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管理与保护孩子活泼天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纪律管理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良好的班级纪律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然而以往的纪律管理是对学生自由的剥夺。认为纪律管理就是通过严格的规范约束,随意的惩罚,严苛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控制。强调对学生外在的管束和压制,却忽视了保护学生的活泼天性。这种做法极其容易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特别是针对小学班级而言。不少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无所害羞,无所顾忌,敢想敢说敢做。然而到了中高年级,很多孩子变得害羞内向,变得胆小顾忌,课堂表现死气沉沉,大多数孩子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课外表现也是较为封闭,不善于和他人交流。除了性格变化的因素外,造成这种现象,更多的是不当的纪律管理破坏了孩子的天性造成的。
  【关键词】纪律 活泼 保护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11-01
  纪律,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在约束,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班级纪律是发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行为,是学生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同时,班级纪律也是一种有序的学习环境,落实为班级具体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但同时又不至于使他们感到被压制和不安。老师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习并遵守这些规章制度,达到自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是建立规则的最佳时机,这一阶段的学生并不像中高年级的学生一样,从取悦老师变为取悦同伴,对老师这一权威的象征也没有强烈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同时小学生也更喜欢具有安全感和规律的生活。然而传统的纪律管理观念,仅仅只是压制了学生的行为,却忽视了保护孩子自由和活泼的天性,传统的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这一切不仅仅是通过老师的备课形成,更是长久以来一种陈旧的观念,陈腐的理念。老师限定并压制学生的行为,控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自由。将课堂变得僵化,封闭。本应该互动的教学,变为了教师单方面填鸭式的教学。这不仅仅效率低下,更扼杀了学生活泼的天性。
  另外有部分教师,滥用惩罚,导致课堂沉闷和死板。直到今天,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依然屡见不鲜。这种简单粗暴的惩罚,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更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导致人格偏差,行为上自暴自弃,甚至容易产生道德上的问题。
  因此,在纪律管理和保护孩子活泼天性之间,教师必须很好地找到一个平衡点,掌握好一个度。既能够保证纪律的执行和贯彻,又能不压制压抑学生,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很好的保护。在此,借鉴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很有帮助。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她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
  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是她全部教育学说的基础。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的”(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1949年英文版,第97页)。
  那么,蒙台梭利关于自由和纪律关系的论述对我们的小学教育有什么启示呢?首先,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也是如此,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同时,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也是非常重要的。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认为,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
  结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老师也需要满足学生尊重和爱的需要,尊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用多种方式促进和实现学生的自律。
  尊重和爱的需要,要求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去,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忘掉自己老师的身份,而不是刻意在寻找一种感觉。真的在心理上和学生互通,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使学生获得一种被欣赏、关爱、关注的情感。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总能伴随着理解,鼓励,关心,尊重的积极心理讯号,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也逐步学会去欣赏他人,形成良性循环。
  尊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容易受到打击和影响,一些后进生尤其如此。所以,需要老师更多地关注和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不恰当的言语、动作,都有可能导致学生的自尊心被打击,而一旦自尊心被打击,学生就容易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和心理。不论老师是对是错,都一律采取对抗的态度和心理,更不愿意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纪律管理中,自律是远远高于外部约束的形式。因此,在保护孩子活泼天性和纪律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自律,也非常重要。
  可以利用学生舆论监督学生,促进学生自律。小学生更加喜爱集体生活,一般也具有从众心理。在犯错后,周围同学的监督和评价对他们影响很大,收到的效果也比老师的说教有效的多。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利用群众的力量指出犯错学生的不足之处和怎么改进,达到互相监督,互相鼓励,提高自律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产业集群的转型与升级逐渐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新《劳动法》的出台等因素给我国许多劳动密集、以出口为主的产
学位
【摘要】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叛逆,并且为数不少的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变故造成心理扭曲、偏激、玩世不恭。而职业学校又是这样学生集中的地方,学生管理有着较大困惑。因此,作为学生科的管理老师,要认真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他们所作所为的原因;在班级管理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巧妙地运用心理学技术,对其进行心理指导,以达到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96-02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教育、教学中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倡导并十分重视因材施教,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这是一种处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延续我国的优良传统,并结合目前的教育现状,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创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06-0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老师要做有心人,时时关注学生的差异——智力差异、思想差异、能力差异。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科学利用差异,顺应天性,促进学生自主提高,个性优化发展。仅以自己带几个一年班的感受为例谈谈如何实现这一目的。  记得带第一个一年班是初做老师时。那时我对学生有那么多美好的期盼,实
基于实际工作经验,本文在明确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初步探索高职院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模式的基本思路。 Bas
近年来,资产管理业务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并在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条线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泛资管”状态。同时“泛资管”带来了资产管理产业链的变革,模块
【摘要】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是每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导师、是智慧的使者、是心灵的雕塑家。班主任工作中,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在此,
以降低成本为战略核心的管理经营模式是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模式,这种运营模式将对我国航空运输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使低成本航空公司摆脱融资困境是其成长发展的关键所在
学位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05-01  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之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言,显而易见地将教师地位摆到了极端的位置,由此产生的各类师生矛盾冲突多如牛毛。但究其实质,并非是这两句话的过错,而是人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师生关系。  如今在反对过偏的教师地位的同时,人们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关注学生主体”是素质教育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