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全力提高执教能力,引领学生朝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发展。
2005年9月,我校申请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教师教学方式策略的研究。为此学校实施“阶梯式学习法”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经过两年多的行动研究与实践,成果显著。
一、阶梯式学习法的基本思路
阶梯式学习法实验的理论是:发展是硬道理、实践出真知。实验以“主动、成功、阶段觉悟”为理念,对“上课、作业、预习、复习”这四项学生每天都接触到的环节,分别提出五级要求。例如,对“上课”的五级要求是:(1)跟着上课;(2)懂记上课;(3)联想上课;(4)多得上课;(5)专论上课。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标准,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每一阶段的标准,设立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循序渐进。
阶梯式学习法具有明显的创造性,它的目标具体,升级适度,符合学生心理,符合新课改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而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二、阶梯式学习法的教学策略
1.课程教学注重“四个一”
倡导一个思想——“活动”教学思想。教师要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掌握知识与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把“活动”看作是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基础。
揭示“一个理念”——大课堂理念。小课堂变为大课堂;间接知识变为直接知识;课内学习变为课外实践;知识单一变为全面发展。
构建“一个模式”——《研究体验式四环节教学模式》,即“导引目标、激发情趣→问题引领、启发探究→能力训练、应用创新→反思小结、巩固提高”。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到学习就是一种享受。
落实“一个效能”——训练有素,巧练、实练。
2.全力引领学生学会学习
(1)自主参与,主动性学习
新课标特别强调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时空上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为学生创设表现、创新的舞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
(2)优势互补,合作性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是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是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活动。我们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技能等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每人或每组做到“三学会”: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评价他人的观点、学会借鉴别人的学法,以此实现组内合作,组际竞争,使学生均衡地实现了认知、能力、情感上的目标。
(3)善于质疑,探究性学习
学生学习中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性学习,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且善于质疑。培养他们勤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4)走进生活,体验性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做,才能有所感,有所思,进而有所知。因此,我们应以参与反思为基础,切实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5)尊重个性,选择性学习
在多元理论及新课标的指导下,应承认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风格等存在差异性,我们要让学生有个性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发挥其独特性,逐步树立其主体观念,不断增强自我学习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作者系黑龙江省桦南县第五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 田欣欣)
2005年9月,我校申请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教师教学方式策略的研究。为此学校实施“阶梯式学习法”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经过两年多的行动研究与实践,成果显著。
一、阶梯式学习法的基本思路
阶梯式学习法实验的理论是:发展是硬道理、实践出真知。实验以“主动、成功、阶段觉悟”为理念,对“上课、作业、预习、复习”这四项学生每天都接触到的环节,分别提出五级要求。例如,对“上课”的五级要求是:(1)跟着上课;(2)懂记上课;(3)联想上课;(4)多得上课;(5)专论上课。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标准,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每一阶段的标准,设立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循序渐进。
阶梯式学习法具有明显的创造性,它的目标具体,升级适度,符合学生心理,符合新课改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而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二、阶梯式学习法的教学策略
1.课程教学注重“四个一”
倡导一个思想——“活动”教学思想。教师要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掌握知识与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把“活动”看作是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基础。
揭示“一个理念”——大课堂理念。小课堂变为大课堂;间接知识变为直接知识;课内学习变为课外实践;知识单一变为全面发展。
构建“一个模式”——《研究体验式四环节教学模式》,即“导引目标、激发情趣→问题引领、启发探究→能力训练、应用创新→反思小结、巩固提高”。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到学习就是一种享受。
落实“一个效能”——训练有素,巧练、实练。
2.全力引领学生学会学习
(1)自主参与,主动性学习
新课标特别强调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时空上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件,为学生创设表现、创新的舞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
(2)优势互补,合作性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是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是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活动。我们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技能等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每人或每组做到“三学会”: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评价他人的观点、学会借鉴别人的学法,以此实现组内合作,组际竞争,使学生均衡地实现了认知、能力、情感上的目标。
(3)善于质疑,探究性学习
学生学习中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性学习,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且善于质疑。培养他们勤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4)走进生活,体验性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做,才能有所感,有所思,进而有所知。因此,我们应以参与反思为基础,切实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5)尊重个性,选择性学习
在多元理论及新课标的指导下,应承认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风格等存在差异性,我们要让学生有个性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发挥其独特性,逐步树立其主体观念,不断增强自我学习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作者系黑龙江省桦南县第五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