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教学提问的艺术阙失及其对策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ei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作为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问题,课堂提问是实施其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多年教学体会,作一探究,就走出课堂提问的阙失提出对策。
  关键词历史课教学提问艺术阙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阙失一: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课前准备不充分,上课时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向,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有时连自己对这问题都有怀疑,不能按教学进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问题,对问题提问缺乏严密性和系统性。
  阙失二:课堂提问的无目的性。轻视课堂提问的作用,不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对所提问题的深、浅、难、易及所要得到的结果怎样,达到效果发如何,教师心中无数,学生思维推动方向。
  阙失三:课堂提问的枯燥性。中学历史课教材内容记忆性的较多,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加之提问内容一般化,只停留在“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层面上,不能启发学生思维,所提问题琐碎化,使学生缺乏思考的时空,因而使得历史课更加枯燥无味。因此,有必要对此寻找对策。
  提出并實施因应之策:课堂提问要遵循课堂提问的原则,即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及反馈性等原则。提问形式多样化,按教学目标来划分。根据教学需要设疑置问,以揭示学生认识的矛盾。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对策一:克服随意性,具有针对性、适应性。针对性原则要求设计问题必须选容,教学目的及学生的疑难而提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课,内战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是重点。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一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克服了提问的随意性。学生自然感到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随之激起。若不加思索,随意而问,难以调动思维积极性。
  适应性提问题是从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个性出发,设计出适应其需要的问题,以符合其客观实际转化为主观能动性。如同样的中国古代史内容,对初中学生提问是“元朝统一中国有何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什么意思?”这样,问题直观浅显,答案简明易于学生掌握。对高中的学生则变为“为什么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同时又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斗争的精神呢?”“为什么到了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却占据了统治地位?”再如:同时世界历史内容,对初中生提问,“二战后形成怎样的世界格局?”面对高中学生则变成“二战后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其实质是什么?一战后和二战后所形成的世界格局的异同?”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并且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提问的效果。
  对策二:避免无目的性,具有合理性、科学性。这是就问题自身而言,即设计问题必须合理得当达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通过提问一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尤其是能刺激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如:“义和团运动中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有何作用?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分析”。学生必须对有关知识迅速整理加工,运用所学知识敏捷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抓住关键问题,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如:“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又一转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及时通过“为什么”,“还有其他原因吗”等之类的控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达到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目的,培养解决历史问题能力和积极探索的思维品质。
  对策三:探索提问的艺术性,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柏拉图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生动性对培养思维能力极有关系,能使人集中注意力,能促使人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发展智能。因此要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采取如下提问:(1)跨学科知识联系提问:如世界历史中的“近代自然科学”一节,提问学生要回顾在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等学过的“有关天体运行”“元素”及“血液”等的发现者及其意义。再如:中国古代史讲“清朝”一章中提问学生有关问题将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红楼梦》相互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能达到相互促进,起到跨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作用。(2)结合电教手段提问。如在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时,放电影《西安事变》,然后提问:“西安事变是怎样发生的?中共为何主张和平解决?有何作用?”再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时,放电影片《虎!虎!虎!》进行提问,同样都收到直观良好的效果,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历史知识的趣味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结合史实分析归纳知识 的能力,激发了对历史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和由衷的热爱。(3)联系实际提问,如对当今的“法轮功”现象提问“为什么是迷信的”通过中外历史知识中的有关宗教的起源本质及其作用,很容易让人明白这伪科学的迷信,是必须取缔的。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认识到学习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可见,改进课堂提问是势在必行的。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由于很多幼儿的父母工作较忙,缺乏陪伴孩子的时间,因此很多都是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带大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亲子教育形式——隔代教
早期阅读是幼儿获得完整语言的有益途径,为幼儿形成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提供了空间,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而表演游戏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
深度学习是以高级思维的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为目标,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整合凝练,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并将它们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是一种有意义的,具
在幼儿的教育与成长阶段,幼儿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实践的作用明显高于教育理念的应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幼儿园教学
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入手,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的五大策略,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认为做到这五点能较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作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摘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构建新的历史教学观,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教学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宽松、和谐、促人思考
摘要兴趣对学习效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一切因素,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觉得应从以下这些方面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历史教学激发兴趣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1 通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如果只注重对历史知识的传授,只一