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几点见解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一个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其二,要指导学生勤于观察,要做一个有心人;其三,教师要鼓励他们勤动笔。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要讲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作文指导也很重要,除了指导学生安排层次结构以外,还要教学生一个开阔思路的重要方法——先放后收。天长日久,作文水平定有提高。
  【关键词】广泛地阅读 勤于观察 勤动笔 批改方法 先放后收
  教育部门的领导到学校检查语文教学情况,都喜欢翻阅学生的作文本,并非常看重教师用红墨水批改的地方,以此来断定教师的教学态度。他们一般认为:学生作文本上的红字越多,这个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就越强。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说教师给学生批改的越多,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就越快,那许多会写作的人在起步之时岂不都是靠别人修改文章才成为作家的吗?显然不是这么回事。一个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
  要想写好文章,前人已有总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写作是靠阅读作基础的。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融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等等于一炉,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一个读万卷书的博学鸿儒毫无疑问要比只识几百个汉字的人会写作,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广泛地阅读好比贮存粮食进粮仓,平时没有贮存,写时又到哪里去搬运“谷物”?又曰:天下文章一大抄,这固然有点讥讽之意,但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你没有广泛的阅读作底子,到时候连抄也抄不来。这里最好的例证是写散文,行家说写散文就是要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这样浩瀚的文化渊源除了大量阅读又还有什么捷径可走?
  其二,要指导学生勤于观察,要做一个有心人。
  三十年代有一个散文家写了一篇《囚绿记》,讲的是他在书斋里苦闷彷徨之时,有一天忽地从窗外爬进了一线长春藤,作者生活在那灰朦朦的都市,且又“密封”在书斋里,才思当然枯竭。这突然出现的一点新绿,当然有一阵观察后才狂喜,因而他很自私地把它囚在书房。绿色象征春天、生命、希望,没有细心的观察,他哪里注意到身边这一点琐碎!又例:当代作家竹子写了一篇发古之幽情的《西陵古道》,她说她数次独个儿到皇陵去游览,在春天的晨光里,在秋天的夕阳里,看着巍峨的陵寝和那森然的古树,一种人世沧桑之感顿时涌上心头。人说写作要靠灵感,这灵感有时固然是在不经心时突然冒出,但有很大一部分是见到某物而触景生情油然产生写作欲望的。有一个作者,他说他发现一种内心卑微的人,生怕人家瞧不起,因而一见到胜过自己的人就哼小调,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惬意与充实。事实上,这种人是以外表的变态宣泄来弥补内心的空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说的是有道理的。
  其三,业精于勤荒于嬉。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要鼓励他们勤动笔,熟能生巧。时常有人羡慕画家勾勒几笔,人物的大致轮廓即刻栩栩如生;时常见到搞器乐的人一拨动琴弦,未成曲调已先有情韵,这奇妙的境界从何而来,是多少年的寒来暑往,多少月的日日夜夜呕心沥血练出来的。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打一天鱼晒三天网想作好文是异想天开。我从学校毕业任语文课的第一天起,就十分重视学生作文的勤学苦练。有的领导翻了我批改的学生作文本,发现上面的红墨水字不多。于是他就断定我的教学不负责任。可到了中考以后统分,我任课的班学生语文成绩竟考了全县第一名。有些人纳闷,有些人惊奇,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初出茅庐的人怎么教学超过了全县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朋友们问我有何奥妙,我说它的功效来源于每周一篇上,且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这些纷繁的本本如果全部批改,除非教师不吃饭,不睡觉。有人说我懒,实际并非如此,青年人要干的事很多,如果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上,那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实践证明:我任教的班级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比兄弟班、兄弟学校的学生分数高,而只是作文,每个学生平均高出他们5分多!这种切实可行的办法使我的学生赢得了上重点中学的机会,他们也为我争了一口气!人活着不能随波逐流,干什么事都不能步别人后尘,要另辟蹊径,开拓创新,这才是现代青年的人格。按部就班,因循守旧,不会有奇迹出现。
  当然,并不是说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不重要,相反,它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要讲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对每个学生作文,一个学期起码要精改几篇,精改时连一个标点也不能放过,我曾经给一位学生的一篇作文改了49处标点!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要在作文评讲时细细剖析,告诫学生以后作文要避免重犯这种错误。这样做教师省力,学生启发性也很大,何乐而不为?再一点作文指导也很重要。除了指导学生安排层次结构以外,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开阔思路的重要方法先放后收。何谓先放?放就是放开思想野马的缰绳,让它在辽阔的草原上任意驰骋,不受时空限制,这样就可以打开思路,放开手脚,占有的材料就多,写作文时选材的余地充分。何谓收?收就是把有关材料聚拢在一起,有目的地选择,看看哪些东西能写到文章里,使文章的中心突出、具体、生动、形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选材。在这同时,还要求学生列出作文提纲,注意事物的逻辑顺序。思维顺序,这样文章写出来后就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学生文章写好以后,努力提倡自改互改,从布局谋篇到字词句、标点都要反复修改,然后才誊到作文本上。虽然学生的修改不见得完全正确,但却练就了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的良好习惯,天长日久,作文水平定有提高。
  作文教学之路艰辛而漫长,但只要胸中有法,循序渐进,自然能让你的学生产生兴趣,从而有所专注,日积月累,作文有了活源,面对中考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育英学校)
其他文献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教材,入语文课本的文言文绝大多数都是美文,即使像《山市》、《核舟记》这类文章,也值得学生仔细欣赏品味,但是现实中,语文课堂的文言文学习越来越乏味,美文无论怎么也“美”不起来,笔者认为美文更须语文味,教师要充当“厨师”将“好菜”烹饪让学生仔细品尝——“语文味”。  一、美文要巧译  勿庸置疑,文言文的翻译是必须的,只是在教学中,教师让翻译变的枯燥、机械(考试恐怕是罪魁祸首),学
【内容摘要】有效提问,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做到有效提問,应把握这几点:观察形势,把握时间点;所提问题应是重点问题;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力求所提问题带有趣味性;提问后应作鼓励性评价;恰当设置创新性问题。  【关键词】有效提问 重点问题 情感 趣味性 鼓励性 创新性  问,在我们的儿时,家长就积极引导我们去问,这对于我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至关重要;同样,在课堂上,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提问起着无可替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论是国际谈判、人生之路、平常小事,还是课堂教学都是如此。一个漂亮的、吸引人的开头既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使教学活动在上课伊始就进入有效甚至是高效状态。有人把导入称为“上弦”、“定调”,很形象地概括了它的作用。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上产生的,教师一登上讲台,有的学生就会很快调整心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方面来。但也有些学生不能很快完成这一
首先,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明确高中美术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说高中的美术教培养出来的高中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标准。  1.以个人或者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探索表现技巧。  2.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要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美术这一文化现象,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回到情境中去,回到
【内容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课堂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过多依赖课件,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盲目照搬,缺乏创新;“以机为本”,本末倒置等。本文针对其应用误区,提出了一些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使用的原则,如适时、适度的原则,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以及遵守教学规律的原则。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教学 误区 原则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斯卡特金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兴趣对于人从事某种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使人开发智力,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可以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如果一名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就可以激发他积累各种化学知识,研究化学现象。化学是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的学科,学生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变成被动学习,形成恶
【内容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枯燥”的数学,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熏陶,使学生自觉、主动、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情感教育 修养 兴趣 优化 体验成功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使得数学成了“枯燥”的代名词,很多学生的
适时点拨 理清思路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蔡澄清曾说:“点拨的精髓在于适时点拨,相机诱导。”我在上李密的《陈情表》时注意及时捕捉这种点拨的时机。分析文章时,我引导学生着重抓住李密陈情的对象。在当时的情况下,李密言辞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思考李密是如何陈情的。谈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时,我问学生:李密该怎么说服皇帝?  顿时,大家一片茫然。我知道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内容摘要】音乐和舞蹈是艺术中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密切的分支,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的教学,既可以愉悦身心,增进对音乐的理解,又可以拓展想象空间,为学生提供表达和创造的舞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音舞结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音乐欣赏 音舞结合 途径方法 注意事项  一、问题缘起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重点就落在“表达
今年四月份,江西省金太阳教育研究所在我校组织了江西省第二届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七百名老师参加观摩。其中政治高效观摩课设置了四节,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高效课堂理念和模式的展示。观摩后感觉四堂课确实精彩纷呈:教学设计新颖,素材丰富、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生生互动活跃,高效韵味十足,让我受益匪浅。但是感觉有一点遗憾,那就是四位优秀的政治老师在注重解读新课程理念、展示高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