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双重陶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获得一定的人文体验,从而丰富词汇量,扩大知识面。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就在于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双重陶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趣味性;教育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58
  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则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阅读教学往往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那什么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才是最理想的?它的核心要求又应该是什么呢?
  一、以适应性为前提
  语文教师设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适应性为前提,教学方法要能够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望洞庭》这首古诗为例。古诗词教学的难点在精炼的语言,而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审美。为了让课文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阅读能力相适应,我十分注重适应性。我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些洞庭湖的美景图片。银光闪闪、水天一色、朦胧唯美的湖景让大家发出一阵阵惊叹。接着,我用优美的语言为大家介绍洞庭湖。然后,告诉大家,我用了这么多语言描述洞庭湖的美,而古代的诗人只用四句话就描述了洞庭湖的美,并且水平要比我高很多。学生根据我的引导,集中精力阅读了古诗。我根据学生的能力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更加适应古诗描述的情境,从而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来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尽可能地适应课堂教学流程,打开一个更加理想的教学世界。
  二、以趣味性为先导
  小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愿意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来探索和了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将课文中的内容经过巧妙的转化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建立起课堂教学与学生兴趣点之间的联系,从而一步步地激发童趣,让课堂变得兴趣盎然。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是一篇希腊神话故事。在学习课文之前,学生或多或少地会对西方神话有一定了解,而神话这种形式本身就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因此,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很好地利用了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开始之后,我首先问学生有没有听过希腊神话故事,大部分学生对《阿喀琉斯的愤怒》十分熟悉。随后,我告诉他们,本节课就是要为大家再讲述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学生们更加兴奋了。于是,我抓紧机会问:“同学们希望成为英雄吗?”学生坚定地点点头。我接着问:“那同学们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不一样。此时我开始导入课文内容,为大家介绍了希腊神话故事里的一位英雄——普罗米修斯。我用语言描述他的勇敢机智,学生听得心生向往,渴望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位英雄人物的壮举。此时,我知道时机已成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在这样的兴趣引导下,本节课的阅读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带着兴趣进入阅读模式,往往让学生精力集中,并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兴趣的牵引,这正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优势。兴趣能够创造一个更为成功的语文课堂。
  三、以教育性来提升
  在课堂上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接受一定的教育,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当把握好教育性特征。教师不仅要在阅读内容上体现出显著的教育性,同时也应当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体现出一定的教育性。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够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样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为例。在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为学生设置了几个基本的问题:“普罗米修斯都做了哪些事情?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他是为了谁才会做这些事情的?他盗火的过程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学生们带着问题开始了进一步的阅读。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体会到了主人公对人类的同情心以及愿意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受苦的伟大品质。在这种充满教育意义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了普罗米修斯这一英雄形象的真正内涵,也初步形成了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适应性是最基本的前提,趣味性与教育性都是不可缺少的属性。当教师将这三者巧妙地融合到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时,教学效果就会稳步提升。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低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充分重视写话的实践训练,打牢学生习作表达的基础。而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写话的练习主要以模仿为基础,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文本的范例资源和教师自己写作的下水文,为学生的实践模仿提供充实而有效的资源,从而为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奠基。提出下水文要注重方法引领、要拓展学生思维、要贴近生活实际等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方法引领;拓展思维;贴近实际;下水文运
[摘 要]学生害怕写作文,教师害怕教作文,这是每位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最关键在于让学生觉得写作文是一件简单的事,让孩子们乐于写作。那么,教师就要在习作指导上下功夫。从备教材、解困惑、语言铺垫三个方面探讨作文指导的策略。  [关键词]审题;自信心;信息;交流;轻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85-01  
[摘 要]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读是基础,写是提高。教学《牧童与画家》一文,要打通“读”与“写”之间的联系,做到教前找点、读中学法、迁移运用,让学生沉入文本,真正理解文本的言语内涵和表达秘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读写结合的效能,让学生读得到位、写得精彩。  [关键词]读写结合;整体设计;迁移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 要]对于语文应该教什么,一直以来争议很大,但都逐渐形成这么一个共识:语文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换句话,就如华东师范大学吴钟豪教授说的“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落实到语文实践中,关键是如何定好教学目标。结合一次观课经历,探讨语文教学如何恰当设定教学目标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教学目标;;教学;知识技能;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 要]教学《詹天佑》一文,教师应解读文本,探寻詹天佑的人物本色,读出他的杰出才能和爱国之情;同时也要研读文本以事写人的特质,把握它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艺术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思维导图、强化朗读、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文本特质;人物本色;思维导图;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不能回避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从朗读层次、认识规律、书写指导三个方面入手,化难为易,使识字课充满文化气息。  [关键词]朗读层次 遵循规律 书写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92  “识字八”(第一课时)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组识字教学内容。教材中有一张“偏旁古今演变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有《嫦娥奔月》《普罗米修斯盗火》《开天辟地》《哪吒闹海》等神话故事。在教学神话故事类课文时,一线教师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去解读,引导小学生领略神话的神奇魅力?下面以《哪吒闹海》为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抓住文体特征,领悟神话之共性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故事从远古一直流传下来,尽管已经有数千
[摘 要]巧妙的导入是落实高效课堂的基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铺下适切的情感基调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学《金蝉脱壳》一文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认知动力和认知起点,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原始经验,为更好地展开教学做好准备。  [关键词]高效课堂;艺术导入;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72-01  俗话说:“好的开端
[摘 要]文本解读时,应引导学生在文本的重点、难点、空白处等放慢脚步,细细体会,不轻易放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式乃至一个空白点等散发着语文味的基本着力点。抓住这些着力点,品文字之美、赏句式之妙、领迁移之力、感空白之点,在反复的推敲、咀嚼、运用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使课堂散发出语文味。  [关键词]文本解读;语文味;品文字;赏句式;感空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以学为中心的低年段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要制定适度的目标,把握低年段革命传统类课文教学的总体方向;要前后勾连,树立群文教学意识;要图文结合,引导低年段学生初识革命年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唤醒体验,激情朗读,使学生感受到革命人物的可贵精神;要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尝试复述课文,咬定“语用”不放松。  [关键词]学为中心;低年段;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