实际上假如在反讽者看来,世界上的事情不断以反讽的方式发生,那么,这只能证明情况并非如此:如果情况真的如此,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不会呈现出反讽的外貌。”因此反讽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和现象,而“反讽意识须以他人身上反讽意识的缺乏为先决条件。”简单地说,就是反讽者看似在说一件事,实际上截然相反,他假装不知事实真相。而受嘲弄者则深信事情是他所看到、所理解的那样,其实却完全不是。反讽常常包含一个突出的行为特征即嘲弄(mockery)。嘲弄常常采取模仿受嘲弄者的缺点的形式,受嘲弄者往往傲慢、自负、自满,抑或天真、单纯、善良,他们被嘲弄的危险就隐藏在其安然而笃信的无知无觉、我行我素之中。嘲弄者则恰好相反。他们假装自己天真、无知,行为愚蠢、夸张,尽管他们内心明了。结合本片来看,可以发现运用这种技巧的地方比比皆是。最明显的是片名“长江七号”就有着强烈的反讽色彩。之前,曾有过一部电视剧名为《长江一号》,叙述的是抗日英雄的业绩,而本片这样一个如此“宏大叙事式”命名讲述的却是一个完全不着边际的故事,不能不说是一种解构与颠覆。周星驰扮演的小狄父亲,并非我们习惯看到的吃苦耐劳而严肃的父亲形象,他的苦难某种程度上简直成了笑料,尤其是他使出吃奶的力气推车的镜头,竟有些滑稽可笑。而他和老板的争辩,也体现不出其生存的艰难之感,倒像是又增几分笑料。他煞有介事地教训儿子做人的道理,却缺少意味深长的情感,他一本正经地捡拾垃圾,居然会听不到飞碟的轰鸣?虽然,主人公看似是以严肃的态度来说话、做事,那么,现实是否如影片所陈述表现那样?一群富家少爷因为一只玩具而与一个穷孩子成了朋友,美丽动人的女老师仅仅因为同情就和一个民工产生了爱情?等等之类。我们尽可从反面的角度去考虑,因为这和机器狗救活人命不是一回事,那是科幻世界里司空见惯的现象。可以说,一方面,它一厢情愿地包装了现代生活,另一方面又“借助现代电子媒介的高科技手段制造出了新的谎言,造成了鲜明的荒诞意识。”不过话说回来,对作为大众文化一部分的影视文化,本不该要求带给人们太沉重的思考,何况,人生本来就是荒诞不经的。
  
  二、另类视角的采用
  
  影片中,扮演儿子小狄的徐娇,戏份显然多于周星驰,而最感人之处往往都有儿子的出场。像哭闹买玩具,被罚站,父亲死后的哀痛,都演绎得十分细腻真实,情感真挚,不夸张地说,正是有了这份真挚,才使影片显得如此温情潺潺,带来一种底层关怀的视野。而周星驰近乎动画式的机械倒成就了一份木讷与朴实,和他以前所演人物大不相同。整部影片更多地采用了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儿童所具有的单纯而清新的气质,使观察褪去了成人世界的功利与戒备色彩。机器狗的出现为小狄单调而贫穷的生活带来了未曾有过的欢乐,恶狠狠欺负他的同学因为这个奇特的玩具成了他的朋友,夏夜因为有了它消退炎热,整个表现了人类一种最普遍的对于爱、友谊、归属性的渴望和追求,尤其是当这种愿望是在天真烂漫的、被作为人类未来之希望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时,就格外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观众从中感受到的,正是一种平民意味浓厚的温暖。
  总之,反讽手法和独特视角的运用,使得这部电影既暗合了观众对于传统伦理思想和现代解构的想象,满足了大众的情感认同心理,另一方面又“以奇遇为包装的戏剧性情节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求”,当然还有导演独特的表现风格,如跳跃感、快节奏、类似迪士尼动画般丰富的想象细节,都是让观众喜爱的地方。
其他文献
【摘要】香港著名导演张彻和陈可辛根据晚清著名的刺马案拍摄了电影《刺马》和《投名状》,这两部相隔了34年的电影对于兄弟情谊的描述体现了香港导演对于中国大历史的不同态度,这种差异是当代香港电影发生转型的一个重要缩影。  【关键词】《刺马》 兄弟情谊 大历史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0.19.014    上个世纪60年代,香港出现新武侠电影流派,大导演张彻被
[摘要]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应该遵循信息等值、文化浸润和艺术审美的原则,同时还要兼顾影片的商业价值,只有遵循这四个原则,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才能达到“信、达、雅”的翻译目的。  [关键词]汉译原则 信息等值 文化内函 艺术审美 商业价值    优秀的英语影片译名标准是既要符合我国观众的文化心理,又要在深层语义上与原片名实现功能上的对等。译者不仅要熟谙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转换方法,更应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因
[摘要]陕西女作家散文写作特点主要表现为三个“少”,即少大家、少精品、少特色;其散文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是缺乏精神定位,一是缺乏个性;突破这些局限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立足本土,一是把握时代,一是关注苦难。  [关键词] 女作家 散文 个性    现代女作家散文的发展史可以从冰心写起,到本世纪初风风雨雨的几个阶段,从“五四”时期宣扬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与个性解放,到三十年代“民族救亡”时期走
摘要 论文放弃人们惯用的理论对文本的取舍,通过细读与想象实现与诗歌文本的沟通,在体验中感觉、揣摩诗歌的情境与典型细节,发掘诗歌为通常的理性剪裁所容易忽略的细微的心灵振颤与鲜活的原生情感,从而达到对诗歌魅力之源的把握。  关键词 蒹葭 体验 魅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
[摘要]继《卧虎藏龙》的辉煌之后,近几年来华语新武侠电影已甚少扛鼎之作,在这个武侠氛围凋零的年代,观众热切呼唤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武侠片经典再现。《剑雨》则是现今众多武侠片中的一名佼佼者,新武侠世界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新武侠 江湖 多角度叙事 爱情 欲望    2010年9月底吴宇森监制,苏照彬导演的《剑雨》“悄然上映”,没有过多的宣传攻势,缺少成熟的营销策略,然而正是在这种优势全无的形势下
【摘要】田壮壮代表着“第五代”精神理念的坚守。在电影《盗马贼》中,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描写生命的体验、捕捉民族的符号、进行自省、呼唤反思,他用自己对艺术的感知、对信仰的敬畏和对生命与挚爱的坚守,谱写了一曲梦想照进现实的凄美之歌。  【关键词】《盗马贼》 生命与挚爱 坚守    记得田壮壮在中戏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曾说:“我认为电影是不能聊的——电影是看的”。尤其是他的这部《盗马贼》,我自己觉得看后有
[摘要]《左右》作为一部优秀的话语电影,本身蕴藏的电影语言值得我们挖掘和思考,同王小帅导演以前的几部作品相比较,《左右》继续沿袭了其描写小人物辛酸苦辣的作风。讲述了一个温情与伦理对决的故事。  [关键词]《左右》 人物塑造 情理交融 音乐    三月伊始,王小帅导演带着自己的新作《左右》进入了电影院。同王小帅导演以前的几部作品相比较,《左右》继续沿袭了其描写小人物辛酸苦辣的作风。讲述了一个温情与伦
赫尔穆特· 格恩舍伊姆(Helmut Gernsheim)曾经在《创造性摄影》中说:“摄影是世界各地都明白的‘语言’,沟通所有民族和文化,它真实地反映生活和事件,它说明政治和社会情况……。” 变革的时代,摄影是一个颇具魅力的领域。近些年东南亚、南亚成为越来越多摄影人首选的拍摄“圣地”。这种现象导致旅游纪念照式的影像随之泛滥,并在社交网络上无休止传播。这些影像是否真实可信?是否客观地映射了社会、人民
[摘要]启蒙主义在我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其內涵和外延。在被称之为新启蒙主义的语境下,新时期的爱情小说创作经历了“解放思想”和追求“现代性”两个阶段,实现了诸多突破。然而,在收获赞美的同时,也存在着些许的框限。  [关键词]爱情小说 新时期 新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自五四时期传入中国文学以来,以极强的生命力在中国文学的沃土上疯长,20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新启蒙主义”,既尔九十年代末又有了“
[摘要]《疯狂的石头》借鉴了英国导演盖·里奇的两部影片《两根大烟枪》和《偷拐抢骗》中的许多电影艺术手法,并成功的将其本土化,使电影自身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这是《疯狂的石头》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电影本土化 盖·里奇《疯狂的石头》    英国导演盖·里奇拍摄的电影《两根大烟枪》和《偷拐抢骗》得到了世界电影界的广泛好评,他自编自导的作品《偷拐抢骗》更是打破了英国影史上最高票房纪录,成为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