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名家大讲坛开讲:王立根\潘新和\陈日亮主讲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x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站:沙县
  
  王立根:《立于思 成于行——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0年3月18日上午,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德育中心、福建省语文学会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之——书香校园大讲坛在沙县拉开序幕。大讲坛第一站主讲人为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福州三中特级教师王立根。
  王老师以《立于思、成于行——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为题,从“还作文课应有的地位”、“作文教学的过程”、“作文教学的方法”等方面向与会者详细讲解了他的作文教学理论和阅读方法。王老师着重以“九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和教学的八种策略”向与会者详细讲解了他的作文教学理论。他说,作文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的过程,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
  王老师认为阅读要持之以恒、要读写结合,在下笔之前,要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可以写促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克服“知识至上”,要发现挖掘文章更深内涵,克服思维定势,读文章要发现文章新意,每篇好文章都有好的立意,好的创设情境能激发读者情感,可以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升华。
  王老师强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做一个可爱的老师、做一个博采众长的杂家,才能不断满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需要。
  最后,王老师与听课的师生展开互动,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写创新作文新旧材料的使用问题”、“如何看待考前作文的潜规则的辅导”、“怎么展开没有例子的作文”、“看文章后如何为我所用”、“如何评改作文”、“考场作文的构思”、“如何规避学生与评卷教师间的文化价值思想观念的冲突”等问题。
  整个讲座中时时有精彩的思想火花闪现,还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应有的地位,王老师讲座内容浅显易懂、实效性强,引起师生们的共鸣,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让师生们进一步明白了阅读、写作的真谛,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进一步学好语文写好文章的兴趣。
  来自全县各中学的全体语文教师,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一中高三学生代表共三百多人参加了讲坛活动。
  (高 勇)
  
  第二站:厦门翔安
  
  潘新和:《走进语文教育的历史时空——一位语文研究者的专业阅读》
  2010年3月27日,“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之一——名家大讲坛”在厦门翔安一中召开。福建师范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母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潘新和教授为厦门翔安区的150多名中学语文教师举办了《走进语文教育的历史时空——一位语文研究者的专业阅读》讲座。
  潘教授站在当代语文课改和学术研究的制高点上,对几千年的语文教育史寻根溯源,从专业阅读的角度人手,为与会教师勾勒出我国历代语文教育思想史的轮廓,阐明了语文教师如何成为语文教育的研究者,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指示了路径。
  潘教授指出,在几千年的语文教育史中,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的思想遗产,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背景、说话的“底气”。语文教师要多做学术“寻根”的工作,必须先做本学科的历史家,再做本学科的纯学问家。前者作的是“述旧”的功夫,后者作的是“创始”的功夫。研究中国语文教育史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三千多年的古代语文教育史。一个是一百年左右的现代语文教育史(含当代)。研究者可以采取双管齐下的研究方针,两个方向齐头并进。几千年的语文教育史,史料如山,可以从一个一个代表人物的资料搜集人手。
  古代的语文教育研究,可以从两头研究起:“源头”和“流尾”,都是较能反映过程的全貌的。我国语文教育的“源头”——孔子,他是我国教育的鼻祖。孔子为他的高材生开设了“言语”、“文学”两门课程,今天的语文教育所教的内容依然如是。他的一些关于语文教育见解,比如:“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学《诗》,无以言。”“辞达而已矣。”“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修辞立其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些名言影响深远,成为语文教育理论的主流。而“流尾”,选的是清代学者唐彪的《读书作文谱》,这是一部集大成的语文教育学论著,由此可以了解到历代名家的重要的语文教育观,可以视为古代语文教育研究的索引。
  进而可涉猎先秦的荀子、墨家、老庄,兼及孟子、韩非子;汉魏晋南北朝的王充、刘勰、颜之推,兼及杨雄、陆机、曹丕、司马迁;唐宋的韩愈、朱熹,兼及欧阳修、苏东坡、谢枋得、陈骥;元明清的章学诚、曾国藩、唐彪,兼及倪士毅、武之望、张位、郭正域、李渔、刘熙载、叶燮、方苞、姚鼐、刘大槐、吴纳、刘师曾,等等。他们的著作从不同方面丰富了我国语文教育认知。
  其中韩愈的写作教育思想是古代流传得最广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躍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把写作的发生归因于外物的激荡、内心的不平,肯定了写作的“应世济用”的特征,在写作动力学层面阐明了写作的宣泄、求真功能。“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词必己出”、“文从字顺”、“惟陈言之务去”……这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韩愈名言,成为历代写作者的座右铭。章学诚的语文教育观也十分精彩。他的写作学习观是以“学问”为前提的:“夫立言亦以学问为主。”他认为要做学问,一条极为重要的途径是做劄记(札记,即读书笔记),做劄记是训练思想的好方法。刮记是探索学问的,文章是表达学问的。就是说,做劄记是做文章的准备,文章是劄记的提高。他说:“故为今学者计,劄录之功,必不可少……学问之事,则由功力以至于道之梯航也。文章者,随时表其学问所见之具也;劄记者,读书练识,以自进于道之所有事也。”“不论时学古学,有理无理,逐日务要有所笔记。”将学问和功力、文章、劄记的关系作了清楚的表述。对于习作者来说,做劄记是学问文章的基础。他提出“学问与文章并进,古文与时文参营”的教学原则。在古代写作、语文教育思想的海洋中巡航游历,满目奇珍异宝、美不胜收。
  现代的语文教育研究,比较有价值的是解放前的资料。如《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新青年》、《国文月刊》、《国文杂志》、《小学教师》等,均须一阅。现代语文教育可以从研究一批“第一”开始:梁启超写了中国现代第一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陈望道写了第一部《作文法讲义》(“知识性”的);黎锦熙写了第一部《新著国语文法》、《新著国语教学法》;夏丐尊、刘薰宇写了第一部《文章作法》(“实践性”的);朱光潜写了第一部普及性的美学专著《谈美》、文学教育专著《谈文学》……还有胡适、朱自清、鲁 迅、阮真、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对语文教育均有精辟独到的见解,都值得作深入的探究。在20世纪上半页,为语文教育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可以开列出一份长长的名单:蒋维乔、来裕恂、吴曾祺、姚永朴、林纾、孟宪承、商衍鎏、刘薰宇、高语罕、张震南、赵欲仁、徐子长、刘半农、王森然、施畸、薛凤昌、张资平、茅盾、唐弢、魏应麒、裴小楚、蒋祖怡、蒋伯潜、浦江清、刘兆吉、平生、李广田、张粒民、蒋仲仁……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资产,后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作为专业阅读的成果,潘教授列举出他自己在语文教育研究方面的主要著作:《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语文:表现与存在》(上、下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语文:审视与前瞻——走近名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等,期待能得到与会教师的批评指教。
  潘教授最后指出,如果语文教育工作者没有进入到学科的历史,没有和这个领域的先贤交流过,那你永远都是局外人。你对学科的了解都只是皮毛。哪怕你教了一辈子的写作、语文,你的教学经验再丰富,你依然是一个颠沛流离的“门外汉”。语文学科需要前瞻的眼光和视野。由回望过去、审视现在,到展望未来。研究者就是通过不断地“述学”,对历史资源进行一番慎思、明辨,一步一步地拓展、延伸,以获得学术创新的通行证;逐步登堂入室,成为本学科的名正言顺的主人。一位学者如果只“述而不作”是不够的,他的学术生涯是不完整的,只有在“照着说”的基础上生产出自己的思想,“接着说”,让自己的思考融入到学科史中去,成为后人述学、研究的对象,才是完整的、有意义的学术人生。
  (陈 勇)
  
  第三站:宁德霍童
  
  陈日亮:《让阅读提升生命质量》
  2010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之“名家大讲坛”在宁德市蕉城区霍童中心小学隆重举行。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语文学会顾问、福建省阅读学会副会长、福州一中语文特级教师陈日亮,应宁德市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之邀,作题为《让阅读提升生命质量》的专题讲座。听讲的有宁德蕉城区教育局李盛楚科长,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陈玉钟副校长,以及蕉城区全区中小学语文教研员、校长、教导主任和语文教师共150多人。
  陈日亮老师结合自身的实践,从读书的理念、功能、体验、感悟、策略等方面人手,阐述了阅读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阅读方法,并推荐了相关的阅读书目,对宁德蕉城区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以及语文教师今后如何自主有效地阅读,更好地教书育人,起到了启迪和引领作用。
  陈日亮老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理想主义,对现实生活应该具有前瞻性和超越性。前北大校长蔡元培曾说过,教育应该批判社会,而不能追逐社会。那么,读书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当然就要在批判社会、引领社会、净化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陈日亮老师认为,读书的功能首先是改变命运。过去一般老百姓就干脆把教育说成“读书”,读了书就等于有了文化。读书使人学到知识,增长才干,获得更多的生存发展的机会。命运的改变依赖读书,早已为现实所证明。读书的效果,取决于书的数量与质量。陈老师一向主张要大量优质地读和随时自主地写。其次,读书可以摆脱平庸。平庸,照余秋雨的解释,那是一种被动而功利的谋生态度。黄山谷说过,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所以需要“用古今浇灌”。书籍能够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读者,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符号传递给读者,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作为教育下一代的老师,决不应该使自己沦为平庸,必须坚持日常大量与优质的阅读,注重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最后,读书还有一种功能:可以享受自我。读书既是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也是对自我生命的开发。在与作者共享精神成果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感悟与精神的充实,这是一种别人所不能提供、外物所代替不了的自娱与独享。
  陈老师接着提出,有效的阅读必须注重三个方面:第一,要广涉猎。教师应博览历史政治、现实社会、自然界与环境生态、科学史、科学世界、人类文明与文学艺术,以及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别的书籍。如《话说中国》、《人类的群星闪耀史》(茨威格)、《人之上升》(江绍原)、《世界文明史》(美国,杜兰)、《现代教师读本》、《新语文读本》、《与鲁迅相遇》(钱理群)、《中国人史纲》(柏杨)、《目送》和《亲爱的安德列》(龙应台)、《鲁迅与孔子》(王得后)等。第二,要高登临,多多阅读经典原创。经典的书能够给人提供丰厚的精神资源,传递人类核心的价值理念。第三,阅读还要深浸润。人生有涯而知无涯。读书,不能使自己成为两脚书橱,要用心灵多去感悟,在心里留下深的积淀。所谓虚心学习,不仅是态度问题。更主要是要先清空头脑,放弃成见,让自己处在“无知”的位置上去思考与质疑。也许不懂的书比懂的书对你影响更大。读书不能俯视,不去读那些比你水平还要低的书,也尽量不要平视,而要仰视,要选择读那些能改变你原有思想的书。但读书也还要能读“破”书,打碎别人用来盛装知识、思想的“瓶子”。“水就是水在水里的那个样子”,而不是装在容器里的样子。因此,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贵有自己的感悟,要读出自己的第一感觉。
  此外,陈老师还向与会者简单介绍了国内有些学校对儿童进行“素读”的教学方法。
  最后,陈老师引用鲁迅先生的“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的名言总结道:教师要教会学生读书,关键是,教师自己可是个读书人?是否一生都浸润在书中?讲座结束后,陈老师书写了“与书结伴而行,在书香中快乐成长”和“书缘”两幅字,赠予霍童中心小学。
  (陈 勇)
其他文献
第一届中国乡村图书馆建设与阅读推广研讨会于2010年4月15—16日在湖北武汉首义园举行,就新时期的乡村图书馆建设、调动体制内力量、书香校园模式与实践及台湾中小学的阅读推广借鉴等,进行了探讨。会议由“心平公益基金会”发起主办,21世纪教育研究院、北师大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中国滋根、新教育研究院协办,北京华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与会者来自祖国各地,包括宝岛台湾“爱的书库”的项目负责人。福建
期刊
在偌大的明志厅里,掌声轰然响起,我微微一鞠躬,终于松了一口气。走回座位,看到大家赞赏的眼神,我紧张的心情慢慢被愉悦冲淡。  学校配合全球天文年举办了一场kagaya的画展,当然,不只展出kagaya的画作而已,还有我们学生自己创作的星座铜雕、线画,图书馆的天文藏画和各式各样的天文讲座。我们天文社被邀请担任解说志工和《星空传奇》讲座的主讲人。  其实能有这个机会真的非常幸运,一开始听到这消息我还以为
期刊
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0年的艰难路程,但这条路是越走越宽,越走越光明,由30年前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由国有经济一统天下,转到民营经济占半壁江山;由贫穷的弱国转到令人瞩目的强国;人民的生活由几亿人口的贫困达到现在的实现小康,这一切一切的变化来之不易。我们这30年能走过改革开放的路,完全是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是邓小平
期刊
2010年4月22日,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德育中心与福州市台江第五中心小学在台五小校园联合举办了“书香传情牵手成长”的捐书助学活动,全校师生和部分学生家长为革命老区三明明溪西门小学的孩子们捐书1200多本。  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德育中心副主任柯墅沧在活动仪式上发表讲话。他说,不忘革命老区民生,不忘革命老区发展,这是我们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愿。他希望城乡的小朋友手拉手,心连心,让浓浓
期刊
一、IMF调整汇率监管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原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在2007年6月15日通过了一项名为《对成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的政策。这是30年来对汇率监督政策框架做出的首次调整。新的汇率监督政策新增了“第四原则”条款,该条款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在制定本国汇率政策时,必须确保其汇率政策“不致引发外部社会的不稳定。”  IMF这次调整汇率监管政策的原因,主要是试图通过汇率的监管来
期刊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是风云际会、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的30年。  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0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势不可挡、蓬勃向前。  30年来,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
期刊
梦想永远超越不了现实。30年前,人们无论如何都难以预料到改革开放30年后,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巨变。30年来,我们见证了太多的变迁、太多的革新,在每一个“我”的记忆中,记载着岁月变化遗留下来的痕迹,体验着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发生的变化,经历着由温饱到全面小康的生活历程,见证着由梦想变为现实的激荡岁月。  30年来,福建居民消费经历了三次大的消费结构升级。一是20世纪80年
期刊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00]25号文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正式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重大会计改革。与已经发布并实施的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相比,有一些重大变化,其中一项就是严格按照资产定义确认和计量各项资产,并扩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笔者在此对该项资产减值作个解析。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涵义及理论基础分析  
期刊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条件,其管理及核算状况如何,对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开展、经济效益的提高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置的会计核算流程不够严谨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是通过“固定资产”和
期刊
近年来,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4年,福建省语文学会为配合海西建设的全面部署,提出创建具有海西特色的“闽派语文”。“求实、去蔽、创新、兼容”的宗旨不仅在八闽大地深入人心,也逐渐在全国语文界产生极大影响。    “闽派语文”的特点    闽派语文的特点主要是由闽籍语文工作者形成团队,有自己的教材和理念,突出“求实、去蔽、创新、兼容”,强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