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快乐数学的教学模式 营造和谐数学的教学氛围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_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学习情操为核心,以“乐教”“乐学”为特色, 初中开展数学快乐教学,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要讲究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的生动活泼;但这决不是“玩而不学”,“乐而不教”,而是要“寓学于玩”,“寓教于乐”,是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创造,目的还是为了营造和谐数學的教学氛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快乐数学;和谐数学;模式;氛围
  近年来,各地快乐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快乐教学实践的日益发展和深化,快乐教学在目标取向上关注学生“三维”素质目标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在数学活动中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培育学生自信、自尊、乐观、奋发的积极情感,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快乐教育思想,吸取它的合理内核,联系新一轮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深化理论研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论思想,对快乐数学进行深入的进一步研究。逐步形成的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探索培养学生具备多元数学智能的教学方法。
  本文以快乐教育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借鉴现代教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情境教学、成功教学、目标教学等教学模式的合理内核。经过多年的实践构建了一套快乐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简单表述为三句话:“课开始,乐趣生;课进行,乐趣浓;课结束,乐趣存。”具体策略如下:
  一、以趣激学——在创设情景中享受快乐
  为新知铺路搭桥,激趣引题,唤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这是学习过程学生快乐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为学习新知创设最佳的快乐开端和背景。为此,教师在上课伊始,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以生动有趣的学生所喜欢的多样形式,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从上课前处于自由活动状态,转向集中注意,聚精会神,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以疑启学——在互动探索中感受快乐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自体验和操作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中充分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探索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快乐。
  三、以思导学——在举一反三中获得快乐
  教师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指导学生拓展思维,学会思维,使之能举一反三获取知识。以思导学,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中寻趣,保证旺盛的求知欲望。
  在此环节中,促使学生问题合作交流互动,对学习课题或问题情境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分析,尽可能寻求多种答案,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多渠道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并有所创新。
  四、以情引学——在平等对话中咀嚼快乐
  一切创造都需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条件。课堂上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议,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所以教师在进入新知学习环节后,要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对话,在对话中有意设疑,让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其次,作为教师更要掌握对话的艺术,推动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建构良好认知结构。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一切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教师在问题的组合创新中,要兼顾全局,求异标新,加强对话的技巧性,步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明确思考目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并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动口,把操作活动的过程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清楚,并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成数学概念、法则、定律,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升华。应用题教学中把分析思路用语言叙述清楚等。通过表述把感性上升到理性,使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巩固。课堂教学中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听课的注意力,又创造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
  五、以练展学——在体验操练中实践快乐
  实践出真知,在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以练展学,设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觉完成各项作业,经过练习加深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评练体现了教学中“迁移效应”和“反馈效应”,通过“评练”克服学生的离散特征,创设有利于学生实现迁移的情境,培养学生的主动迁移意识,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练”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改变了过去由教师讲学生做作业的习惯,使反馈周期缩短,有效地利用了“反馈效应”。“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脑动手,想问题做题目,通过练习和思考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掌握做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师生共同对所练例题或所述概念进行归纳评注,特别注意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处理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变“学会”为“会学”。评的主要内容有:问题的依据;解决问题的思路:包括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解决问题的规律、技能技巧;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问题的约束条件等。
  六、以成励学——在反思鼓舞中找到快乐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学主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教学内容,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之后,他们不仅可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等进行反思,因此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反思型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所以它是一种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起到总结回顾,画龙点睛,回味快乐的作用。
  一位数学专家有这样一段话:“数学教学的前提是数学,没有数学内容的本质明确,即使有高技巧的华丽教学,也不会有高水平的数学教学。”所以课堂反思中,应提升本节课的内容,重建知识结构,把新知识及时容纳到知识体系中去,做到“形”散“神”不散。在重建知识结构时,让学生再次回味一节课的收获,有可能的话,把知识活用到课外,带着问题出课堂,把快乐延续到课外。
  实践表明:激励是教学成功的秘诀。“快乐的激励”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拓”的目标靠拢,使他们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快乐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营造和谐教学的重要途径,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让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搞好数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积累  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
摘 要:学生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或跨学科知识多层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本文就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概括。  关键词:综合能力;课堂;培养  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不能满足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念、方法、精神等,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内容和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史上创新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针对这个论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培养健康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师生角色转变。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阅读,鼓励学生质疑。采用鼓励性的评价。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发展,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为每位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新的
摘 要:高中历史知识归纳的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列表法。图示法的三大优点:简约性、系统性、形象、直观,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提纲法的优点是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列表法的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  关键词:高中;历史;知识;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丰富,构成一个强大的知识体系,它们各自独立,又相对联系。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学习,通过梳理、归纳、总结,构建一个知识网络,这样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归纳
基于空心光纤构建微管生物传感器,进行了空心光纤的回音壁谐振模(WGM)理论分析,阐述了基于折射率变化检测的微管生物传感器工作原理。采用ZF13棱镜通过倏逝场耦合成功激发了
摘 要: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儿童文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兴趣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本文中,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入儿童文学教学的优势以及如何更好提升语文教育效果的办法。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相关性  随着课程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采取怎样的办法能让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是当前教育界重点研究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的
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有别于其他学科,音乐中蕴含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他是通过音符、旋律、节奏来表达思想情感,对小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由浅入深、由远及近、有具体到抽象地训练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我始终坚信,持之以恒地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就能激发、鼓励、扶植、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就能陶冶小学生情操,丰富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