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学习情操为核心,以“乐教”“乐学”为特色, 初中开展数学快乐教学,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要讲究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生动活泼;但这决不是“玩而不学”,“乐而不教”,而是要“寓学于玩”,“寓教于乐”,是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创造,目的还是为了营造和谐数學的教学氛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快乐数学;和谐数学;模式;氛围
近年来,各地快乐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快乐教学实践的日益发展和深化,快乐教学在目标取向上关注学生“三维”素质目标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在数学活动中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培育学生自信、自尊、乐观、奋发的积极情感,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快乐教育思想,吸取它的合理内核,联系新一轮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深化理论研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论思想,对快乐数学进行深入的进一步研究。逐步形成的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探索培养学生具备多元数学智能的教学方法。
本文以快乐教育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借鉴现代教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情境教学、成功教学、目标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合理内核。经过多年的实践构建了一套快乐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简单表述为三句话:“课开始,乐趣生;课进行,乐趣浓;课结束,乐趣存。”具体策略如下:
一、以趣激学——在创设情景中享受快乐
为新知铺路搭桥,激趣引题,唤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这是学习过程学生快乐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为学习新知创设最佳的快乐开端和背景。为此,教师在上课伊始,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以生动有趣的学生所喜欢的多样形式,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从上课前处于自由活动状态,转向集中注意,聚精会神,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以疑启学——在互动探索中感受快乐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自体验和操作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中充分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探索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快乐。
三、以思导学——在举一反三中获得快乐
教师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指导学生拓展思维,学会思维,使之能举一反三获取知识。以思导学,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中寻趣,保证旺盛的求知欲望。
在此环节中,促使学生问题合作交流互动,对学习课题或问题情境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分析,尽可能寻求多种答案,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多渠道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并有所创新。
四、以情引学——在平等对话中咀嚼快乐
一切创造都需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条件。课堂上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议,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所以教师在进入新知学习环节后,要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对话,在对话中有意设疑,让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其次,作为教师更要掌握对话的艺术,推动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建构良好认知结构。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一切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教师在问题的组合创新中,要兼顾全局,求异标新,加强对话的技巧性,步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明确思考目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动口,把操作活动的过程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清楚,并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成数学概念、法则、定律,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升华。应用题教学中把分析思路用语言叙述清楚等。通过表述把感性上升到理性,使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巩固。课堂教学中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听课的注意力,又创造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
五、以练展学——在体验操练中实践快乐
实践出真知,在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以练展学,设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觉完成各项作业,经过练习加深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评练体现了教学中“迁移效应”和“反馈效应”,通过“评练”克服学生的离散特征,创设有利于学生实现迁移的情境,培养学生的主动迁移意识,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练”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改变了过去由教师讲学生做作业的习惯,使反馈周期缩短,有效地利用了“反馈效应”。“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脑动手,想问题做题目,通过练习和思考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做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师生共同对所练例题或所述概念进行归纳评注,特别注意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处理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变“学会”为“会学”。评的主要内容有:问题的依据;解决问题的思路:包括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解决问题的规律、技能技巧;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问题的约束条件等。
六、以成励学——在反思鼓舞中找到快乐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学主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之后,他们不仅可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因此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所以它是一种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起到总结回顾,画龙点睛,回味快乐的作用。
一位数学专家有这样一段话:“数学教学的前提是数学,没有数学内容的本质明确,即使有高技巧的华丽教学,也不会有高水平的数学教学。”所以课堂反思中,应提升本节课的内容,重建知识结构,把新知识及时容纳到知识体系中去,做到“形”散“神”不散。在重建知识结构时,让学生再次回味一节课的收获,有可能的话,把知识活用到课外,带着问题出课堂,把快乐延续到课外。
实践表明:激励是教学成功的秘诀。“快乐的激励”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拓”的目标靠拢,使他们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快乐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营造和谐教学的重要途径,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让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搞好数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快乐数学;和谐数学;模式;氛围
近年来,各地快乐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快乐教学实践的日益发展和深化,快乐教学在目标取向上关注学生“三维”素质目标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在数学活动中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培育学生自信、自尊、乐观、奋发的积极情感,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快乐教育思想,吸取它的合理内核,联系新一轮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深化理论研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论思想,对快乐数学进行深入的进一步研究。逐步形成的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探索培养学生具备多元数学智能的教学方法。
本文以快乐教育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借鉴现代教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情境教学、成功教学、目标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合理内核。经过多年的实践构建了一套快乐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简单表述为三句话:“课开始,乐趣生;课进行,乐趣浓;课结束,乐趣存。”具体策略如下:
一、以趣激学——在创设情景中享受快乐
为新知铺路搭桥,激趣引题,唤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这是学习过程学生快乐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为学习新知创设最佳的快乐开端和背景。为此,教师在上课伊始,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以生动有趣的学生所喜欢的多样形式,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从上课前处于自由活动状态,转向集中注意,聚精会神,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以疑启学——在互动探索中感受快乐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自体验和操作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中充分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探索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快乐。
三、以思导学——在举一反三中获得快乐
教师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指导学生拓展思维,学会思维,使之能举一反三获取知识。以思导学,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中寻趣,保证旺盛的求知欲望。
在此环节中,促使学生问题合作交流互动,对学习课题或问题情境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分析,尽可能寻求多种答案,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多渠道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并有所创新。
四、以情引学——在平等对话中咀嚼快乐
一切创造都需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条件。课堂上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议,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所以教师在进入新知学习环节后,要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对话,在对话中有意设疑,让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其次,作为教师更要掌握对话的艺术,推动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建构良好认知结构。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一切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教师在问题的组合创新中,要兼顾全局,求异标新,加强对话的技巧性,步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明确思考目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动口,把操作活动的过程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清楚,并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成数学概念、法则、定律,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升华。应用题教学中把分析思路用语言叙述清楚等。通过表述把感性上升到理性,使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巩固。课堂教学中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听课的注意力,又创造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
五、以练展学——在体验操练中实践快乐
实践出真知,在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以练展学,设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觉完成各项作业,经过练习加深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评练体现了教学中“迁移效应”和“反馈效应”,通过“评练”克服学生的离散特征,创设有利于学生实现迁移的情境,培养学生的主动迁移意识,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练”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改变了过去由教师讲学生做作业的习惯,使反馈周期缩短,有效地利用了“反馈效应”。“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脑动手,想问题做题目,通过练习和思考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做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师生共同对所练例题或所述概念进行归纳评注,特别注意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处理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变“学会”为“会学”。评的主要内容有:问题的依据;解决问题的思路:包括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解决问题的规律、技能技巧;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问题的约束条件等。
六、以成励学——在反思鼓舞中找到快乐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学主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之后,他们不仅可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因此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所以它是一种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起到总结回顾,画龙点睛,回味快乐的作用。
一位数学专家有这样一段话:“数学教学的前提是数学,没有数学内容的本质明确,即使有高技巧的华丽教学,也不会有高水平的数学教学。”所以课堂反思中,应提升本节课的内容,重建知识结构,把新知识及时容纳到知识体系中去,做到“形”散“神”不散。在重建知识结构时,让学生再次回味一节课的收获,有可能的话,把知识活用到课外,带着问题出课堂,把快乐延续到课外。
实践表明:激励是教学成功的秘诀。“快乐的激励”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拓”的目标靠拢,使他们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快乐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营造和谐教学的重要途径,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让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搞好数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