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意义隐化翻译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zat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葛浩文译本《红高粱家族》中《奇死》章节的英文语料库,文章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语料库检索软件和工具,对《奇死》中“像”一字在原著及译本中的翻译进行检索与分析,探求对“像”字的翻译在意义显化与隐化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译本中“像”的翻译存在隐化现象。
  【关键词】奇死 葛译本 平行语料库 像 隐化
  一、引言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这种新的研究方法以真实存在的翻译语料为对象,借助计算机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文本进行分析处理,显著提升了文本分析的效率与所得结论的可靠性。其中,平行语料库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在不同层次上的异同,分析译者采取的翻译技巧,能更好地为译者提供指导。
  二、研究现状
  从平行语料库兴起至今,用其进行翻译研究已是屡见不鲜,也有不少学者曾进行显隐化翻译研究。但多数学者都落脚于句子,段落乃至语篇层次,通过对比实虚词比例,句子衔接手段,词汇密度和句长等,分析译文的翻译特征,少有学者从词汇出发,研究翻译中的显隐化现象。
  王克非(2005)提出当由形式化程度较高的语言译成形式化程度较低的语言,显化递减,隐化递增。秦新平(2010)提出英语作为形式化程度较高的语言在汉译本中会出现隐化现象。大部分学者认为由于形式化差异,英译汉会出现隐化,而汉译英会出现显化。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名著的《红高粱》,对经典英译本研究已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热点。据笔者检索,其研究领域覆盖面十分广泛,借助语料库的研究也不少。但本文旨在从显隐化视角,对葛译本《奇死》中“像” 一字在原著及译本中的翻译情况进行检索与分析,剖析译者采用何种方法并分析原因。
  三、研究設计
  1.研究对象与问题。笔者发现《红高粱家族》中含不少关于“像”字的英文翻译,但对其翻译的表达方式却不相同,因此选取其中一个章节《奇死》,力图回答以下问题:
  (1)葛译本中对“像”字的翻译具体有哪些英文表达方式?
  (2)葛译本中对“像”字的翻译出现了显化还是隐化现象?
  (3)对“像”的翻译为何会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及翻译手段,这给我们哪些启示?
  首先,中文的“像”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1)作名词,指人物等做成的形象。
  (2)作动词,表相似。
  (3)作介词,表“比如”。
  本文仅研究“像”作为动词或介词两种词性。不同学者对显隐化现象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对其进行操作化定义,认为隐化是译者并未直接翻译出特定中文词所对应的的英文表达,而是通过语境来展现意义。
  2.研究设计。笔者用Antconc检索《奇死》中“像”一字并统计频数,再逐条人工检查,删除名词词性索引。用Olifant软件,根据平行库对“像”的翻译进行统计:1)频次与表达形式,即对“像” 翻译的次数及表达;2)百分比,指各形式占总频次的比例。最后,对比中文库中“像”的频数和英译库中直译的频数及翻译表达,观察是否采用了显或隐化翻译,并分析原因。
  3.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Antconc检索,笔者发现原章节中“像”的频数为112次。而在译本中有73处采用了明确的词汇或短语,包括like,as though,as...as,look like,as,as if,39处通过上下句语境表达含义。
  分析得出,译本对“像”字的翻译出现隐化现象。这一结论似有悖于之前学者提出的论点,即从形式化程度低的语言翻译到形式化程度高的语言会出现显化现象,但仔细剖析就会发现并非如此。由于汉语秉承“形散而神不散”,而英语比较重形合,以形显义,因此汉译英显化程度会递增。笔者认为出现隐化现象有如下原因,首先为避免造成读者审美疲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恪守“避免词汇重复”这一翻译规范。此外,为提高译文可读性,有意识地进行解释性描述可为读者扫除理解障碍,也能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四、结语
  本文基于平行语料库,考察了《红高粱家族》葛译本中《奇死》章节对“像”的翻译,并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葛译本“像” 字的翻译出现了隐化现象。译者将原文中抽象的“像” 以具体、丰富的表达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方便读者的理解与接受。
  参考文献:
  [1]佟晓梅.基于语料库翻译的显化与隐化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2]秦平新.英汉语言形式化差异与翻译隐化处理[J].学术界, 2010:140.
  [3]姚琴.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红楼梦》意义显化考察——以霍译本林黛玉人物特征为例[J].外语教育与研究,2013:45.
  [4]易炎,王克非.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大家”的对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03.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教材基本内容,分析了农村薄弱学校学生学习状况,探讨了导入真实语境对话和活动教学构思;力求化难为简、求循序渐进,使学生适应过程自然轻松;开展调查报告,激发学生表现欲。  【关键词】英语教学 构思生活  一、说教学目标  1.孩子能听,说,读,写cleaned my room, washed my clothes, stayed at home, watched TV, did some
【摘要】公共标识语是一个城市的名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深,标识语的翻译愈加受到重视,但如今公共标识语双语翻译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仍存在着拼写错误、用词不当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和国家形象。本文以无锡市为例,就公共标识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提高标识语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推动城市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翻译 问题 对策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公
【Abstract】Generative teaching emphasizes the 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students centered, enriching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ing teachers’
【Abstract】We live in a world that news reports are explosive everyday. Learning styles of news help u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s report. Distinctive from other genres, news report is cha
【Abstract】Ralph Emerson was a leading American poet, as well as a philosopher known for his championship of the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movement. This essay seeks to explore his transcendentalist m
【摘要】《布鲁克林》是爱尔兰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2009年发表的作品。小说秉承了托宾一贯的写作手法,描述了爱尔兰小镇女孩艾丽丝在家乡生活和工作不顺心的情况下,通过姐姐罗丝的资助和神父弗拉德的帮助,艾丽丝移民美国,在布鲁克林的生活和工作渐渐步入正轨时,因姐姐意外去世重返爱尔兰小镇的故事。本文主要分析艾丽丝移民美国的原因,以及重返家乡后沐浴在亲人和朋友的羡慕的目光中的艾丽丝是否去留的内心纠结及最终选择
【Abstract】Love is the eternal theme in literature. 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The bait and A red, red rose all devote to express love, but the expressing effects are not the same. The articl
【摘要】呼应语结构投射对研究双宾语结构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比“他借我十块钱”、He gave me a book,指出“借”和give都是双宾语动词。然后,本文进一步阐述“他借我十块钱”有两种含义,以及其句子结构的生成。最后,本文又指出“借”和助动词have都有或强或弱的呼应特征。  【关键词】呼应语结构投射 双宾语 呼应特征  呼应语结构投射即呼应和时态的功能语类如何作为中心语在句子中进行投射
【摘要】湖南卫视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可谓火爆了一大把,成为街头巷尾、茶语饭后议论的话题,并引发了父亲责任的话题等等。节目同名主题曲《爸爸去哪儿》也被广为传唱。本文对《爸爸去哪儿》的两个英译版进行了比较,探讨在歌曲翻译中的几点技巧。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 译本比较 翻译原则  一、引言  《爸爸去哪儿》总的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户外亲子节目,它找到了一个新颖的切点,具备较强的话题性。亲子类
【Abstract】Listening is bearing greater and greater importance in communication and examinations. However,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as the most difficult skill to learn among the four skills. Metaco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