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替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分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来源 :现代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y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阿普替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同分型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以2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rt-PA溶栓治疗患者200例,未选择rt-PA溶栓治疗患者40例.分别比较rt-PA溶栓与未溶栓患者及不同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标准(CISS)分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的差异,观察患者溶栓治疗后48 h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rt-PA溶栓组患者治疗90 d后NIHSS、mRS均低于未溶栓组,而ADL评分高于未溶栓组;穿支动脉疾病(PAD)组患者NIHSS和mRS评分均低于其他各组,ADL评分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而心源性(CS)组NIHSS和mRS评分均高于其他各组,ADL评分均低于其他各组(均P<0.05);不同CISS分型患者rrt-PA溶栓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安全性较高,对PAD型患者效果最佳,对CS型患者效果略差.
其他文献
外周静脉导管(PVC)是一种用于静脉给药或补液的工具,但易导致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包括静脉炎、静脉浸润、感染、闭塞、导管脱位、皮肤损伤等[1-2],其中静脉炎、静脉浸润和闭塞最常见.有研究表明,因PVC相关并发症而导致的治疗失败率在35%-50%[3].为此,本研究通过了解ICU患者PVC相关并发症的高危风险因素,建立一套规范、可行的风险因素评估表,为临床提供借鉴.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周疗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90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将联合化疗方案中硼替佐米用法不同分为传统方案组(1.3 mg/m2,第1、4、8、11天静脉推注,57例)和周疗方案组(1.6 mg/m,第1、8、15天静脉推注,33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疾病无进展时间(PFS)及总体生存时间(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2年及3年PFS、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液学毒性、肺部感染、
目的 探讨miR-30a-3p通过调控转录因子OCT-1对肝细胞癌(HCC)的分子机制,为临床HCC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方法 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数据库miRDB预测OCT-1是miR-30a-3p潜在的靶基因,进一步构建OCT-1的表达载体以及OCT-1突变的表达载体进行miR-30a-3p与OCT-1的靶标确证研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OCT-1下游因子的表达水平;同时,Transwell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miR-30a-3p对HCC细胞增殖、转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液相色谱-质谱
目的 探讨限制-诱导运动疗法(CIMT)联合经颅电刺激(TE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临床药物、物理因子、规范运动疗法,且每天接受TES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CIMT治疗.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运动力指数(MI)评估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运动活动日志(MAL)评估患手使用频率(AOU)、动作完成质量(QOM),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
目的 探讨Angiojet吸栓联合一期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的患者52例,均行Angiojet吸栓术,根据髂静脉支架植入时机分为观察组(同期植入)和对照组(分期植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介入治疗均技术成功.两组血栓清除率、手术时间、抽吸次数及抽出液体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及卧床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深度增强成像技术(EDI)测量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DME患者,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2例(89只眼),术后3个月时达到最佳logMAR视力(0.32±0.45),与注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43.5±67.5
目的 研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采取一般对症治疗,观察组应用IABP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生命体征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目的 探讨米氮平联合文拉法辛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结构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84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2例.米氮平组给予米氮平片治疗,联合组在米氮平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文拉法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的睡眠质量、抑郁情绪和睡眠结构[睡眠阶段1(S1)+2(S2)、3(S3)+4(S4)及快速眼动睡眠期(REM)],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3、6个月时,联合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米氮平组(均P<0.05);联合组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TXA)鸡尾酒疗法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不使用TXA)、A组(术前静脉滴注TXA)及B组(术前静脉滴注TXA,术中局部注射“TXA鸡尾酒”),各30例.比较3组围术期情况、凝血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 A、B组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B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A组(均P< 0.05);3
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冠心病(CHD)的有效方法,能快速疏通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状况[1].但术后仍存在支架内或血管腔再狭窄的风险,需接受长期康复护理,以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延伸护理是为院外患者持续提供服务的护理模式,舒适原则即具有舒适性、有效性、创造性等特点的护理服务,应用于延伸护理中可为患者提供人性化、舒适化服务,利于提高患者配合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