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miR-19b、miR-9及miR-155-5P在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现代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lyiw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19b (miR-19b)、miR-9及miR-155-5P在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9例ESCC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进展期ESCC患者作为进展期组,59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3组血清miR-19b、miR-9及miR-155-5P表达水平,探讨血清miR-19b、miR-9及miR-155-5P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iR-19b、miR-9及miR-155-5P诊断ESCC的价值.结果 3组血清miR-19b、miR-9及miR-155-5P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观察组血清miR-19b、miR-9及miR-155-5P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进展期组(均P<0.05);观察组血清miR-19b、miR-9及miR-155-5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血清miR-19b、miR-9及miR-155-5P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均P> 0.05),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远处转移及肿瘤标志物升高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血清miR-19b、miR-9及miR-155-5P及联合检测诊断ES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95%CI0.786~0.910)、0.857 (95%CI0.785~0.927)、0.765 (95%CI0.690~0.845)及0.913 (95%CI0.873~0.955),灵敏度分别为90.2%、86.4%、84.7%、93.2%,特异度分别为82.0%、79.7%、86.4%、94.9%.结论 早期ESCC患者血清miR-19b、miR-9及miR-155-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与ESCC患者病理进程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米氮平联合文拉法辛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结构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84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2例.米氮平组给予米氮平片治疗,联合组在米氮平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文拉法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的睡眠质量、抑郁情绪和睡眠结构[睡眠阶段1(S1)+2(S2)、3(S3)+4(S4)及快速眼动睡眠期(REM)],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3、6个月时,联合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米氮平组(均P<0.05);联合组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TXA)鸡尾酒疗法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不使用TXA)、A组(术前静脉滴注TXA)及B组(术前静脉滴注TXA,术中局部注射“TXA鸡尾酒”),各30例.比较3组围术期情况、凝血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 A、B组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B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A组(均P< 0.05);3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冠心病(CHD)的有效方法,能快速疏通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状况[1].但术后仍存在支架内或血管腔再狭窄的风险,需接受长期康复护理,以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延伸护理是为院外患者持续提供服务的护理模式,舒适原则即具有舒适性、有效性、创造性等特点的护理服务,应用于延伸护理中可为患者提供人性化、舒适化服务,利于提高患者配合度[2].
目的 观察阿普替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同分型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以2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rt-PA溶栓治疗患者200例,未选择rt-PA溶栓治疗患者40例.分别比较rt-PA溶栓与未溶栓患者及不同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标准(CISS)分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的差异,观察患者溶栓治疗后48 h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rt-PA溶栓组患者治疗90 d后NIH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引导下的软通道置管引流术在深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7例未发生脑疝的深部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22例采用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B组25例采用软通道脑内血肿置管引流术.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检测DTI,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按照NIHS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两组术前rFA值、平均出血量、平均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2周,A组rFA值0.43±0.04,B组rFA值0.51±0.06
目的 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并发症及非计划就诊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88例接受TIPS手术治疗的EGVB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非计划再次就诊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TIPS术后患者1、2及4年累积并发症及非计划就诊率分别为22.53%、44.12%、83.82%及14.71%、29.41%、50.00%.患者年龄及术前血清白蛋白是影响TIPS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Uveal effusion syndrome,UES)可发生在正常眼,也可发生在真性小眼球,病因尚未明确,考虑与巩膜结构发育异常导致眼内液排出障碍有关.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现报告双眼真性小眼球并发UES 1例.
目的 观察丁苯酞胶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癫痫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实施丁苯酞胶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灌注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高于对照组,平均通过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 0.05);肿瘤坏死因子、烯醇化酶、白介素-2、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
目的 探讨揿针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后肩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揿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1次和1个疗程后,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FMA评分、AD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揿针结合康复治疗能减轻中风后偏瘫肩痛,提高肢体运动功
目的 探究氨溴索联合多频震动排痰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0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振动排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肺功能及不同治疗时间24 h排痰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咳嗽、憋喘、肺啰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和7d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